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南胡未空,汉将复临戎。飞狐出塞北,碣石指辽东。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虹。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严鐎息夜斗,骍角罢鸣弓。北风嘶朔马,胡霜切塞鸿。方就长安邸,来谒建章宫。——《出塞》· 隋 · 杨素
前文写了开皇八大名将中的史万岁、达奚长儒、韩擒虎、贺若弼、于仲文、窦荣定、长孙晟七人,今天来讲最后压轴登场的大隋第一名将——上柱国、尚书令、太师、司徒、越国公、楚公杨素。
中国古代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很多名将,他们往往各有所长、各擅胜场,但同时又会有一位出类拔萃者,在气质上压过所有人,这种人似乎天生就是为了大场面而生的超级统帅。
秦之白起、汉之韩信、十六国之慕容恪、南朝之刘裕,以及后世唐之李靖、宋之李继隆、明之徐达、清之多尔衮......,都是这种人。
而隋朝开皇年间的杨素也可以归入此类。
第一回:少年成名,“富贵逼人”。
杨素,字处道,出身汉人顶级世家大族弘农杨氏,根红苗正,来历清白。
杨素的祖父杨暄,官至北魏辅国将军、谏议大夫,而且是实授实职,有史可查。不像当时有些大人物富贵以后冒认同姓世家大族出身,祖辈的官爵全凭自己杜撰胡诌,无可稽考。
公元530年,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在宰相杨侃等人的支持下,诛杀天柱大将军尔朱荣,导致尔朱氏作乱(详见、、),起兵为尔朱荣复仇。
因为杨侃出身弘农杨氏,尔朱集团就向弘农杨氏举起了屠刀。
公元531年,尔朱世隆屠灭所有在京城洛阳的杨氏族人,尔朱天光则从长安出兵包围弘农,将所有杨氏族人不分老幼全部杀死。
在这场大劫难中,侥幸逃出生天的只有两人,一个是后来成为高欢女婿,并执掌北齐朝政十年的宰相杨愔(详见、);
另一个就是杨素的父亲,后官至北周骠骑大将军、汾州刺史的杨敷。
杨敷在西魏生下杨素,但那时他只是西魏一名低级军官,加上西魏立国之初天灾人祸不断,国事异常艰难,故此杨素少年时家境贫寒,潦倒落魄。
但杨素却极为发奋,胸有大志,好学上进,加上天资聪颖,成了公认的学霸。
史书记载,杨素博学多才,文采斐然,而且擅长草书和隶书,对军事也有浓厚的兴趣。
好学,研精不倦,多所通涉。善属文,工草隶,颇留意于风角。——《隋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十三》
再加上小伙长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得到了当时北周大权臣宇文护的赏识,让他当了自己的秘书——记室参军。
这时的杨素不过十五、六岁,虽然官位不高,但身为帝国掌舵人、大冢宰宇文护的身边工作人员,影响力举足轻重,谁见了他不要客气三分?
此时的杨素可谓春风得意、少年成名。
可惜后来,北周武帝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夺回朝政大权,全力肃清宇文护余毒,杨素也被削职为民。
但就在一年前的汾北大会战中,杨素的父亲杨敷坚守汾州,力竭被俘,坚贞不屈,死在了北齐(详见)。
如果宇文护还在,一定会隆重追谥,授予荣誉称号。但宇文邕刚刚夺权亲政,只顾着清除异己,调整人事,哪有心思管这档闲事。
但杨素个性极强,就向宇文邕上书,要求给予父亲应有的荣誉。
宇文邕见是宇文护的小跟班杨素上书,气不打一处来,心道:“没有砍你的脑袋就不错了,还敢叽叽歪歪?”就把杨素的上书丢进了碎纸机。
但杨素却是个驴脾气,居然一而再、再而三的上书,成了缠访闹访的信访钉子户。
宇文邕勃然大怒,下令将杨素斩首,杨素毫无畏惧,仰天大笑道:“我碰上了无道昏君,丢脑袋是应该的!”
