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三帝一王十四将,轻松读懂南明十八年!(永历帝篇)

时间如白马过隙 2024-12-22 15:50:38

从崇祯吊死煤山至永历帝被吴三桂从缅甸抓回共历十八年,时间虽短,但乱世出英豪,今天我们就以南明三帝一王十四将为主线,略述一下这一段也算波澜壮阔的历史。

前文已经讲了弘光帝麾下四将——跋扈却感奋殉国的高杰、孤军守扬州的史可法、弘光朝唯一良将黄得功、打仗不行窝里斗的左良玉。

隆武帝麾下二将——隆武朝风骨之最黄道周、私心自用不顾大局的郑成功。

鲁监国麾下二将——岳飞第二的张名振、西湖三杰之一的张煌言。

下面我们接着来说永历帝麾下六将:

四、永历帝朱由榔

朱由榔是神宗之孙,桂王朱常瀛少子,根正苗红,隆武帝“御驾亲征”前就曾讲:“永明王神宗嫡孙,正统所系。朕无子,后当属诸永明王”,因此隆武死后,瞿式耜等人就名正言顺地拥立了朱由榔。虽然绍武帝以“兄终弟及”抢先称帝,又在内讧中抢得先机,但并未得到普遍承认,更何况不久后即被清军所灭。

称帝时的朱由榔年仅二十四,仪表堂堂,酷似其祖。虽然没有万历深沉的气度,但他事母极孝,又无好色嗜酒等恶习,在明末诸帝中,算是品质不差的人才。据说,他被俘后,吴三桂觐见,竟被吓得冷汗直流,此后再未敢见。

朱由榔虽然称帝最晚,却因宗室凋敝,少了诸多内讧,成为南明诸帝中存续时间最长的帝王,但也因南明家底被弘光、郑芝龙等败光,一直处于“闻警即逃”的状态。

只能说永历朝良将虽多,却少有岳飞式(既能打又忠心)的人物。

1、李成栋

南明史中,李成栋是最难评定的人物。他贼将出身,形势不利时,与高杰受招安,接着又降清军。随后“扬州十日”他卖力杀戮,“嘉定三屠”他一人屠刀上举,击灭隆武他是首功之将,生擒绍武也是他的手笔,他战功赫赫,完全称当上是满清攻陷江浙、福建、两广的第一功臣。

然而,就在清军杀到桂林,永历君臣绝望之时,李成栋却突然率部反正,最终还以死殉国,反差之大,让后世千年都感觉匪夷所思。

很多人认为他是因不受重用,受佟养甲排挤才愤而降明,也有人说他是受一个叫张玉乔的宠妾自杀激劝才选择重新做人。

真实原因已无法考证,但他的反正确实在当时给了永历君臣一剂强心针,广东十郡七十余县纷纷打出大明旗帜,永历政权一时间也有了近二十万兵众。

为示对李成栋的尊崇,永历特敕其为大将军、大司马,并效韩信故事,对他登坛拜将,殊荣无比。李成栋感激涕零,觐见后立马返回广州,募兵治军,准备入江西声援同时反正的金声恒等人。

李成栋是否真心反正,从两件小事就能看出一二,他觐见永历前专门向一帮儒臣学习礼节,以免冲撞天子,永历温言赐座,他跪地不起,叩头不止;永历宠臣马吉翔气焰熏天,他上疏直陈其恶事,马吉翔恨之,在天子面前造谣中伤,永历敕其不得入朝,他大哭辞拜,毅然北上,临行前还誓言:“不克不生还此峡!”

结果,一语成谶,李成栋提师北上,也不知是天不祚明,还是他之前遇到的都是酒囊饭袋,他为清卖命时,一路势如破竹,反正后却连连败绩,十多万大军伤亡殆尽。

丧败之余,部下亲将劝他还师,日后再图,他却羞愧难当,言:“吾举千里迎主,天子筑坛以大将拜我,今丧师无功,何面目见天子耶!”言毕,竟不带随从,控马持弓渡水,直冲清军大营。

估计是伤心欲绝,又加饮酒,李成栋竟于中途摔入水中溺亡。

2、李元胤

李元胤,字元伯,南阳人,本是儒家子弟,李成栋为盗时掠其为养子。自此,就一直跟随义父出生入死。李成栋降清时,他闷闷不乐,李成栋反正,他应是首功之人。

佟养甲被裹挟降明后,一直暗中与清廷联络,准备做内应反攻明军。他的信使为李成栋所获,李成栋想杀掉这位老上司,却又怕部下不稳,佟养甲狗急跳墙,李元胤献上一计,并亲自到佟养甲处,假意说朝廷派他屯军梧州。

