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提及山东,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是青岛那泡沫四溢、香醇可口的啤酒,还是泰山那高耸入云、雄伟壮丽的身姿?是孕育了儒家文化的孔孟之乡,亦或是那句广为流传的 “中国山东找蓝翔” ?
有趣的是,与提及四川人们率先想到成都,谈及湖北脑海中先跳出武汉不同,说起山东,鲜少有人的第一反应会是其省会济南。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堪称 “最憋屈” 的省会城市——山东济南。
山东省,本是我国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然而许多人却对该省的真实实力缺乏清晰认知。不信咱们来做个小调查,在你心中,浙江和山东,哪一方更为富裕呢?
倘若告诉你,在中国GDP排名前三的省份中,除了稳坐前两把交椅的广东和江苏,常年位列第三的其实是山东,你是否会感到一丝意外?当一个省份在外界眼中的定位都模糊不清时,其省会城市所获得的关注度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无需与全国27个省会逐一比较,单就 “弱省会” 这三个字展开讨论,大家首先会联想到的是哪个城市?是拼尽全力寻找存在感,恨不能将 “我是省会” 写在脑门上的河北省会石家庄,还是凭借庞大的经济与人口体量,自带话题热度的安徽“名誉省会”的江苏省会南京?
无论答案是谁,作为首位度在全国倒数第一的济南,这一如假包换的 “弱省会”,却常常被众人遗忘在角落,即便在 “弱省会” 的讨论中都难以占据一席之地。这怎能不让济南感到憋屈呢?
更糟糕的是,济南不仅在外部难以挺直腰杆,在省内也面临诸多质疑。自明朝起,济南便已荣膺山东省会之位,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然而时至今日,只需在手机上随意搜索一番,便能看到铺天盖地对济南的灵魂拷问。归结起来,核心便是一句话:就你这样,凭什么当省会?
事实上,济南成为省会绝非偶然。明朝迁都北京后,济南因其靠近北京的地理位置优势,极大地方便了政令的上传下达。彼时,黄河频繁改道,京杭运河山东段的水路状况极为复杂,而济南所处位置堪称精妙,既不在运河沿岸,有效避开了水患的威胁,又与运河保持着恰当的距离,便于对漕运税收进行管理。
正因如此,尽管运河沿线分布着聊城、济宁等经济重镇,济南依旧脱颖而出,成为山东的行政与经济中心,并将这一地位延续至今。
沿海崛起,对比落差不过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彼时运河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命脉,而后来海洋则成为了时代的焦点。随着时代的变迁,运河沿线城市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烟台和青岛这两座沿海城市则顺势崛起。
如今提及济南,人们谈论最多的便是其与经济强劲的青岛之间的差距。毕竟早在2016年,青岛的GDP便已成功突破万亿大关,成为京津之后,第三个迈入GDP万亿俱乐部的北方城市。
反观济南,直到2018年才成功反超烟台,跻身山东经济第二城的行列,并且其GDP突破万亿,还是在2019年1月合并莱芜之后,于2020年才正式达成的目标。
那么既然济南与青岛都已踏入万亿俱乐部,济南是否终于能够与青岛平起平坐了呢?倘若将时间线拉长,观察两座城市近20多年来的GDP曲线便会发现,尽管在济南合并莱芜前后,两者之间的差距一度有所缩小,但直至今日,差距依然显著。
在经济层面难以匹敌青岛也就罢了,在人才争夺方面,济南同样处于劣势。我们都清楚,千万人口与万亿GDP一样,都是衡量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如今青岛已然稳稳跻身千万常住人口城市之列,反观济南,即便一口气划入莱芜的大片区域,根据《2023 年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末济南市常住人口943.7万人,比上年增长0.2%,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10.4 万人,真是多少有点差距。
硬件短板,省会之憾而这些软实力方面的差距,也使得青岛在许多硬件设施上,相较于济南,更具省会城市的风范。例如,尽管济南才是山东省会,但山东首个4F级机场却落户青岛。青岛新开的胶东机场已率先升级为最高等级的 4F 级机场,拥有更宽阔的跑道,能够起降更大尺寸的飞机。反观济南的遥墙机场,至今仍停留在较低等级的 4E 级。
站在济南的角度回望历史,几百年前,济南便已是山东的重要城镇,而彼时的青岛还仅仅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渔村。
后来,在工业发展的浪潮中,济南也曾风光无限,新中国的第一辆重型载货汽车、第一台小机床、第一台龙门刨床均诞生于济南的企业。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济南在各方面都显得略逊一筹。
与仅有100多年建制历史的青岛站在一起,竟被人们调侃为 “山东济南,中国青岛”,其中的无奈与失落,可想而知。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实现济南的崛起,近年来,当地大力推进强省会建设,各项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从最新的经济数据来看,济南的经济增速仍受到工业发展疲软的制约。在这个全新的时代,产业结构偏重的济南,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依旧面临着诸多挑战,任重而道远。
文本来源@城市进化论 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