宇文邕一听:“纳尼?杀了你我就成了昏君?小子,你有种!”不但放了杨素,还升他做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并追谥了杨敷。
从后来杨素的一系列表现来看,他绝不是迂腐刚直之人,上述表现我个人认为就是摸清了宇文邕的性格脾气,借机豪赌一把,从而引起宇文邕的注意,为自己谋取晋身之道。
但杨素的能力才华的确不是盖的,平时精明强干不说,宇文邕每次叫他起草诏书,那真是下笔千言、倚马可待、文不加点、墨不及干,而且高屋建瓴、词气纵横、文辞华美、气势磅礴。
宇文邕不禁赞叹道:“小杨,好好干,别担心没有富贵。”
一般人蒙天子如此夸赞,要么诚惶诚恐,要么谦恭逊谢,但杨素不是一般人,他随口应道:“我根本无心追求富贵,就是怕富贵会主动送上门来!”
帝谓素曰:“善自勉之,勿忧不富贵。”素应声曰:“臣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隋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十三》
第二回:风云际会,宦海浮沉。
公元575年,北周武帝宇文邕拉开灭齐战争序幕,杨素要求率父亲的老部下随军出征,宇文邕颇为赞许,赐给杨素一条竹鞭,道:“我本来想用它驱策大军平定天下,你小子这么有志气,送给你了!”
此后,杨素被分配在齐王宇文宪麾下作战,屡立战功。鸡栖原之战,宇文宪被北齐军追击,杨素率十余名骁将拼死阻击,保护宇文宪安然撤回。
灭齐之战刚刚结束,南陈吴明彻就率军攻击北周的徐州,杨素跟随上大将军王轨南下救援,大破南陈军,生擒吴明彻。
宇文邕死后,宇文赟继位,杨素又在韦孝宽麾下攻略淮南。他受命单独领军,连续攻克盱眙、钟离等南陈重要城池,初步展现了过人的军事能力。
此后宇文赟去世,杨坚矫诏成为北周大丞相,自称“无心追求富贵”的杨素立即找上了门,向杨坚宣誓效忠。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杨素不仅具有极强的政治敏锐性,而且有过人的行动力,就是俗称的“有想法,更有行动”,这也是他今后能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核心竞争力。
杨坚对杨素的投效也是如获至宝,毕竟杨素才是弘农杨氏的正牌后人,对巩固杨坚矫诏得来的地位意义重大,所以迅速将他引为心腹,拉开了两人风云际会、精诚合作的序幕。
此后,杨素参与平定尉迟迥叛乱,进位柱国,封清河郡公。
杨坚建隋后,杨素又进位上柱国,达到了北周武官品级的天花板。
而这一年,杨素还只是三十七岁。
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杨素这么早就登上了人生巅峰,就有点飘飘然忘乎所以。
他的妻子郑氏性格剽悍,常常对杨素横施家暴。
有一次杨素实在受辱不过,悲愤交加,情绪失控,脱口说了一句:“悍妇!老子要是当了皇帝,绝不会让你当皇后!”
