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尘寰悟道》

罗盘的历史影像分享 2025-02-23 15:50:41

《七律·尘寰悟道》

身如芥子落星河,沧海扬尘百代过。

金谷楼台湮蔓草,铜驼巷陌没烟萝。

范公泛棹知机早,张子辞封避祸多。

且向云山耕月色,莼鲈有味胜鸣珂。

诗文解析

首联:身如芥子落星河,沧海扬尘百代过

开篇以宏大的宇宙视角起笔,将自身比作极其微小的芥子,落在广袤无垠的星河之中,形象地突出了个体在宇宙中的渺小。“沧海扬尘”化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极言世事变化之巨大、时间流转之迅速,无数个时代就在这沧海变桑田的过程中匆匆而过。此联营造出一种广阔、深远且带有历史沧桑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基调,让读者感受到个体生命在漫长历史和浩瀚宇宙面前的微不足道。

颔联:金谷楼台湮蔓草,铜驼巷陌没烟萝

这一联运用了两个历史典故,进一步强化了历史兴衰、世事无常的主题。“金谷楼台”指的是西晋富豪石崇的金谷园,当年金谷园奢华无比,楼台亭阁富丽堂皇,但如今早已被蔓草淹没,不复往昔繁华;“铜驼巷陌”出自晋代索靖的预言“会见汝在荆棘中耳”,后世以铜驼荆棘来形容世事变迁,这里说铜驼所在的街巷已被烟萝所覆盖,同样表达出繁华消逝、物是人非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这两处曾经繁华之地如今荒芜景象的描写,以小见大,反映出历史的兴衰交替是不可阻挡的。

颈联:范公泛棹知机早,张子辞封避祸多

此联使用范蠡和张良的典故,点明了“功成身退”这一重要的生存智慧。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后,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早早地泛舟五湖,远离政治纷争,得以保全自身;张良在帮助刘邦建立汉朝后,辞让了刘邦给予的留侯之封,选择急流勇退,避免了可能的灾祸。借此表达在人生中,当取得一定成就后,要懂得适时隐退,不要被功名利禄所束缚,以免陷入危险境地。

尾联:且向云山耕月色,莼鲈有味胜鸣珂

尾联化用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张翰因思念家乡的莼菜羹、鲈鱼脍而辞官返乡,借此表达对平淡自然生活的向往。“云山耕月色”描绘出一幅在云山之间,伴着月色耕耘的田园画面,充满了诗意与宁静,象征着远离尘世喧嚣、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鸣珂”原指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这里代指富贵生活。

诗人认为,平淡质朴的田园生活,其滋味远胜于富贵显达的生活,这与《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的思想相呼应,强调了在简单宁静中追求生命本真价值的观点。同时,结句也暗合“尔曹身与名俱灭”的沧桑感悟,进一步突出在历史的长河中,功名利禄皆是过眼云烟,唯有回归本真,才能领悟到生命的真正意义。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