佟养甲信以为真,不加防备,被李元胤于半路截击,遍杀佟养甲及其亲丁数百。

李成栋死后,永历帝依旧信任李元胤。明将杨大甫屯居梧州,常劫掠行舟,杀戮往来军使。李元胤上疏,请召杨大甫入见诛杀。于是,君臣饮酒间,永历诘责杨大甫。杨不服,竟想趁势劫持皇帝,一旁侍饮的马吉翔等人见势不妙竟自行跑掉。李元胤提刀而上,亲手把杨逮住缢杀。

永历四年,清军攻梅岭,明将罗成耀弃城而逃,后又约降清军,想攻取肇庆立投名状,又是李元胤约其饮酒,诱杀之。

李元胤三斩叛将,可谓智勇双全。可惜势不可逆,清军进攻,永历逃跑,李元胤孤军守肇庆,虽然他于西南驿击败清军,但最终还是因势单力薄,被清军重围于郁林。绝望之下,他穿上大明朝服,登城四拜,自刎而死。

3、瞿式耜

拥立朱由榔的首功之臣,获封吏部右侍郎。清兵陷肇庆后,他护帝至桂林,后又自澳门借得葡兵三百,收复众多失地。史书记载,在短短十四个月内,在他的领导下明军连续击退了清军三次进犯,桂林也因他而久守。

永历四年,南明朝臣互诋,粮饷匮乏,清兵攻陷南雄,两破全州,桂林因而大乱,永历君臣逃向梧州,城中无一兵,瞿式耜却独不去,最终与总督张同敞从容就逮,孔有德劝降不成,怒而杀之。

4、李定国

南明诸将中,唯一堪称名将的也就李定国一人。

李定国是陕西人,出身贫寒,年十岁就参加了张献忠的起义军,被收为养子,他是张献忠四养子中的老二,老大孙可望,老三老四是刘文秀和艾能奇 。

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后,才二十四的李定国就以战功封为安西将军,他待人宽容,能与士卒同甘共苦,作战也英勇无比,在军中有“小尉迟”之称。

这一时期,他的战绩主要有——

重庆突围战,灭明军曾英部十余万;竹菌坪之战,灭四川总兵秦良玉部白杆军三万多;襄阳之战,率二十轻骑奇袭,撕烂明军围剿网,间接逼死杨嗣昌,获“军资十余万”;张献忠死后,他与孙可望入云南,又灭沙定洲部十余万,奉永历帝为正朔。

当然这些都是“内战”,不值得炫耀,再来看与清军的作战——

桂林之战,李定国率部击溃张国柱部五千余,收复湖南大部;后又转攻广西,克绎湖、严关、全州,最后在桂林歼灭孔有德部,收复两州十六郡,拓地三千里,史称“湘桂大捷”。

衡阳之战,对上和硕亲王尼堪统率的满汉十万精兵,李定国先败后胜,以诱敌分割之计,破杀尼堪,此战,明军共杀清军三品以上高级将领十五名,尽灭尼堪亲军。这就是史上著名的“两蹶名王”。

磨盘山之战,李定国率军六千,设伏于怒江西的磨盘山。是役,明军予清兵重创,杀伤一万余,毙镶白旗旗主沙里布。但由于光禄卿卢桂生突然叛变,把机密卖给吴三桂,使后者紧急下令清军撤离,又命所部火枪队向山路两旁射击,使李定国全歼清军的计划功亏一篑。

据统计,李定国在联明抗清后所指挥的五场大型战役中共拿下66个八旗将佐,38名三品以上高官,1名郡王,1名和硕亲王。

可惜,如此辉煌战绩也没能给永历朝带来一线曙光,因为李定国越能打,想要称帝的孙可望越忌惮,他先是借故解除了北路军统帅刘文秀的兵权,又想诱杀李定国。为了维护大局,李定国不得已出走,而南明军也因此人心惶惶。清廷趁机出兵,将李定国好不容易收复的两州十六郡又尽数夺走。

后来,孙可望率军14万进逼云南交水,与李定国开战,李定国仅三万余人,却以诱敌深入之法大败孙可望,孙可望一怒之下竟然降清,随后他又将大西军的兵力部署和盘托出,引军入寇,知己知彼的清廷连战连捷,李定国被逼无奈送永历帝入缅。