郑氏也是一朵璀璨的奇葩,居然把这句话上报给了杨坚。
杨坚又好气又好笑,就免了杨素的官,让他回家面“妻”思过。
其妻郑氏性悍,素忿之曰:“我若作天子,卿定不堪为皇后。”郑氏奏之,由是坐免。——《隋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十三》
第三回:灭陈统帅,横扫江南。
杨素虽然丢官,但雄心犹在,他知道杨坚心心念念的志向是灭亡南陈、一统华夏,就多次进献灭陈方略。
杨坚也知道杨素人才难得,不久之后还是恢复了他上柱国的军衔,让他出任信州总管,坐镇永安(今重庆奉节),准备灭陈。
历来北朝想灭亡南朝,最头痛的就是要应付南朝纵横长江的水军,否则渡江之后水路断绝,必然不战自败。而杨素的任务就是顺江而下,摧毁南朝的水军和长江防线。
为此,杨素结合自己的思考和长江作战实际需要,为大隋打造了一支强大的特混联合舰队。
他在永安大造战舰,一种叫“五牙”,是一种大型楼船,上有五层,高达百尺,又在船上安装五十尺高的巨大拍杆。这种楼船可以容纳八百名军士,堪称当时的航空母舰。
另一种叫“黄龙”,可以容纳百人,相当于驱逐舰。又有“平乘”、“舴艋”等舰,算是登陆艇。
杨素还故意命人将造船剩余木料顺江漂下,陈军见到巨大的龙骨、甲板余料,无不深感震撼,惊慌失措。
开皇八年(588年)三月,杨坚列举陈后主二十条大罪,并派间谍潜入江南,散发三十万份传单,以瓦解陈军士气和江南民心。
十月,杨坚在寿阳(今安徽寿县)设立淮南大行台省,命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灭陈总指挥,并与高熲督率东路军攻建康,秦王杨俊率于仲文为中路军攻郢州(今湖北武汉),唯独西路军没有派皇子挂帅,而是由杨素独立领军,沿江东下。
十二月,杨素率大隋特混联合舰队自巴东郡直下三峡,旌旗舟楫,横亘百里。
军至虎头滩(今湖北宜昌西北),陈将戚欣率青龙战舰百余艘、战士数千人抵御。
这一江段地势险峭狭窄,水流湍急难行,易守难攻,隋军将领都比较紧张。
杨素却成竹在胸,对众人道:“成败在此一举,如果我们白天进军容易被发觉,而且滩险水急,人力无法控制,容易陷入危局。不如出其不意,趁夜进军,水陆协同,分进合击!”
当夜,杨素率黄龙舰数千艘正面强攻,命大将王长袭率步兵沿长江南岸攻击戚欣营垒,命大将刘仁恩率骑兵自江陵(今湖北荆州)西进,沿长江北岸进击陈军白沙(今湖北宜昌东)要塞。
次日拂晓,三路大军形成合击之势,戚昕首尾不能兼顾,顿时大败。除了戚昕逃走,数千陈军全部被俘。
杨素对俘虏不杀不辱,慰劳后全部释放。
隋军继续东下,舰船覆盖长江江面,旌旗蔽空,甲胄如云。
杨素高坐在五牙旗舰之上,金盔金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威严犹如天神。
岸上陈国百姓又敬又畏,感叹道:“清河公真是长江之神呀!”
素率水军东下,舟舻被江,旌甲曜日。素坐大船,容貌雄伟,陈人望之惧曰:“清河公即江神也。”——《隋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十三》
陈军大将吕忠肃率军屯守歧亭(今长江西陵峡口),他在两岸山壁上凿洞,安装三条粗大锁链横截江面,形成物理隔断,期望阻止隋军特混舰队东下。
为此吕忠肃将自己全部家财奉献出来,奖励将士,陈军斗志旺盛,士气颇高。
开皇九年(589年)正月,隋军舰队果然在歧亭被铁索阻住,杨素命刘仁恩猛攻陈军陆上营垒,陈军据险死守,多次击败刘仁恩,隋军伤亡五千余人。
陈军将战死隋军的鼻子全部割下请功,杨素大怒,亲自登岸在前线指挥,隋军四面合围,攻势如潮,吕忠肃无法守御,只得放弃营垒,撤往荆门山的延洲(今湖北枝江附近长江中)。
杨素再次释放俘虏的陈军,毁掉拦江铁索,继续东下。
吕忠肃在荆门山集合三万最精锐的陈军水军,依仗地势险要,决定与杨素决战。
杨素见陈军主力舰船密集列阵,大喜过望,立即派出四艘五牙楼船进击。
