重庆市梁平区与四川省达州市接壤的边贸小镇,兴盛起来却是改名字

巧云聊旅游 2023-11-09 00:42:13

重庆市梁平区与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交界有个市级边贸小镇,它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建场之初因地理位置偏僻而默默无闻。明朝崇祯年间将场街搬迁至一个叫冉家坝的地方而兴盛起来,因为场街是新地方,又繁荣昌盛,所以就取名新盛镇,本文就来肤浅的了解一下这个市级边贸小镇。

新盛镇位于梁平区北部,距离梁平城区40公里,户籍人口3.8万余人,2002年批准为重庆市市级边贸小镇。让我留意新盛镇的是它的名字,因为自己经常去綦江区游玩,路过綦江区新盛街道,当然以前还是新盛镇,可能是同名的原因,路过的时候就停下脚步逛一圈。来新盛镇也是偶然,以前发表过綦江区垭口场的文章,垭口场与江津区就是一条街的距离,有网友留言梁平区的文化镇跟开江县的新街乡是一座桥的距离,当时的目的地是文化镇,路过新盛镇就停下来看看。

新盛镇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原址在罗家坝,亦称为罗家铺,建铺之初位置过于偏僻而默默无闻。罗家开铺几十年因少人光顾几乎是惨淡经营,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濒临破产,要是以现在的营商环境可能底裤都给拿去当铺。店铺掌柜认为罗家铺经营不起来的原因是因为名字不响亮,为此更名为永兴铺,原意就是永远兴盛。

更名永兴铺后果然起到作用,店铺逐渐兴旺起来,掌柜也不再为日不熬出而发愁,店铺也从单一的小商品生意转为多方经营。来光顾的客人不断增多,掌柜就增设餐馆和茶馆等,掌柜也随着日进金斗而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户人家。永兴铺的崛起让周边富有商业头脑的人来开铺营生,永兴铺随着落户人的增多而成为一个30户人家近200人的集贸市场。

永兴铺在明末清初亦升格为永兴场,开设之初地理位置偏僻成为永兴场的诟病,但明末清初又是社会动荡的年代,偏僻的地方则成为富人的天堂。永兴场能够繁荣起来的原因皆是大量躲避战乱的人前来落户,但作为战乱时期的避难场所,聚集太多的人也是一场灾难。永兴场的名声过大则引来一支张献忠下属的义军,义军将永兴场洗劫一空,在此躲避战乱的富人大部分都被屠杀,房产亦毁于一旦,永兴场就此一蹶不振。

张献忠义军对永兴场的洗礼就是一场灭绝屠杀,幸运逃脱的村民直到康熙帝登基才返回永兴场,此时的永兴场变成一堆废墟。村民又在永兴场原址开铺,意将永兴场恢复到以往的繁荣。战争的洗礼是时光的流逝,商贸集散地已被周边的回龙场和任氏场(任市镇)所替代,永兴场不仅失去商贸中心地位,村民们即便有心重整永兴场但依旧无力回天。

历经四代人的努力,永兴场仍旧没有繁荣起来,来赶场的人减少算是幸事,连永兴场的村民都要附近的集市去赶场。乾隆年间永兴场的村民看到复兴无望后少部分举家搬迁至交通便利的冉家坝,随着搬迁至冉家坝落业的村民增多,冉家坝则成为一个新的集市。冉家坝的村民大多数都是永兴场搬迁过来,所以大伙建议取用旧名永兴场,但遭到原住民的反对。永兴场因衰落才举家搬迁,启用老名对往后的发展不利。

地名争吵从乾隆30年(1765)争执到嘉庆13年(1808)都没能下个结论,最后还是一位落魄秀才提议定名为新场,原意就是新建的市场。冉家坝的原住民提议的冉家场和永兴场搬迁过来的村民提议的永兴场都被否决,新场也就在嘉庆13年定下来。民国12年(1923)设新盛乡,原意是新建的市场永远昌盛,民国24年(1935)设新盛镇,实行县管区,新盛镇为第5区公所所在地。

全国解放后新盛镇分出新盛、马荣、石梁、金刚4乡,1955年4乡合并为新盛乡,1958年为新盛公社。1966年为迎合当时的文化氛围将新盛公社更名为新胜公社,原意为迎接新的胜利,1984年新胜公社改为新胜乡,此时的文化氛围不在像十几年前那么紧张,又将新生乡复名新盛乡,1985年升格为镇,1992年乐都乡并入新盛镇。

来到新盛镇时正直赶场天,不过已经是下午的16点,远离城区的乡镇散场都很早,即便是市级边贸乡镇,想来赶场也不算太热闹,更何况当天还是下雨天。乡镇游最大的乐趣就是赶场,没能追上赶场或许是此次最大的遗憾。新盛镇有两处地方必须要去,一处就是大树穿屋,以前发表过文稿,还有一处就是银杏村的刘家大院子,喜欢参观古建筑的朋友可以前去看看,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