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最全名将一览:共二十六人上榜(不包括君王)!

时间如白马过隙 2025-01-11 15:06:41

治世出名臣乱世出名将,作为史上最知名的乱世之一,五代十国时间虽短却也算得上名将辈出,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五代十国二十六名将。

后梁(6人):

1、两朝礼敬葛从周

残唐五代演义中的第十条好汉,正史中有名的“分身将”,也是后梁第一名将,还是五代唯三曾入选宋武庙的名将。

葛从周是典型的官二代,其父曾累官至兵部尚书。初从黄巢,曾勇救过朱温,为此面部受重创。

“分身将”之名来自于他走马灯似地奔波于各个战场,好似有分身术一般,史称其“每临阵,东西南北,忽焉如身。”

葛从周作战勇猛,魏州之战曾率500骑大败十万幽州军,生擒敌将薛突厥;老鸭堤之战,又亲自上阵冲锋,大败刘仁恭,斩首三万级;巨鹿之战败李克用,数日内连下三州,杀敌两万,俘将帅一百五。

他不仅作战勇猛,还是一员智将。兖州之战,守军据城不出,他扬言对方援军将至,随后佯奔高吴,半夜却偷偷潜回,守军中计,出城偷营,葛从周突然杀出,兵不血刃拿下兖州。

另外,他带兵也很有一套,有一次一小校汇报军情,被葛从周最宠的一姬妾吸引,举止失态。当小校以为必死时,他却毫不在意。后来,在一次危急时刻,小校拼死力战,立下大功。战后葛从周竟把小妾赐给小校,以嘉其功。

葛从周是五代少见的能善终的大将,这源自他从不参与政治,所以也从未受到过猜忌。朱温建梁后,他功封金吾上将军,备受信重;朱友贞继位,更是晋他为陈留郡王,食邑7000户,并亲赐节度使旌节。915年,葛从周卒于家,追赠太尉。

2、宁死不屈王彦章

演义中的第三条好汉,有“五代宇文成都”之说,正史中则为后梁第一勇将,史载其“骁勇有力,持枪驰突如飞,每战常为先锋”,军中号“王铁枪”。

王彦章出场堪比明代的常遇春,史载,他应募时自荐为先锋,众人皆不服,结果被他一套“脚踏蒺藜”绝技震住,不但成了队长,还被朱温视为神人,看重于他。

李存勖最忌惮之人就是王彦章,有一次,李存勖领兵进逼潘张寨,梁军皆惧,独彦章一人抄枪过河,裨将拉都拉不住。而李存勖听说王彦章来了,赶忙撤退,史称“晋人独畏彦章”,其骁勇可见一斑。

王彦章的代表作是德胜口之战,时晋军已尽有河北,为阻梁军,李存勖命人以铁锁拦江,并筑南北两城。王彦章到滑州后,一面大摆宴席麻痹李存勖,一面派出六百刀斧手及冶铁人员,乘船前往德胜口。宴会上王彦章又托言离场,率数千人悄然北上。如此,晋军不备,梁军烧锁断桥,攻破南城。此时距王彦章离朝还不到三日,李存勖闻讯大惊:“此人可畏,应避其锋”,于是,拆毁北城,退守杨刘。王彦章与之“凡百余战”,几乎攻陷杨刘,活捉李存勖,后,晋大军来援才退。

龙德三年(923年),李克用出兵兖州,朱友贞急派王彦章率几千骑去驻防把守,梁军势弱,王彦章却有夺回郓州之心。

不久,王彦章率军横渡汶水,一路攻至郓州地境,不料李嗣源突然率军来袭,王彦章不敌,退保中都,十月,李存勖又率大军赶来,王彦章领兵拒战,不幸兵败被俘。

李存勖敬重彦章,“欲全活之”,被严词拒绝——“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乎”,派李嗣源游说,又被以小字蔑呼之。李存勖无奈,遂杀之。石敬瑭称帝后,为嘉其忠,赠太师。