陈军从未见过如此高大雄伟的楼船,尤其是巨大的拍杆从天而降,声势惊天动地、沛莫能御,无数陈军舰船被轻易摧毁,再度大败,吕忠肃只身逃走。
下游陈军听闻隋军竟在水上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将自己打败,无不彻底绝望,纷纷溃退。至此,巴陵(今湖南岳阳)以东,无人再敢抵抗。
杨素与杨俊、于仲文在汉口胜利会师,此时东路隋军已经攻破建康,擒获陈后主,杨素便南下攻略南陈腹地,势如破竹,又攻克了湘州(今湖南长沙)。
此时灭陈大局已定,杨素被召回长安,拜为纳言、内史令(相当于宰相),晋封越国公,两个儿子杨玄感晋封仪同,杨玄奖袭爵清河郡公。
应该说,杨素的一系列胜利看似简单,其实是建立在长期的思考和筹划之上的。
陈军的所有应对之策杨素都了然于胸,即使陈军还有其他战术,我相信杨素也已经有了应对之道。
而且他的准备极为充分,要快攻他有黄龙,要攻坚他有五牙,要陆战他有步骑,在实力上对陈军形成了全方位的碾压。
再加上始终奉行优待俘虏的政策,也使陈军的抵抗意志动摇,这才连战连捷,为东路军渡江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灭陈之后,杨坚在江南犯了一系列政策失误,导致刚刚平定的江南爆发大规模叛乱,几乎州州着火、县县冒烟。
叛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屠杀隋朝官吏,自立为王为帝,形势极为严峻。
历来南北争霸南方都争不过北方,但在南方平叛的难度却远超北方。
因为南方山林茂盛、水网纵横,征剿极为不易,杨坚就把这个高难度任务交给了杨素。
杨素其实是个无事都要生非的主,在长安正愁闲得蛋疼,当即慨然应允,奔赴江南。
但他一改往日优待俘虏的天使形象,每有俘虏,男的一律斩首,女的赏赐将士,只有提前投降的可以免死,但也要沦为奴隶。
此后杨素统帅大将史万岁、来护儿等,转战广陵(今江苏扬州)、京口(今江苏镇江)、晋陵(今江苏常州)、苏州、松江(今上海)、婺州(今浙江金华)、温州、天台、临海,前后一百多战,战无不胜。
杨坚顾虑隋军久战疲惫,想暂时收兵,下诏命杨素回朝。
杨素上书拒绝道:“贼寇虽败,但根基仍在,若不连根拔除,必会死灰复燃!”依然指挥大军全力征剿。
杨素这样做其实是犯了君臣大忌,今日招你不回,明日你是否就会割据一方,扯旗造反?
多少名将就是因此被帝王猜忌,落得悲惨下场。
但杨坚毕竟是一代雄主,不但不猜忌,还下旨夸赞杨素:“越国公深谋远虑、见识高远,可继续担任大元帅统兵征剿,江南一应军政民政,你只管看着办。”
“内史令、上柱国、越国公素,识达古今,经谋长远,宜任元帅,军民事务,一以委之。”——《隋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十三》
此后杨素从海上进击泉州,全歼叛军,彻底平定江南。
但杨素在江南的这一年多,实行铁血高压政策,处死的叛军士兵高达三十万,也可说是双手沾满了江南百姓的鲜血。
此后,杨素回京,担任尚书右仆射,与尚书左仆射高熲共掌朝局。
第四回:北伐突厥,铁骑扬威。
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西突厥达头可汗开始大举入侵隋朝。
此时的大隋正处于鼎盛时期,兵精粮足,杨坚就决心好好教训教训这个不知斤两的乡巴佬邻居,命杨素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出塞作战。
此前西魏、北周也好,东魏、北齐也罢,由于畏惧柔然和突厥骑兵的强大冲击力,往往都是以兵车在外,步兵、骑兵混合,周边放置鹿角、拒马枪、排盾,用弩箭射击的打法。
杨素经过反复思考,对众将说:“这种古老战术充其量只能自保,很难取得决定意义的胜利,老子绝不会用这种乌龟战术!”
