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新站镇赶场,这里还能感觉到老城的气息

巧云聊旅游 2023-11-14 03:55:00

游玩夜郎镇当晚住宿,第二天来到新站镇,说巧还真巧,来到新站镇竟然遇上赶场,对于喜欢乡镇游的我遇上赶场就好比如彩民一样开心。当然对这里感兴趣的还是新站镇这个名字,一直以为新站的起名来源于川黔线的火车新站,后经过查找才得知起名新站跟新修的火车站一丁点关系都没有,而是古时的桐梓驿站。

新站镇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属播州夜郎里,明朝时期播州属四川,播州前去四川的水路陆路都经过此地而设驿站,初名桐梓驿站。度娘上查询到新站镇还是土司城,但没才找到任何土司的相关消息。如果硬在新站镇上找土司文化,有关联得或许就是播州杨氏土司。杨氏土司就是唐朝平川南的杨端,因功授封播州,最后一任播州土司是杨应龙,因反明朝廷被灭后改土归流。

新站镇不仅有桐梓县的历史气息,更有夜郎古国的痕迹,前段时间发表过夜郎镇,夜郎古国的历史就不再讲述。新站镇的起名是跟桐梓驿站有关,起初也就是方便官方来往设的驿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驿站也从官方驿站变成村民赶集的场所。驿站的地理环境不足以日渐扩张的集市,为方便军民分开,驿站就搬迁到河对面,亦称为新驿站,新站就此得名,老驿站则成为现在的旧城村。

播州划入贵州后官方往来逐步减少,桐梓驿站的作用亦是可有可无,为整合资源桐梓驿站就此废弃。可能是桐梓驿站名字好听就保留下来,出于整合需要桐梓驿站亦搬迁到现在的桐梓县城,如果历史上没有桐梓驿站,不知现在的桐梓县应该起什么样的名字。

桐梓县县城有太白桥、夜郎镇也有太白桥,新站镇也不例外,绥阳县甚至还有个太白镇,不知太白这两个字代表着什么。桥很白明显不是,跟太白有关联得就是诗仙李白了,据说李白曾被流放到夜郎郡。夜郎镇不仅有桥还有太白坟,新站镇更有太白碑亭,这两个地方有李白流放,很多地方以太白取名还说得过去,绥阳县的太白镇感觉蹭热度就不够厚道了。

民国时期实行县管区,桐梓县第四区的区公所就设在新站镇。新站镇迎来高光时刻的应该是川黔铁路的开通,让这个明朝时期就开设的老牌场镇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夜郎镇作为古夜郎国的国都,夜郎文化的传统中心竟然被新站镇给超越,看来黔北地区的交通确实对地方发展的影响还是挺大的。当然要是没有川黔铁路和国道的经过,想来新站镇还不如黄连坝。

新站镇也跟很多乡镇一样,在不同时期有区公所、公社、乡等身份不停地转换,最终定格新站镇的是1992年。分单干后公社显然已经不能顺时代发展,为此将公社改为乡或者镇,1992年农里、四兴、蒙渡、捷阵并入新站镇。撤乡并镇后的新站镇镇域面积达150多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为3.4万余人。以目前的发展态势,想来小水乡不并入新站镇都难。

新站镇逛一圈,正好碰上游园活动,跟着游园队伍大半天,路过小吃摊不得不停下脚步闻一闻油炸粑粑。说句夸张的话,粑粑闻一闻真是精神抖擞,看一看神情翻倍,不过此时的嗅觉系统几近瘫痪,实在是香的口水直流。出门游玩无非就是一个吃喝玩乐的过程,看到人间美食岂能放过。

烟民的福音,路过的老烟民如果不看一眼还真对不起老烟囱的称号,看着大爷手拿烟斗的姿势,起码得有60年以上的烟龄。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烟味真的太浓,不要说来两口,闻到这味道都呛鼻子。不过还是很羡慕这里的村民能够将烟叶在街上摆卖,要是在老家广西,绝对没有明目张胆的在街上摆卖。当然烟叶也算是有点暴利的买卖,总会有人冒险,记得十多年前老家有人偷偷卖烟叶,烟草公司就两个人来巡查,十几人像贼娃娃一样到处乱跑,看着还挺好笑的。

新站镇是桐梓县人口较大的一个乡镇,也是本县经济基础比较好的乡镇,有铁路、高铁、国道、省道、县道等多条路线,交通非常的便利,不过公共交通工具非常的匮乏。可能是山路的原因,大多数的公共交通工具都是小客运车为主,当然也可能是村民出行比较少,大型客运车都用不上。新站镇的公共交通工具尽管很缺乏,但摩的行业非常的发达,对于短途出行的村民还是非常方便的。前几年从习水县仙源镇的大龙村叫一辆摩的走夜郎镇,不知道多远,大概也就20分钟的路程,收费50刀还真有点心疼,摩的的费用还挺贵的。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