3、耿弇第二张归霸

后梁战绩最著的勇将,也是官做得最大的智将。

唐末,张归霸兄弟三人举家投奔黄巢,黄巢势弱时,又归顺朝廷,隶朱温麾下。

光启三年(887年),张归霸随朱温在赤岗与秦宗权交战。期间,双方各派骑将单挑,张归霸出战被飞矢射中,他一声不吭拔出箭矢,回马射穿敌颈,得胜而归。在高丘上观战的朱温见而爱之,亲赐宝马与他。后来,朱温以身做饵率数百骑逼近敌寨,蔡州兵出城追击,被预先埋伏好的张归霸率五百人掩杀数千人。

文德初年,梁军再次进逼蔡州,敌将萧颢前来攻营,朱温率大军在后,等他整军出营时,战事已经结束,原来张归霸已率部将萧颢击败。朱温感慨道:“昔日耿弇不等光武令就出击张步,说不能将贼留给君王,今日归霸痛击萧颢,实为耿弇第二。”

之后,张归霸又屡立战功,比如金乡之战,率数千兵守曹州,大败朱瑾,获敌将70余;濮州之战,活捉刺史邵儒;洹水之战,与葛从周大败晋军,活捉李克用爱子李落落;内黄之战,大败刘仁恭,杀燕军3万多。

从光化二年起,张归霸开始主持邢州事务,李嗣昭率蕃汉5万兵寇犯,不敢冒犯,绕城而走。等他从洺州退兵时,张归霸又出城追击,杀死2万多人。

张归霸是梁将中官做得最大的,内黄之战后出任检校左仆射,洺州之战后升检校司空,后来又升检校司徒、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死后被追赠太傅。

4、威高震主杨师厚

梁将中最出名的是葛从周和王彦章(演绎加成),最受宠的是张归霸,但拓地最广、活得最久的则是杨师厚。

杨师厚原为李罕之部将,李罕之降晋时,选精兵百人献给李克用,勇猛善射的杨师厚就在其中,但他并不为李克用所喜,后因错被责而逃奔朱温。

归梁后,杨师厚一发不可收拾,他先是在岐下大败以劲兵出战的李茂贞,又东征淮南,败杨行密大将王景仁两万众,随后在圣王山设伏,大败淄青节度使王师范,杀万人,擒都将80,拿下整个淄青。

天佑二年(905年),朱温攻山南,杨师厚统前军先行,连下唐邓八州,又在汉水大败山南东道节度使赵匡凝,逼降荆南牙将王建武,使后梁尽有荆襄之地。

后梁二朝,杨师厚都是最重的藩镇,山南之战后,他就功封襄州节度使,两年后改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又两年,授陕州节度使,次年又改任滑州节度使。期间,他进讨叛梁的忠武节度使刘知俊,奇兵攻入长安;周德威引兵南下策应刘知俊,又被他突破蒙坑险地,解晋州之围。柏乡之战后,又是他渡过漳河追袭晋军,解了邢州之围。

朱温尚且能压制杨师厚,等他一死,其庸碌诸子就不能压制了。

朱友珪篡位时,以他为患,诏令其回京,杨师厚领甲兵一万到洛阳城外,然后独身入城,朱友珪害怕,又以厚礼送走。

不久,梁末帝讨伐朱友珪,问计于赵岩,赵岩说:“成败关键在杨师厚,他一句话,此事立成。”于是朱友贞厚礼相结,轻易诛除了朱友珪。

朱友贞继位后,封杨师厚为邺王,加太师、中书令,从不直呼其名,事无巨细,也先与其商量。

乾化五年,杨师厚卒于藩镇任上,朱友贞便想把魏州一分为二,瓦解杨的旧部,但其所创的“银枪效节军”却立刻投降了李存勖,后梁也因此失掉了河北,不久就亡国了。

5、壁守名将牛存节

后梁名将,史书说他野战壁守,无坚不摧,且忠贞不二,有大将之风。

牛存节初从同乡、河阳节度使诸葛爽,后见其无大志归顺朱温。存节年轻时英勇自负,有贼寇入犯,他每天必引兵出战,没有斩获绝不罢军,因此深受朱温喜爱。

文德元年(888年),李罕之围河阳,朱温急令牛存节前去解围,时粮食歉收,军粮不足,牛存节便挪用军饷与百姓交换食物,最终大破李罕之。之后,牛存节又出征河北,斩首过万,攻下黎阳。朱温闻讯赞叹不已,称其用兵如有神助。