他命全军骑兵集结,单独成军,组成骑阵,要以攻对攻。
达头听闻杨素的安排,相当上头,大喜道:“老天助我!”竟然下马向上苍叩拜,提前举行庆功仪式。
杨素听了鼻子差点没气歪,怒道:“装!我叫你装!小心装B被雷劈!”隋军将士也是铆足了力气。
达头叩拜完毕,命突厥十余万精骑全部出动,要一举踏平隋军。
杨素率全部骑兵攻其一点,隋军重骑奋勇拼杀,以快对快,以强压强,以猛破猛,一举将突厥骑阵凿穿,又往来奋击,将突厥军彻底击溃。
“装B达人”达头可汗身负重伤,狼狈逃窜,突厥死伤不计其数,号哭而去。
于是悉除旧法,令为骑阵。达头大喜曰:“此天赐我。”下马仰天而拜,率精骑十余万至。素奋击,大破之,达头重创逃遁,杀伤不可计,群虏号哭而去。——《隋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十三》
此后,杨素转战云州(今山西大同),再战突厥,以骑兵对骑兵的战术越来越得心应手,突厥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打不赢就安然撤退。
有一次突厥军听闻杨素来到,急忙撤退,杨素率军追击,但担心大部队暴露目标,就自带两名手下和两名投降的突厥兵紧紧追踪,同时命大军保持距离,遥遥跟随。
等到突厥兵退出很远,自以为脱离危险准备进食休息时,杨素算准时间,急令从人返回,召集大军全力掩杀,大破突厥兵,斩首无数。
自此往后,突厥再也不敢靠近隋朝边境,大漠以南再不见突厥骑兵的踪迹。
亲将两骑,并降者二人,与虏并行,不之觉也。候其顿舍,趣后骑掩击,大破之。自是突厥远遁,碛南无复虏庭。——《隋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十三》
杨素这个人,狂是真的狂,但猛也是真的猛。
陈军水战厉害,他就要在水战上打败陈军;
突厥骑兵厉害,他就要在骑兵上干翻突厥!
可谓深谙姑苏慕容“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精髓。
当然,杨素的胜利,根本原因在于隋朝经济实力的强大,否则造不出那么大的舰船,也无法供养那么多的骑兵。
但杨素敢于挑战,勇于创新,能够顺势而为、应时而变,把隋朝的强大战争潜力转化为个人建功立业的动能和契机,这就是优秀统帅的素养。
从事后看,杨素的胜利总是来得那么举重若轻、那么写意从容、那么理所当然,但换了其他人,包括如今的我们,真正置身在那个时代、那个位置,恐怕就很难做到了。
既然聊到这里,就索性再讲一讲杨素的用兵习惯。
杨素很善于权谋,喜欢出其不意、冒险行事。
他能够随着形势变化而变化,善于寻找战机。他没有什么固定招式,喜欢见招拆招,寻找破绽,一击制敌,很有“独孤九剑”的感觉。
但他有一条雷打不动、神圣不可侵犯的指导思想,那就是御下严酷、令行禁止,有违反他军令的,除了立即斩首,没有第二句话。
而且每次打仗之前,他都要故意寻找别人的过失,然后当众屠杀,多则百余人,少则十几人,搞得人头滚滚、流血满地,观者无不震骇股栗,而他却言谈自若、笑容可掬。
每临寇,辄求人过失而斩之,多者百余人,少不下十数。流血盈前,言笑自若。——《隋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十三》
到两军对阵时,他往往先派一、二百人冲阵,如果占了上风那当然没话说,如果败退回来,那么不管多少,一律阵前斩首。然后命二、三百人再攻,规矩和前面一样。
这一点与陈庆之极为相似,陈庆之也很喜欢阵前杀人,甚至战后将俘虏剖腹挖心,与将士分食,都是为了激发将士的死志和斗志,这就叫置之死地而后生。
所以杨素麾下的将士每次交战都怀有必死之心,冲锋陷阵、有进无退。也正因如此,杨素一生征战沙场,从未遭逢败绩,世人都称之为名将。
但杨素不是一昧嗜杀,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只要勇猛作战,哪怕你只有一点点微末的功劳,他一定会登记上报,为你争得该有的奖赏。
而别的将领麾下虽然立下大功,但不是被主将抢功,就是被朝廷文员掩盖。
所以,虽然杨素治军严酷,手段残忍,兵士却还是愿意追随他征战,在他麾下效死!
