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台前的星辰》单招滑档不想去打工怎么办?

厨食 2025-03-26 11:44:31

林小满站在车站的广告牌下,雨水顺着发梢滑进衣领。手机屏幕上是第三次单招滑档的通知,刺眼的红色感叹号仿佛在嘲笑她的努力。母亲在电话里叹气:“要不……先去你舅的厂里帮忙?”她攥紧了背包带,指甲掐进掌心。远处,霓虹灯勾勒出“新东方烹饪技工学校”的轮廓,玻璃橱窗里陈列着一排精致的翻糖蛋糕,糖霜花瓣在暖光下泛着细腻的光泽。

第二天,她鬼使神差地走进学校开放日会场。走廊尽头,一名戴高帽的师傅正用裱花袋在蛋糕上勾勒玫瑰,奶油如丝绸般流淌。她驻足时,身后传来爽朗的笑声:“试试?”转身是招生办的王老师,鬓角微白,围裙上沾着面粉,“刀工火候能练,但热爱是种子,得自己发芽。”

实训教室里,她第一次握住了厨师刀。西餐班的德国外教示范着法式焗蜗牛,黄油与蒜香的交融让她想起奶奶灶台上的铁锅;中餐区的大师傅掂勺时火焰腾空,仿佛点燃了某种沉寂的渴望。王老师递给她一张课程表:“咱们有‘双高特招班’,技能+学历,还能去日本学寿司美学。你这样的姑娘,该去更大的舞台。”

三个月后,小满站在“国际西点研修班”的操作台前。她的导师是曾任职巴黎丽兹酒店的Albert,每天六点带着学生用温度计校准烤箱,用分子料理技术重构传统甜点。“烹饪是科学,更是艺术,”Albert敲开一块焦糖布丁,“就像人生,火候错了就重来。”

她开始沉迷于这种掌控感——发酵箱里膨胀的面团、糖浆熬煮时的温度曲线、雕花时刀刃倾斜的0.1毫米差异。周末的校园招聘会上,四季民福酒店的主厨尝了她做的荔枝玫瑰慕斯,当场签下实习合约:“我们要的就是这种敢创新的孩子。”

毕业典礼那天,小满收到了两份offer:上海米其林二星餐厅的甜品师助理,以及学校“海外就业班”赴马来西亚本硕连读的名额。王老师把刻着她名字的厨师刀递过来:“记得吗?你说过打工是为了生存,但在这里,你找到了生活。”

五年后,吉隆坡的星空下,林主厨的融合菜餐厅登上《亚洲美食指南》。接受采访时,她举起一盘用陕西辣子与南洋咖喱调和的创新菜:“单招滑档那年,我以为人生只剩流水线。直到有人告诉我——灶台是离星辰最近的地方,因为每一道菜,都能点亮一个人的宇宙。”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