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关于李嘉诚将港口资产出售给美国贝莱德的交易事件终于迎来反转,几乎在同一天,港口交易的局面迎来了真正的转折。
根据港媒的报道,原本定于4月2日签约的最终协议被按下“暂停键”,接近长和的消息人士称,下星期不会与美国贝莱德签订任何出售巴拿马港口的协议。
然而就在两天前,李嘉诚仍然在继续推进与贝莱德之间的港口交易,自3月初交易公告发布之后,引起了众多质疑和批评,但李嘉诚似乎并没有理会外界的各种消息和舆论压力,仍然在按照原定计划与贝莱德要在4月2日签订协议。

仅仅2天时间,形势发生逆转,李嘉诚旗下的长和突然表示暂停与美国贝莱德签约,就在同一天,我国官方也发声了,将开始审查这一港口交易。
28日晚间,市场监管总局在回答记者关于长和与贝莱德将于4月2日签约是否要经过反垄断审核批准的提问时表示,“我们注意到此交易,将依法进行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自3月初港口交易公布之后,已经过去了20多天,如今官方终于出手,那么李嘉诚旗下长和要出售的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的计划将迎来真正变局,尤其是巴拿马运河的两个港口更是直接影响我国的全球出口贸易、航运及国际物流。
官方之前的表态已经非常明确,商务部在26日打破沉默,直接批评李嘉诚是“在商不言商”,给了长和做出正确选择的机会,但李嘉诚却一意孤行,继续推进与贝莱德的交易,然而2天之后李嘉诚突然暂停与美国交易,官方也将开始审查。

那么,接下来李嘉诚的港口交易将面临以下两种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性:交易被直接叫停
目前长和已经暂停4月2日的签约,但是由于这一交易的复杂性,目前交易尚未被取消,很多细节的最终敲定可能需要时间。在官方介入审查之后,我国可能将依据《反外国制裁法》等多个法律叫停这笔交易,李嘉诚的港口交易也可能成为首个被法律叫停的千亿级出售案。
3月24日,我国的《反外国制裁法》生效,这意味着我国在大国博弈中从过去的被动防御走向主动出击,面对美国挑起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我们需要早做准备,未雨绸缪,这也是我国为应对国际单边制裁扛起的法律之盾。
第二种可能性:中方央企接盘
李嘉诚的43个港口遍布全球,尤其是巴拿马运河的两个港口,更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中远集团此前表达了对接手李嘉诚旗下港口资产的意向,如果中方央企出手,不仅能保住港口控制权,还能避免被美国“卡脖子”。

不过,央企要想接手,李嘉诚是以原本与贝莱德协商的价格要价,还是在此基础上调价,这都不得而知,还是要看后续的协商以及官方的审查结果。
李嘉诚的港口出售,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场资本与国家利益的博弈。或许他认为自己是商业大撤退,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纯粹的商业交易这一套已经显得苍白无力。况且,李嘉诚要卖港口,在没有全球招标的情况下私下与贝莱德迅速达成协议,似乎也不符合商业逻辑。
官方“在商不言商”的直接定性,既是对李嘉诚的敲打,也是对全体企业家的警示:资本无国界,但企业家有祖国,其实无论是任何一种结果,这都是李首富要为自己的选择而付出的代价。
无论结局如何,这次事件都将成为中美大国博弈下的一个缩影,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抬头,全球化渐行渐远,身处时代大潮的每一个人,都将受到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