从素征伐者,微功必录。他将虽有大功,多为文吏所谴。故素虽严忍,亦愿从焉。——《隋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十三》
第五回:押注杨广,讨平并州。
杨素击败达头,再立新功,但他文职方面已经当到了宰相,武职方面已经当到了上柱国,爵位已经封到了国公,杨坚对他实在封无可封,只能拼命加封他的子侄。
他的嫡子杨玄感寸功未立就当到了柱国,其他儿子如杨玄奖、杨玄纵、杨积善,弟弟杨约,叔叔杨文思、杨异以及其他一大票七姑八姨,不是大将军、上开府,就是尚书、侍郎,所以史书说:“素之贵盛,近古未闻。”
如此权势,就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这个人就是晋王杨广。
此时的杨广已经树立了新的人生目标,那就是推翻大哥杨勇的太子位置,取而代之。
而夺嫡这种事,皇位竞争者自己赤膊上阵只会事倍功半,必须要通过一个看似公允的代理人来实施,才有奇效。
在杨广看来,杨素就是最佳代理人。
关于杨广、杨素联手干掉太子杨勇的具体过程,详见,本文不再赘述。
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在杨素的精心运作下,太子杨勇被废,晋王杨广被册立为太子。
这个时候,大隋国内安定富足,国外风平浪静,大隋上上下下都百无聊赖,所有人的兴趣都集中到了一个问题上,老皇帝什么时候龙驭上宾。
果然,杨坚顺应民意,很快就身染重病,一病不起,移居仁寿宫(位于陕西宝鸡麟游县)中治病,杨素和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三人随驾侍奉,而太子杨广则在大宝殿处理政务。
杨广不能随时见到杨坚,一颗心七上八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有心找杨素商量,但宫中人多眼杂,又不方便,就写了一封信托心腹宫人送给杨素,意思就是——皇帝如果宴驾,你有什么应急预案?
杨素见信后,就起草了一份应急预案,内容估计就包含了以杨坚的名义处死废太子杨勇。
但奇葩的是,杨素的回信不知怎地竟误送到了杨坚手里,杨坚看罢气得几乎吐血,也许杨坚还从这封信中悟出了杨广、杨素联手陷害杨勇的真相。
正好杨坚的宠妃陈夫人又跑来向杨坚哭诉,说太子意图对她非礼,杨坚更是气得几乎昏死过去,急命人去长安传唤废太子杨勇前来。
素录出事状报太子,宫人误送上所,上览大恚。陈贵人又言太子无礼,上怒,欲召庶人勇。——《隋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十三》
其实这段史书描写的确很不合常理,因为此时已经三十五岁、久经战阵、见多识广的杨广,处在如此至关重要的时刻,怎么可能有性趣去非礼父亲的宠妃呢?
但史书就是这么记载的,在没有新的考古发现之前,我也只能沿用这一说法。
此事一出,杨广魂飞天外,只得向杨素求助。
杨素却镇定得很,立即矫诏命杨广的东宫侍卫替换羽林亲军宿卫仁寿宫,由杨广的“头号马仔”宇文述统领,其实已经将杨坚与外界隔绝。
杨素又命杨广最信任的幕僚张衡去为杨坚治病,结果张衡治病当日,杨坚驾崩。
杨坚之死,史书语焉不详,迷雾重重,众说纷纭,我会把我的理解在《血色开皇》正传中用影视化的手法展现出来,敬请期待。
第六回:权倾天下,功过谁说?