牛存节擅守。上党之战梁军大败后,晋人乘胜攻泽州,牛存节率千人往援,刚进城,晋军就到了。晋军四面围攻,又是撞车又是地道,都被牛存节漂亮的反击了回去,最终,泽州城守了13天,晋军不仅死伤无数,还被逼的焚营撤退。

还有同州之战,刘知俊据大军作乱,牛存节据危城坚守,从乾化二年八月到三年春末,小半年全班人马甲不离身,最终成功耗死了敌军。期间牛存节还有闲暇,在同州城凿了80多口井,使以前苦咸的井水变得甘甜。

贞明元年(915年),牛存节患病,恰逢末帝用兵,他隐瞒病情,日夜治军御敌,结果病情加重,不幸亡故。

6、两朝名将王晏球

后梁、后唐名将。

王晏球年少时,于战乱中为贼所掠,后被汴州富人杜氏收养,改姓杜氏。

中和三年(883年),朱温任宣武节度使,选富家子弟勇者置于帐下,号“厅子都”,王晏球沉勇有谋略,因而入选。继而随朱温四处征伐,屡立战功,升任厅子都指挥使。

朱友珪篡位时,王晏球于河阳大败作乱的龙骧军万人,俘军使刘重遇,授龙骧四军指挥使。

贞明二年,汴州都指挥使李霸作乱,率部来攻,逼得朱友贞登楼拒战。王晏球闻之,不等诏令,自领500骑来救,随后奋力血战,尽戮乱军,授单州刺史。

龙德三年,李存勖攻大梁,王晏球又率骑兵往援,到封丘时,得知朱友贞已亡,遂解甲降后唐。

李存勖被杀时,李嗣源派人召他,王晏球率骑兵跟从,拜归德节度使。

天成三年,义武节度使王都于定州作反,游说王晏球一同反叛。王晏球不从,并将反叛事上奏,李嗣源命其发兵征讨。不久,王晏球与王都战于嘉山,大败敌军,并追袭至定州城下。这时,契丹惕隐率万骑至唐河,王晏球出兵迎战,连续败敌,10天内擒惕隐以下700多酋长,契丹由此一蹶不振。

定州城坚,王晏球本不想急攻,但无奈李嗣源听信偏将朱弘昭之言,诏令强攻,结果不但无功还损失惨重,最后,依王晏球之计,外围困敌,内联奸细,才拿下了定州城。

长兴三年,王晏球死于驻地,时年62。

后唐(6人)

1、智勇双全周德威

演义中的第九条好汉,正史中的后唐名将兼军师,也是五代曾入选武庙的三人之一。史载其骁勇擅骑射,谋略出众,平时凛然,战时肃杀,后唐诸将对其多有敬畏。

周德威的成名作是潞州之战。时李嗣昭攻下后梁重镇潞州,朱温亲率十万大军反扑,周德威奉命驰援,他在外围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屡破梁军,又以小股骑兵骚扰粮道,最终活捉梁骁将黄角鹰、方骨仑,前后俘斩无算。

他扬名天下之战是柏乡之战。李存勖两用其计,诱敌深入,一举击败梁军主力王景仁,几乎全歼梁军。

周德伟老成持重,政治智慧颇高,李克用病逝时,他领重兵在外,地位尚不稳固的李存勖心存疑虑,于是他便将军队留于城外,独身入城,由此更得信任。

但他的陨落却与李存勖有很大关系,在灭梁的关键战胡柳陂之战中,李存勖不听他缓战的建议,强攻背靠坚城的梁军,虽然拿下了开封,却无法歼灭后梁主力,且伤亡惨重。

梁军撤退时,退而不乱,周德威明知追击有风险,但无奈主公坚持,只能率军穷追。王彦章负责殿后,见晋军贸然追击,于是冲入辎重队,辎重兵仓皇奔逃,刚好又闯入周德威的幽州军中,引起混乱,再加上先撤的其他梁军也回身赶来,周德威控制不住,与儿子一同惨死在乱军之中。

