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爆火,报废电池去哪儿了?背后藏着千亿商机!

桐桐看趣事 2025-01-24 00:44:57

近年来,新能源车蓬勃发展,马路上挂绿牌的车越来越多。但你是否想过,那些报废的动力电池都去哪儿了?它们又蕴含着怎样的商业价值与环境挑战?

今天,咱们就深入聊聊动力电池回收这个新兴热门赛道,探究我国首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潮下,那千亿商业图谱究竟啥样,新能源车主报废的电池包有何价值,老牌欧洲车企又做了哪些前瞻布局。

回收热潮:多重因素驱动

看看这组数据:2021 年 11 月到 2022 年 11 月,中国汽车销量中新能源车达 296.7 万辆,占比约 7.5%,往前推 12 个月,占比是 5.8%。

伴随新能源车销量攀升,动力电池退役潮也悄然来袭。

2020 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总量约 20 万吨,这是什么概念?要是换算成手机电池,差不多得 40 亿部手机。

到 2025 年,报废动力电池数量预计翻三倍,飙升至 78 万吨,真可谓数量惊人。有人形象地把废旧电池市场比作储量巨大的移动矿山,潜力无限;但也有人忧心忡忡,担心若处理不好,将给环境带来难以逆转的污染。

为啥动力电池回收突然这么火?一方面,我国第一批绿牌新能源车大多 2014 年左右上牌,那时的动力电池生命周期一般 5 - 8 年,像出租车、网约车高频使用,电池报废时间相对集中。

另一方面,制造电池的关键金属价格疯涨。锂价两年涨 12 倍,镍价更是夸张,俄乌冲突期间,两天内暴涨 248%。有人打趣说,以前我国 1 元硬币是铜芯镀镍,要是融 100 枚,镍的价值能有 150 元,不过得提醒,人民币只能由央行统一收回销毁。

12 月镍价涨幅再创新高,使得电池成本在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总成本中的占比升至 40% - 60%。这意味着,使用七八年的动力电池,拆解粉碎提炼后经济价值极高,三元电池理论回收价值每吨可达 4.3 万元。

除了提炼,还有梯次利用这条路。

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容量衰减到初始容量 80% 以下,虽不适合驱动汽车高速行驶,但在低速场景仍大有用武之地,比如矿车、工厂叉车,还有通信基站停电时的备用电源,过去多用铅酸电池,今后逐步升级为锂电池,就像小时候四驱车电池用完换到空调遥控器上接着用,延长了电池使用寿命,挖掘出更多应用场景。

重重困境:亟待破局突围

动力电池回收虽前景诱人,但现实困难重重。电池流入消费市场后,分散在各处,回收难度极大,难以统一标准操作。

早年靠补贴起家的部分电车企业,如今有的倒闭,导致退役电池质量良莠不齐,信息不透明。能二次利用的回收电池和报废电池价格相差 10 倍,可又缺乏判断标准,回收企业收购时只能凭经验,检测分选成本高昂。

曹德旺也曾直言,电池废弃后的处理是个棘手难题。

当下市场极度分散,“倒爷” 充斥其中。在监管宽松时,产业链上小作坊收电池就像 “赌石”,卖方报价,电池好坏却无从知晓。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电池中有 21 种化学成分被列入污染物排放管制对象,处理不当,地下水恐遭污染。

为防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引发污染问题,政府和大车企成为行业发展关键力量。工信部推出白名单,允许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进入,名单还在持续扩充,参与者主要有四类企业。

长远看,车企主导大概率是行业走向,毕竟对处于产业链核心的车企而言,动力电池回收既创造经济收益,又具环境效益,不仅能解决电池污染,对降低碳排放意义重大。

要知道,动力电池生产环节碳排放量占全生命周期 36%,像 70 千瓦时的电池包生产时碳排放 4410 千克,需 250 棵树吸一年。

在这方面,欧洲车企中的宝马堪称表率,早在 5 年前就在新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上布局,2017 年搭建电池溯源管理系统,全程追踪电池从生产到退役回收。

2020 年,宝马与华友循环合作,开发废旧动力电池在工厂、叉车、储能站等梯次利用场景;2022 年深化合作,实现国产动力电池原材料闭环回收,即电池退役后,宝马 4S 店负责体检、分离、拆卸、分类、扫码共享信息,运至华友循环,后者破碎、筛分、提取,最终将回收的镍钴锂运回宝马电池供应商,用于生产新车电池。

华友循环隶属华友钴业,靠稀有金属发家,是新能源背后的 “隐形大佬”。

宁德时代曾毓群表示,矿产资源并非产业瓶颈,已探明锂储量能生产 160 亿千瓦时锂电池,电池材料大部分可重复利用,未来靠采矿满足新需求会越来越少。

总之,新能源车企对能源结构影响深远。

燃油车时代,车企不会涉足石油开发、加油站建设,但新能源时代,车企既是新型电池、固态电池研发投入主力,也是新型能源站建设者、能源供应商,像宝马还是循环减碳先行者,为行业开辟新思路。

畅想 5 年后,新能源车与动力电池产业会蜕变到何种模样?相信定超乎想象,大家不妨多关注车企动向,思索未来发展。

文本来源@大蜡烛 的视频内容

0 阅读:11

桐桐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