杨坚死后,杨广登基,杨坚的第五子汉王杨谅不服,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叛乱。
并州(今山西北部)历来是出精兵的地方,汉王军迅速发展到二十余万,声势浩大,朝野震动,杨广束手无策,慌得一批。
杨素一看:“得,还得老夫出马。”于是率军征讨,先后在蒲州击败汉王手下大将茹茹天保和王聃子。
杨谅听说杨素来攻,说不害怕那是假的,急命大将赵子开率十余万人马扼守霍山(今山西临汾境内)各处险要,连营五十里,严阵以待。
杨素命大军在山下相持,自己率精兵潜入霍山,攀悬崖、缘峭壁而进,直抵赵子开中军大营,一举将赵子开击败,然后兵围晋阳。
杨谅走投无路,只好向杨素投降。
杨素出征前曾对别人说,我几天之后会打到哪里,几天之后会攻克晋阳,要说也挺会装B的。
但问题是,他做到了,所有的讨伐过程与他出征时所说,完全一致。
初,素将行也,计日破贼,皆如所量。——《隋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十三》
这一战,将所有对杨坚之死和杨广登基的猜测、质疑统统击碎,使杨广坐稳了江山,对杨素的尊崇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但以杨广敏感猜忌的性格,对这个能力无与伦比、权势登峰造极的第一功臣又怎能不心怀忌惮?
每逢杨素患病,杨广都要派太医带上珍稀药材去为他看病,貌似关怀挂念。
但太医一回来,杨广就迫不及待地问太医:“越国公会死吗?”
其实,天知道他有多么渴望杨素立即死掉呀!
杨素也是勘破世情、年老成精,当然知道杨广是什么人,存的是什么心思,就常对弟弟杨约说:“我功高盖世、位极人臣,总算是不虚此生,死而无憾了。”
从此患病也不怎么医治,更不肯服药,对生死听之任之。
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杨素病逝,享年六十三岁。
杨素其人,可说是相当复杂。
首先,他是一个跋扈的权臣,贺若弼、史万岁、李纲、柳彧等忠臣良将就是因为得罪了他,遭到他的陷害,甚至迫害致死。
更要命的是,他积极参与杨广的夺嫡计划,离间杨坚、杨勇父子不择手段,导致杨勇无辜惨死。而杨坚之死,杨素也是重大嫌疑人。
为了权力,杨素的心不可谓不黑,手不可谓不辣。
为了权力,他的底线极低,甚至毫无底线。
他视人命如草芥,临阵时杀人立威,平叛时杀戮无度。
而且又极度贪财,年轻时他说自己“无心富贵”,可事实是他在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大建豪宅,朝毁夕复,日夜修建,生活豪奢、令人咋舌。
他名下的产业如店铺、良田不计其数,还公然受贿不止。
等等等等……。
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杨素是一位极为优秀的历史人物。
他气吞万里,用兵如神,征途遍及塞北江南,为抵御外族入侵、实现中华统一立下了赫赫大功,仅凭这份成就使他足以彪炳史册;
其次,他文采风流,诗文俱佳,流传至今的诗作还有四十多首。
他的诗刚劲沉郁、豁达豪迈,开唐朝边塞诗先河,而且是他真实经历的感悟。
因为与后世“随军记者”性质的高适、岑参不同,他是这个伟大时代的亲历者、实践者、贡献者,而且是——统帅。
最后,他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因为他成全了李靖和红拂的一段千古佳话。
好了,大隋开皇八大名将讲完,一连写了五篇番外篇,下面要回归《血色开皇》正传的写作了,如何立足史实写出新意,压力很大呀!
各位老铁,写作不易,关注、转发、评论、打赏来一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