磨盘山之战后,清廷追兵元气大伤,不敢再孤军深入,但李定国也与永历帝失去了联系,之后他退守烟瘴山林,坚持抗战。朱由榔被吴三桂用弓弦绞死后,李定国终日痛哭,最终一病不起,于两个月后去世。

5、刘文秀

张献忠的义子之一,也是大西军的三号人物,张献忠死后,他与孙可望、李定国共同称王,后随大西军与永历政权联合抗清。

李定国攻湖广时,他受命统兵4万三路入川,他这一路进展迅速,不久即攻克重庆,在停溪将部分未来得及逃跑的清军包围,活捉梅勒章京白含真。蜀人闻之,纷纷来投,吴三桂等则一路败退,逃至保宁。

然而胜利让刘文秀产生了轻敌之心,他没有看到清军虽一路溃败,最能打的吴三桂部却没有受到重创。结果在己方兵力并不占优的情况下就下令强攻三面环水的保宁,清军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做困斗之兽,经过激战,打败了刘文秀,实现了大翻盘。不过清军自身损失也巨大,不敢追击。险胜之后,吴三桂就感慨:刘文秀实乃生平劲敌。

由于刘文秀一直站在李定国一边,所以战后孙可望就夺了他的军权,将其软禁于昆明。

后来,李定国拥永历帝前往昆明,刘文秀才得以与沐天波逃出生天,事后,李定国被封晋王,刘文秀封蜀王。

永历十年春,刘文秀再次受命提兵入川,他一路克捷,很快就攻下了成都,但由于不久后孙可望犯滇,被李定国无奈召回,本已打下的川地也重被清军蚕食。

大败孙可望后,李定国的权欲有所膨胀,开始对刘文秀等表现出排挤态度,否决他请永历帝移驾贵阳的建议,并把他从前线召回,卸了军权。

郁郁之下,刘文秀竟然一病不起,仅一个多月就含恨而死。

6、白文选

大西军名将,曾随李定国参与桂林之战、衡阳大捷。白文选原隶属于孙可望,但他心向帝室,在孙可望派他去劫永历帝时,故意拖延,等来李定国大军,永历帝才得以驻跸昆明,事后,受封公爵。

但不久,白文选就被派去见孙可望,以弥合孙李关系,结果差点被杀,多亏众将相劝,才没有送命。

永历十一年,孙可望于贵阳发兵击李定国,白文选竟然被任命为“大总统”随军出征(真不知孙可望咋想),当时强弱悬殊,刘文秀与李定国正在为是否逃往交趾犹豫不决,白文选率全营万余人倒戈,才让南逃之议彻底作罢。

之后,李定国数战不利,打算阵前退兵,又是白文选亲率手下五千骑冲孙可望大阵,并连破数营,才让形势反转。战后,以功封二字王——巩昌王。

次年,白文选率军驻守七星关,清军入滇后,又与李定国转战滇西。

永历帝逃往缅甸后,白文选曾多次率军前往营救,尤其是与李定国联军的那次德勒之战。

永历十四年七月,白文选强攻缅都失利归来,李定国才知缅方扣住了永历,于是决定联兵白文选抢回皇帝。十五年二月,李、白合兵两万入缅,缅王集众十五万,战象千头来战。

当时,明军因与清军战败,根本没有任何重武器,只有大刀长矛,且近三分之一的兵士手中只有一条棍棒。

缅军则自恃人多器精,防备松懈。于是,白文选趁机抢先渡河,先发制人,占领滩头阵地后,李定国随后跟进,将缅军打得大败。

随后明军进逼缅甸都城,缅王惊恐,不敢野战,据城而守。

由于皇帝在敌方手中,李定国与白文选不敢造次,只能派人送信给永历,希望皇帝发敕令,但永历已是瓮中之鳖,根本与明军联系不上。

相持数日,白文选在江上搭浮桥准备进攻,却被缅军砍断,由于缺粮多病,明军不能久留,最终失望而去。

当时,白文选所部明军,其实与永历驻地仅六七十里。

虽然此次迎帝行动于南明无益,却对缅甸产生了深远影响。德勒之战打破了阿那毕隆王以来缅甸国力上升的势头,也间接帮助了处于劣势的大城王朝。暹罗人对李定国、白文选那可是感激得很!

再之后,白文选败于腾越茶山,被吴三桂、马宝、祁三升等追得走投无路,无奈降清。此时距离永历被擒仅还有不到一月。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