2、未尝一败符存审

演义中的九太保,残唐五代第十八条好汉。正史中的符存审比演义中的还猛,史载,他多次先登却阵,一生受伤百余次,“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符存审原是李罕之部将,李罕之败退怀州后,他便归降了李克用,从此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如征讨幽州节度使李匡筹,攻占居庸关;征讨邠宁节度使王行瑜,夺取龙泉寨;随李嗣昭攻汾州,生擒刺史李瑭;906年攻取潞州。

李克用病逝后,李存勖承父志继续对梁用兵,期间,符存审又在幽州之战、魏州之战、胡柳陂之战、同州之战中屡立战功,后唐也开始对后梁占据优势。

符存审一生辅佐两代晋王,屡破后梁,镇守幽州期间还曾以步兵击败契丹骑军,一生百余战从未败过,这在五代战事频仍的情况下是极为罕见的。

李存勖虽然也是战功赫赫,但他自恃勇武,常轻敌冒进,将自己和麾下置于险地,而符存审不仅武勇过人,谋略也非常出众,欧阳修就曾评价说:“存审为将有机略,大小百余战,未尝败衄,与周德威齐名。”

符存审才是十三太保中战功最著的名将。

3、先锋名将史建瑭

演义中的第二条好汉,正史中的后唐猛将,因每战必身先士卒,有“史先锋”之称。

史建瑭出身军旅世家,其父是在上源驿救了李克用一命的白袍将军史敬思,少以父荫,在李克用的关照下逐渐崭露头角得到器重。

唐光化年间,史建瑭攻汾州,冒箭雨先登,擒获叛将;朱温围潞州,史建瑭作为先锋与周德威一同驰援,他自引精骑,夜袭梁营,斩敌千计;高邑之战中,他乘黄昏长途奔袭,夜入梁营,俘斩数千。战后,留守赵州,又生擒来犯梁将氏延赏;贞明二年,他在故元城大败梁将刘掞,收复澶州;龙德元年,镇州张文礼叛乱,他作为前锋都将,攻下赵州,生擒刺史王鋋。

史建瑭最著名一战是下博桥吓退朱温。乾化二年(912年),梁军号5O万攻镇定,时晋军主力正在攻打燕地,只有史建瑭与符存审率三千骑守赵州,二人以800骑设伏于下博桥。史建瑭自率百骑擎后梁旗帜,假扮梁牧者,趁黄昏进攻梁营,纵火大喊:晋王大军到了。事后又遍杀牧者,只留几人放归,归者遇梁兵皆说:晋王大军快到了。朱温闻之,连夜烧营而去,史建瑭又率百余骑追击,俘斩无算。朱温因此病情加剧,战后李存勖夸奖说:晋军能下燕地,全赖二人之力。

可惜,史建瑭在征讨张文礼时,在镇州城下为流矢所中,医治无效而亡,年仅四十六。

4、二太保李嗣昭

十三太保中的二太保,本姓韩,被李克用用金帛换来,收为养子。

李嗣昭身材瘦小,却精悍有胆略,尤其是自制力超强。一次李克用随口说饮酒误国事,酷爱喝酒的他便从此戒酒,终身不饮。

乾宁四年,李罕之攻取潞州,李嗣昭征讨,在含口大败梁军,俘敌三千,生擒蔡延恭,收复潞州;天复元年,梁军围太原,李克用坐困愁城,无计可施,李嗣昭选精兵数千,数日之内七出四门袭击敌营,烧杀擒伤,梁军士气大衰,兼又粮草不济,无奈撤退,李嗣昭又乘势追击,俘获无算;次年,朱温再次率10万大军来攻,太原左近各州俱被攻陷,李克用打算弃城退守云州,李嗣昭力主坚守,随后又与李嗣源亲率敢死士,多次夜入梁营,袭击骚扰,去年一幕再次重演。梁军撤退,李嗣昭追击,在白壁关大败梁军,收复三州。

天佑三年(907年),梁将李思安统兵10万围攻潞州,李嗣昭深沟高垒坚守,朱温下诏劝降,他烧书斩使,坚决不从。为鼓舞士气,李嗣昭在城上设宴劳军,饮酒间被城外冷箭射中腿部,他不露声色,谈笑自若,身边将校竟无一人知晓。后李存勖带兵赶来,里应外合击退梁军。

