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和套格套分享:《生生长流——内蒙古黄河文化大展》中篇

杨乐艺 2025-04-03 03:13:00

《生生长流——内蒙古黄河文化大展》中篇

内蒙古博物院特展

孟和套格套分享

“生生长流——内蒙古黄河文化大展”在内蒙古博物院展出,展览以黄河为主题话语,通过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有效梳理,精心挑选240余件/套文物,奉献给广大观众读者。

本展览分为“根脉”、“纽带”、“家园”三个单元,展现了内蒙古黄河流域的文明发展、多民族交融汇聚的历史进程。

早在旧石器时代,内蒙古黄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到了新石器时代,这里不仅有以仰韶文化为主要特色的原始农耕文明,也有狩猎和采集文化。黄河沿岸发现的诸多石城遗址,也见证了早期国家城邦的诞生。

大窑遗址:绵延50万年的石器制造场

大窑遗址位于呼和浩特市东郊,静卧在阴山山脉大青山脚下,盛产燧石。距今约50万年至1万年前,原始先民驻足于此,取火驱兽,制造石器。大窑遗址经多次发掘,先后出土了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石锤、石核等大量石器遗存,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50万年的石器工具发展史跃然眼前。

萨拉乌苏遗址:“河套人”的故乡

在萨拉乌苏河流域还发现了大量脊椎动物化石,包括34种哺乳类动物,11种鸟类。这些以披毛犀、河套大角鹿、王氏水牛等组合为代表的典型动物群,被古生物界称为“萨拉乌苏动物群”。不断出土的古人类化石、脊椎动物化石、丰富的细小石器等,印证着早在距今10万至5 万年前,“河套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欢迎转载

谢绝不经同意擅自拷贝图文至自己公微号发布

0 阅读:0

杨乐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