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36岁男子查出肠息肉,2年后进展成癌,医生:一个习惯没戒掉

严医科普羊生 2025-01-26 17:14:36

参考资料:

1.郝苗.大肠息肉不容小觑[J].人人健康,2023

2.孔娜.大肠息肉不同病理的因素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23

3.宋雯,赵梁,朱萍,等.肠息肉的发生发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

肠息肉,简而言之就是肠道黏膜表面长出来的赘生物,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的如同芝麻般大小,有的却能长到数厘米。绝大部分的肠息肉都是无害的,只有其少数类型的息肉可能是肠癌的癌前病变。许多人以为切除肠息肉后就可以远离肠癌了,却还是会因为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细节,而功亏一篑。

2018年,李乐今年36岁,是上海一家互联网公司的IT工程师,毕业十年来兢兢业业的敲代码,生活两点一线。而由于工作性质,他每天都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常常需要加班至深夜。这样的生活节奏虽然忙碌又单调,但李乐却已经习以为常,还爱吃些汉堡包、披萨、方便面等高热量的快餐或零食充饥。

大概从8月份开始,李乐偶尔会感到腹部隐隐作痛,但他没有太在意,以为是自己饮食不规律的,仔细服用一些胃药就了事。恰逢公司年度体检,李乐担心自己会有什么老胃病,就自费做了个胃肠镜检查。三天后体检中心就打来了电话,说他的胃部没任何问题,但直肠存在一个0.4cm 的无蒂息肉,建议他前往大医院进行会诊看看是否需要切除。

李乐不明白肠息肉到底是何方神圣,挂断电话后连忙上网搜索,这才知道肠息肉是良性病变,而对于像他这种单发且小于0.5厘米的小型息肉也不需要立即干预,只需要定期观察就好了。看到这里李乐放下心来,不想再去医院浪费钱,况且他身上也没有出现什么明显的症状,很快就将肠息肉抛之脑后。

时间来到2019年3月,李乐终于迎来了升职加薪,为此他更努力的工作,生活作息也愈发不规律了起来,便秘的老毛病日益严重。李乐时常会感到腹部胀满,可每次排便时又异常艰难,不管如何用力和咬紧牙关,都只能排出两三颗干硬的羊粪便。连续吃了一周的香蕉、火龙果还没有用后,他去药店买来了通便药和泻剂,总算得以一泻千里。

但奇怪的是,他明明只用了三天,就似乎矫正便秘过度,又开始频繁腹泻了,甚至拉的比吃的还多,一天要跑5-6趟厕所,即使在上完厕所后腹部也胀痛不已。一番折腾下来李乐身心疲惫,就在他犹豫着要不要去医院的时候,发现自己居然便血了,稀薄如水的大便表面上掺杂着触目惊心的脓血。

李乐莫名的感到恐慌,连忙请假来到医院检查。医生得知情况后表示,通便药物和泻剂在用量过大的情况下虽然可能会引起腹泻,但是却不会引起便血,应该是肠道出了问题。于是李乐再次接受了肠镜检查,结果显示:距肛缘约20cm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可见一枚约1.8cmx1.2cm息肉样隆起,表面光滑,取之活检。

肠息肉并不是特指一种疾病,而是指肠道黏膜中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活检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而这些息肉类型可以分为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以及炎性息肉等多种类型。

很快,李乐活检结果出来了,提示为管状腺瘤,是腺瘤性息肉中癌变率相对较低的类型。拿到结果后的李乐松了一口气,但由于他的息肉直径过大,并且还出现了腹痛、腹泻和肠道出血等相关症状,可能需要考虑切除。李乐也觉得肠息肉的存在像个“定时地雷”,爽快的接受了手术。

手术过程很顺利,李乐的术后恢复也良好,但他对自己的病情却仍有些担忧。医生拍了拍他的肩,表示他要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李乐连连点头,出院后申请调换了一个更轻松的岗位,并且每天都定时定量用餐,增加了蔬菜水果的摄入。

李乐还加入了健身房,每周都会进行三次以上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身体素质很快就有了显著的改善。三个月后他去医院复查,肠道很干净,没有复发的迹象。李乐很是高兴,觉得自己只要一直坚持着合理饮食、不熬夜的健康生活,完全可以省下复查的钱,他的息肉也肯定不会有复发的可能。

直到2020年5月,李乐近期又感觉肚子有点不太舒服,伴有轻微的腹痛和腹胀,但由于没有其他的症状,他以为自己只是有些消化不良,吃了些助消化的药后没想太多。不久后李乐发现自己之前的情况似乎又有些反复,经历了几天腹泻过后,他就会陷入便秘的困境。