李嗣昭不仅善于统兵,治理地方也是一把好手,史书说他治理幽州几月,离任时百姓哭着拉住他坐骑,不让走。最后,李嗣昭在深夜悄悄出了城。

龙德元年(921年),30万契丹军大举南下,李存勖亲自统兵御敌,次年在新城大败契丹军,却在随后的望都之战中被重重围困。李嗣昭亲领300骑横击契丹军阵,往来数十合,护着庄宗回到大营。

不久,阎宝被镇州张文礼之子张处瑾袭败,李嗣昭又率部北上,接替他继续攻打镇州。四月,李嗣昭设伏诱敌,射杀敌兵大半。敌只剩三人躲于废墟间,李嗣昭骑马射杀,冷不防被一箭射中头部。当时他所带箭矢已用完,便拔下头上敌箭,一箭射中敌方咽喉,李嗣昭直到晚上才回到大营,深夜伤口流血不止,而亡。

镇州之战之所以被称为绞肉机之战,就是因为晋军虽然拿下了镇州,却连续损失了史建瑭、阎宝、李嗣昭、李存进四员大将,可见符存审能拿下镇州,着实不易。

5、功高受妒郭崇韬

后唐宰相、名将、军事家、战略家。献计奇袭汴州,一战八天灭梁。与李继岌率军六万伐蜀,一路过关斩将直抵成都,王衍出降。

可惜,却因功高震主,特别是在伐蜀过程中冷落了魏王李继岌,遭李从袭、向延嗣及皇后刘氏联手构陷,杖毙而死,其五子也全部遇难,仅两孙幸存。

6、绝世猛将李存孝

之所以把李存孝放在最后,实在是与前面几位相比,他的真实战绩并不耀眼。

也就是几场平乱:龙纪元年打孟方立,败邢州军,取洛、磁等地;大顺元年,领5千骑救潞州,在长子崖生擒潞州节度使孙揆;驰援泽州,又生擒汴军骁将邓季筠,打跑李谠。

史书中关于他的记载也就这几句话让人热血沸腾——“每战皆身被重铠”、“橐弓坐槊、手舞铁楇”、“战酣易骑,上下如飞”……

另外,李存孝勇则勇亦,政治上却比较幼稚,他自恃功大,竟对李克用的任命不满,气得几天不吃饭,最终落得个五马分尸的下场。

也许,如果不是早死,可能会在梁晋争霸中多增添几笔吧!

后晋(1人)

1、不降自绝景延广

后晋短短11年,二世而亡,建国靠的也不是名臣宿将,而是契丹,能称当上能将的根本就没有,只有一个景延广算是名将,但他的这个“名”更多是名气的名。

景延广个人武力不弱,祖传箭术力能透铁(其父曾说不透铁毋宁不射),史书则说他以“善挽强弓”而见称于世,但他的谋略却近乎于无。

后梁时期,景延广在邵王朱友诲帐下做事,朱友诲因谋反被囚,他独身逃脱。后来随王彦章在中都作战,王彦章兵败,景延广身负数伤,勉强逃脱一死。

后唐明宗时,朱守殷率汴州军反叛事败,时石敬瑭任六军副使,负责秋后算账,景延广当时是汴州军校,理应被杀,石敬瑭惜其才干,暗中放了他,自此成为石敬瑭麾下亲将,在后唐围太原时立下不少战功。

石敬瑭主政时,景延广没有参与过政事,做事也很谨慎,但石敬瑭一死,他就从幕后出来对军政事务事事关心,尤其是他在为石重贵继位出了大力之后(石敬瑭死前曾有意让亲子石重睿继位,但景延广却说应长者继位)。

但他毕竟是个武将,勇多而谋少,最后把命也搭进去了。

石重贵继位时,后晋大臣都主张继续向契丹称臣,唯独景延广不肯,仅在信上称孙即可,大臣都知道不行,却无法令手握重兵的景延广改变主意。

契丹果然大怒,屡次诏责后晋。但景延广根本不服,叫嚣:“先帝为契丹所立,但当今天子却是中原立,称孙则可,称臣不行。何况大晋有横磨巨剑十万口,尔等想战,便来吧!”

