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贺子珍找到失散的毛岸红,身世也吻合,毛主席为何没有相认?

历史也疯狂了 2024-08-05 01:41:50

1932年,红军正在经历艰难的反围剿战役,这一年,贺子珍在江西根据地生下了一个孩子,毛主席为其取名为毛岸红,红色就是红军的颜色,这个新生命的诞生也代表着毛主席对红军未来的希冀。

毛岸红刚出生的时候,贺子珍身患疟疾,暂时无法照顾孩子,毛主席就给孩子找了个江西本地的人家养育。

在江西有一个风俗,刚出生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昵称,叫作“毛毛”,这个昵称正好与毛主席的姓氏也相符,他和贺子珍就跟着江西老乡一起喊孩子毛毛。

毛毛跟在毛主席身边一直长到两岁多,由于李德、博古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损失惨重,根据地也要保不住,红军主力不得不开始长征。

长征艰苦,一路上还有许多未知的危险,将一个孩子带在身边,不但不方便照顾,还容易出事,万一被敌人抓去,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因此,毛主席和贺子珍决定将毛毛交给弟弟毛泽覃和贺怡夫妻来照顾,那时候的他们还以为,根据地会更安全和稳定。

临走前,贺子珍还特地买来棉花,给毛毛缝制了一件过冬的棉衣,以寄托她的爱和不舍。

然而,世事难料,留守江西的战士们重新开始打起了游击战,毛泽覃只能将毛毛暂时交付于当地一户老乡家里,被敌人发现又紧急转移,在突围途中,毛泽覃不幸牺牲,毛毛的去向便无人知晓。

对于此事,贺怡十分愧疚,认为是自己辜负了毛主席和姐姐贺子珍的嘱托,等到战争一结束,就多次写信给毛主席,想要去找回毛毛。

而毛主席却另有考虑,他觉得毛毛从小在养父母处长大,肯定与养父母感情深厚,当初是他们没办法把毛毛带在身边,人家千辛万苦地带大了孩子,如今却又要把孩子带走,哪有这样的道理?

因此,毛主席并不赞同贺怡去找毛毛,奈何贺怡始终对弄丢了毛毛心存愧疚,便没有听毛主席的话,执意一个人前往江西寻找,却在路上遭遇车祸离世。

新中国成立后,贺子珍抑制不住对毛毛的思念,再加上当时长征途中,有很多红军都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了老乡抚养,她既想找回毛毛,也想帮其他红军找回孩子。

经过一番波折,大家找到了身世很吻合的朱道来,他是1934年被红军托付给朱盛苔和黄月英夫妇抚养的,时间对得上。

再加上朱道来的模样与青年毛主席神似,贺子珍认定了对方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儿子“毛毛”。

就在她请求对方来到上海见一面的时候,又得知另一位同志朱月倩找了过来。

原来,朱月倩与周总理的部下霍步青是夫妻,当初生产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夫妻将孩子交给了黄月英。

如今迎来了和平时期,朱月倩就想让孩子回到身边生活,于是,将朱道来接到了南京,可是,朱道来并不习惯南京的生活,一直与养父母书信往来,最终还是回到了江西。

1953年,经过努力,贺子珍终于和朱道来见到了面,养母黄月英还拿出了那件贺子珍亲手缝制的棉衣,这下贺子珍认定了朱道来就是她的毛毛。

不久后,朱月倩也找了过来,她与贺子珍都认为朱道来是她们的孩子,可当时又没有DNA检测技术,根本说不清,这件事处理不好,就是在伤害为革命作出牺牲奉献的同志的心。

而且那时候是战乱年代,托付孩子的红军又不止一个,黄月英夫妇不可能认得清到底是谁托付的孩子,因此不好确定朱道来是哪位的孩子。

很快,毛主席就收到了这个事件的报告。

毛主席也无法判定朱道来到底是谁的孩子,于是他最后作出指示:无论怎样,他都是红军的孩子,让他跟着组织一起生活吧。

就这样,朱道来留在北京,跟着组织部长帅孟奇生活和读书,帅孟奇一位为革命事业和妇女解放事业奉献一生的伟大女性,因为她收养了许多革命烈士的子女,将他们抚养长大,被亲切地称为帅妈妈。

朱道来也被她教育得很好,不仅成功考入了清华大学,还在读完书后投身于国防建设的事业之中,为祖国作贡献。

朱月倩和贺子珍也始终关心着朱道来,常常给他寄去礼物,哪怕最终也没有确定朱道来到底是谁的孩子,但是,她们对孩子的爱是相同的。

可惜的是,朱道来年仅三十一岁就因病逝世,不过面对着这么多人的关心,想来他这短短的一生,也是足够幸福的。

其实,毛主席心里也是想要找到毛毛与之相认的,只是他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身为国家主席,只要他一开口,人家自然会把朱道来带过来,然而,主席并没有这样做。

因此,他宁愿自己去承受思念孩子的痛苦,也不希望拆散朱道来一家人,最后也是用了一个折中的方式让各方都满意。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当贺子珍拿了朱道来的照片给毛主席看时,他沉默良久,说这孩子有些像毛泽覃。或许,这已经是他所能表达的最委婉的话语,在毛主席的心中,应当也是认为朱道来就是毛毛的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