这些症状虽然奇怪,但李乐却并没有太重视。直到一天凌晨他的肚子突然爆发出一股剧烈的绞痛,以为是要拉稀的他一个箭步冲进了厕所。然而在拉完后,腹痛依旧疼痛难忍,李乐被痛的脸色苍白,几乎无法站立,意识到不对劲的他天一亮就赶往了医院。

医生先对李乐进行了直肠指检,结果在进指8cm左右触及到一枚质地坚硬肿块,退出后指套染血。医生的表情有些严肃,让他最好在做一个肠镜检查看看具体情况。李乐心里隐隐不安,做了肠镜后结果示:距肛7-11cm处可见新生物突向肠腔环壁1/2周生长,致使该处肠腔狭窄,肿物表面溃疡,触之易出血。

在镜下基本就能确定是恶性,但为了确诊,医生还是给李乐开了病理活检。李乐感到不可置信,他怎么可能会患直肠癌呢?可活检的结果却让他如坠深渊:直肠腺癌,且伴周围淋巴结转移。

虽然李乐已经在脑海中预想过各种各样的结果,但当真正得知自己患上癌症后,李乐还是不能接受,痛苦道:“这会不会弄错了……一年之前你告诉我只是良性息肉,怎么可能切除后就这么快就发展成了癌症了呢?而且我这一年来天天都吃青菜水果,饮食清淡,咋会毫无征兆的就得了直肠癌?”

医生连忙安抚李乐的情绪,也有些一头雾水。临床上哪怕是未经切除的肠息肉,大多数也要经过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才会渐渐演变为癌症。李乐一没有癌症家族史,二饮食习惯如此健康,难不成真的只是他的运气差?随即,医生询问李乐是否在服用奥美拉唑,这种质子泵抑制剂同样可能会刺激肠道黏膜。

在得到了否定的回答后,医生并不死心,继续对病情进行深度复盘,总算发现了其中的蛛丝马迹。得知真相后医生惋惜的说道:“肠息肉癌变并不是静悄悄的,你一直以来吃的这种食物看似能稳定身体健康,实则是加速息肉癌变的元凶,身上患过肠息肉的人都应该少碰或者不碰它,否则,息肉癌变是迟早的事!”

李乐长期吃冰激凌,竟成了他直肠癌的隐形“推手”。虽然看似甜美可口的冰激凌只是李乐生活中的一种简单消遣,但其背后隐藏的饮食习惯,慢慢地对他的肠道健康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首先,冰激凌的高糖分和高脂肪是肠息肉发展的潜在诱因。冰激凌含有大量的糖分和脂肪,这些成分会改变肠道的代谢环境。长期摄入过多的糖分,不仅会增加体内的炎症反应,还可能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有害菌的生长,从而使得肠道的免疫系统和防御机制受到影响。加上高脂肪的食物容易导致肠道的慢性低级炎症,这正是肠息肉产生的温床。

其次,冰激凌中的添加剂和防腐剂也是一大隐患。虽然这些成分的添加是为了延长保质期和增强口感,但长期食用含有这些人工添加剂的食物会加重肠道的负担,甚至可能直接引发肠道的细胞突变,导致息肉和癌变的发生。

营养不均衡是李乐另一个饮食习惯的症结。冰激凌虽然味道诱人,但缺乏必需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长期缺乏这些营养素,肠道无法得到充分的保护,也无法有效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而缺乏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也使得李乐的肠道处于一种容易“脆弱”的状态,导致肠息肉逐渐恶化。

最后,暴饮暴食和频繁的夜宵更是加剧了李乐的健康问题。每当压力大或加班到深夜时,他总是靠冰激凌和甜食来“安慰”自己。这种无节制的饮食,特别是睡前进食的习惯,不仅加重了肠道的负担,还打乱了正常的消化规律,可能影响肠道的自我修复功能,进一步促使息肉的形成。

最终,李乐的肠息肉在这些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的作用下逐渐变大,甚至发展成了需要手术切除的阶段,且存在恶变的风险。这一切,都是他对冰激凌和甜食的过度依赖,慢慢吞噬了他肠道健康的结果。

李乐的经历告诉我们,虽然冰激凌等甜品偶尔享用无妨,但若长时间、大量摄入且没有均衡饮食,最终可能对健康带来不可预知的伤害。肠道健康,实际上是由我们日常的饮食习惯所决定的,一旦忽视,后果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严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