耶律德光直接被气笑了,当即发大兵南下。景延广随石重贵北征,与敌对峙于澶魏。先锋石公霸与契丹在戚城遭遇,高行周、符彦卿兵单力薄不能救,飞骑催兵,景延广却按兵不动。

三将被围了好几层,石重贵亲自领军去救,才得以冲出重围。三将一起向石重贵哭诉,然而这时景延广正手握禁军,众将都由他节制,石重贵也拿他没法。

不久,契丹离去,石重贵回到京师,就调景延广出京任河南尹,景延广在洛阳郁郁不得志,于是整日饮酒,醉生梦死。

后来,石重贵后悔与契丹交恶,遣使称臣求和,未获准。耶律德光进犯京师,行至相州,想起了口出狂言的景延广,便派数千骑渡过黄河,奔洛阳捉拿。

景延广顾虑家小,没有逃走。耶律德光把他关进囚车,准备押回契丹好好凌辱一番。行至陈桥停宿时,景延广夜半自掐喉咙而死(怎么办到的?)

后汉(1人)

1、运动达人史弘肇

演义中的第十四条好汉,史上跑的最快的人。史载,史弘肇不仅骁勇异常,且跑得特别快,“拳勇健步,日行二百里,走及奔马”(出自《旧五代史》)。

史弘肇初仕石敬瑭,后投刘知远。后汉刚立时,代州王晖反叛,史弘肇奉命征讨,一战而胜。契丹大将耿崇美进犯上党,他前去迎敌,还没交战,就吓退了契丹兵,随后又一路进击,收复了曾一度被契丹占领的泽州、河阳等地,为刘知远进兵洛阳立下大功。

史弘肇为人少言寡语,治下严苛,不论是谁,只要违犯军纪,就绝不姑息。他手下曾有一指挥使,不听调令,就被其当场活活打死。同时,他又军纪严明,行兵所至,秋毫无犯,所以史部战斗力在后汉军中公认最强。

不过,他短处更多,比如不喜文人,只和武将交往,对武将出身的郭威极力拉拢,却和主政大臣苏逢吉过不去,经常毫无顾忌的言语攻击,以至受尽谗言。

另外他也没有什么心计,不但不知协调各方关系,手下贪财,也放任不管。

史弘肇做事虽然有时对,做法却让人觉得蛮横、目无君上。隐帝在平定关西叛乱后,对母族大加重用,史弘肇非常反感,太后以故人补任军职,他非但不答应,还将人斩首。隐帝喜欢歌舞,兴致来了就赐给伶人锦袍,史弘肇不但对此大加讽刺,还没收了皇帝的赏赐。

所以,隐帝在铲除武人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史弘肇,史载,文臣阎晋卿在得知消息后,冒险去告之他,他却避而不见,次日一上朝,就被埋伏的几十刀斧手剐了,真是可怜又可悲。

后周(1人)

柴荣麾下不是没有名将,比如石守信、高怀德、张永德等,但鉴于他们在赵匡胤欺负孤儿寡母时的拙劣表现,称他们为北宋将更为合适。

赵匡胤代周时,只有三人提出了反对,并付诸行动,他们就是被后世称为“周三臣”的韩通、李筠和李重进,其中只有韩通算得上名将。

1、危难忠臣韩通

韩通资历很深,刘知远称帝前,他就已是麾下骁将。后汉建立后,又屡获擢升至检校左仆射。

乾佑元年,后汉三镇叛乱,韩通随郭威征讨,一次作战中,他为救郭威身被六创,险些身死,从此成为郭的心腹。

郭威反汉时,韩通作为实权将领之一,又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迁为永睦二州防御使。

柴荣继位后,韩通移镇曹州,浚胡卢河,拓深冀二州,扩建开封城,立下大功;后又屡从柴荣征伐,攻取秦、凤四州,成为其麾下最信任的将领。

柴荣去世前,韩通不仅是侍卫司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唯一手握兵权的托孤大臣,还是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军政两方面都是后周绝对的实力派。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回军开封,守城的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开门相迎,韩通惊闻兵变,从内廷飞马而出,准备集兵抵抗。但他行至长街,被军校王彦升发觉,追至其家,阖门被杀。

由于篇幅过长,此文分上下两篇,给诸位带来不便,敬请见谅。

3 阅读:301
评论列表
  • 2025-01-13 21:42

    一步百计刘鄩,南唐第一名将林虎子林仁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