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出最后一个句号,屏幕右下角的时间跳到凌晨1:23。她揉了揉酸痛的脖颈,望着窗外零星的路灯,突然觉得这间狭小的广告公司格子间像极了烤箱里的模具——规整、压抑,烤出的全是千篇一律的“创意面包”。
手机震动,闺蜜发来一张照片:法式马卡龙在玻璃柜里泛着柔光,配文“转行学烘焙吧,我司招人!”林夏盯着那张图,想起大学时偷偷在宿舍烤焦的戚风蛋糕。原来有些热爱,是关不住的。
西安新东方烹饪学校的招生老师听完她的顾虑,笑了:“28岁转行?我们这儿还有40岁的程序员来学翻糖呢。”
林夏报了西点大师班。第一天上课,她站在模拟烘焙工作室里,手足无措地捏着裱花袋。意大利外教Albert操着生硬的中文示范:“手腕放松,像写毛笔字!”奶油在指尖流淌,她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的手可以创造美,而不只是PPT。
课程比想象中硬核:凌晨四点揉面团,为发酵温度较真到小数点,在裱花竞赛中被同学的作品惊艳到失眠。但当她端出第一只完整的婚礼蛋糕时,班主任拍着她的肩说:“海底捞下周来校招,你的立体糖花可以当作品集。”
母亲视频时叹气:“好好的白领不当,非要去当厨子?”林夏没说话,镜头一转——教室里,米其林星级主厨正在演示分子甜品,玻璃柜里陈列着学员被五星酒店预定的作品;就业指导老师举着合作企业名单,从奈雪的茶到W酒店,红章盖了整整三页纸。
校招会上,W酒店的行政总厨尝了她的伯爵茶慕斯,眼睛一亮:“这层次感,不像新手。”三个月后,林夏站在酒店甜品台前,看着宾客们举着手机围拍她设计的星空翻糖蛋糕。闺蜜发来消息:“当年烤焦蛋糕的姑娘,现在让人吃不起蛋糕了。”
两年后的同学会上,有人开了私房工作室,有人成了网红烘焙博主。林夏摸着胸前“西点主厨”的工牌,想起入学时校长的话:“新东方不是保险箱,但我们会把钥匙塞进你们手里。”
散场时,她收到班主任微信:“有个宝妈学员想创业,记得你做过市场调研?学校创业扶持计划能对接资源。”窗外飘起雪,林夏哈了口白气,在路灯下敲回复:“明天带她来看我的铺位,隔壁正好在转让。”
这座城市每天都有面团在膨胀。有人在写字楼里烤着PPT,也有人在烤箱前烤着未来。而所谓转行的勇气,不过是找到那所愿意为你垫把椅子,让你够到面粉罐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