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说在民国对我军影响最大的一次转移,那么长征一定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不管是玲玲总共十几万大军,在经历长征过后,居然只剩下几万人,令无数人感到心痛,后有围追堵截,前有绝崖峭壁。
飞夺泸定桥,这是我军情况最为危急的一次战斗,可以说,这场战斗完全是拿命来换的,总共22名战士参与夺桥,但是在1986年,一多半人都找不到踪影。
那么真实情况如何,为什么“飞夺泸定桥”会成为教科书中详细记载,让无数人知道的战斗?
杨成武泪洒泸定桥1986年初夏的一天,72岁的杨成武双手握住桥边那冰凉粗糙的铁链,他久久没有说话,只是用手反复摩挲着,好像在试图从这冰冷的触感中,找到52年前那场生死战斗的气息。
身边的随行人员也都沉默着,没人敢打扰这位老将军的思绪。突然,他低声开口,声音带着颤抖:“这十三根铁链,还能撑住多少人的记忆啊?”
泸定桥不长,也不宽,但站在桥头,杨成武仿佛又看见了当年的火光、硝烟,还有那22个年轻战士攀着铁索向前冲锋的身影。
他闭上眼睛,似乎还能听见敌人的枪声在耳边炸响,还有战士们的呐喊:“冲过去!一定要冲过去!”那一刻,他猛然睁开眼睛,深吸了一口气,像是想把这桥上的空气全都带进身体里。
“你们知道吗?那天,桥上是火,桥下是水,可他们的脚下只有这些铁索!”
长征期间,泸定桥成为关键1935年5月的大渡河两岸,毛泽东站在岸边,转头对着朱德说道:“这里是生死关头,渡不过去,我们就全完了!”
朱德点点头,目光却投向远处的泸定桥——像一根细线悬在天地之间。
没有桥板,桥就像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可红军没有选择,如果不迅速夺下泸定桥,后面追击的10万敌军就会像潮水一样扑上来,把红军彻底吞没。
“必须拿下泸定桥!”毛泽东当机立断,命令红四团火速向泸定桥进军。
红四团的战士们接到命令时,所有人都愣住了,320里的路程,并不是地图上看起来的直线,而是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的羊肠小道。
“同志们,三天时间,我们要赶到泸定桥!”红四团团长王开湘一声令下,战士们立刻背起行囊,踏上了这场生死竞速。
到了第三天,红四团终于看到了泸定桥的影子。战士们却发现,桥对面的敌人早已严阵以待,枪口全都指向这边,像是随时会喷出火舌。
更让人绝望的是,桥上真的只剩下13根铁链,在风中晃动得厉害,脚下便是翻滚的大渡河,谁都知道,走上去就等于把命交给了天。
22勇士涉险渡桥此时,红四团团长王开湘脸色冷峻,他扫视着面前的战士,声音低沉却有力:“同志们,这是生死的时刻!泸定桥在我们脚下,后面是10万敌军,过不去,我们就没命了!”
突然,廖大珠站了出来,声音洪亮又坚定:“团长,我先上!脚下是铁链,枪顶着脑袋,命都豁出去,桥头的敌人也挡不住我们!”
他的话像一把火点燃了所有人的血性,22名突击队员主动请缨,组成先锋队。杨成武站在旁边,眼神凝重地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
他深吸一口气,拍了拍廖大珠的肩膀:“小廖,桥头就是敌人的机枪阵地,冲过去,靠的不是运气,是你的命。但你要记住,我们都在后面,绝不会让你白白牺牲!”
桥上的铁链被火光映得通红,敌军的机枪开始疯狂扫射,子弹像雨点一样打在桥面上,廖大珠第一个冲了上去,他紧紧抓住铁链,身体低得像一块贴在链条上的石头,脚踩着晃动的铁索,一步一步向前爬去。
桥下是咆哮的大渡河,河水激烈地拍打着岩石,火焰的热浪扑面而来,烤得他脸颊发烫,汗水和煤灰混在一起流进了他的眼睛,但他没有停下。
桥头的敌军看见廖大珠,机枪手大声喊着,子弹如同毒蛇一样朝他扑来。
廖大珠没有回头,只是更加用力地抓住铁索,身后的战士们紧随其后。他们一边向前爬,一边抬手还击,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混杂在一起,像是要把整个桥炸开。
距离桥头还有二十米时,廖大珠的衣服已经被火烧破,手上满是被铁链磨出的血痕。“快!跟上!”身后的战士们大喊着,一个接一个冲了出去。此时,红四团的火力也跟着压了上去。
数百挺机枪对着敌人的阵地疯狂扫射,掩护着突击队员继续向前,桥上的火光、硝烟和枪声交织在一起,敌人的防线被一点点撕开。战士们踩着桥上的木板和铁链,挥舞着刺刀向敌人冲了过去。
当最后一个突击队员冲上桥头时,敌人已经开始溃退,阵地上的机枪哑了,桥头的火焰也逐渐熄灭。廖大珠满身是伤,但他没有停下,继续指挥战士们追击敌人,将他们彻底赶出泸定桥。
桥头上,22名突击队员只剩下18人,4人在战斗中牺牲,倒在了桥上。杨成武站在桥头,看着这些年轻的战士,久久没有说话。他转过身,轻轻拍着廖大珠的肩膀,声音哽咽:“你们做到了,是你们救了整个红军。”
22勇士后续泸定桥战斗结束后,22名突击勇士成为全军的英雄,他们用血肉之躯铺就了一条生死之路,帮助红军在绝境中逆风翻盘。
然而,战斗的胜利并没有为他们的命运画上圆满的句号。相反,桥头的硝烟还未散去,他们的故事却开始变得更加复杂和沉重。
突击队长廖大珠,这位第一个冲上泸定桥的年轻战士,成为了当时红军的传奇人物。
然而,长征途中无数次的恶战和恶劣环境让他的身体渐渐垮了下来。廖大珠在一次战斗后因伤口感染高烧不退,最终倒在了黄土高原上。他的遗体被简单掩埋在荒凉的山头,战友们只能继续向前,没有时间留下多一句话。
还有那个总是紧跟廖大珠身后的苗族战士,他的命运更加扑朔迷离,战后,他的身影依然活跃在队伍里,但在几个月后的长征途中,他在一次激战后失踪了,没有人知道他是牺牲了,还是被俘。
刘金山也是其中之一,他在战后被安排到地方工作,始终保持低调,从不提起自己是泸定桥突击队的一员。
然而,当有人问起泸定桥时,他总是沉默,许久后才低声说:“那天的桥,烧得很亮,连人都烧成了光。”
更令人痛心的是,直到1986年泸定桥纪念馆建立时,22名突击队员中仅确认了5人的名字。
杨成武回到桥头时,面对铁索,你能无助的哭泣,后来,通过多方努力,更多的名字被逐渐找回,但至今仍有10名勇士的身份成为谜团,被永远埋葬在历史的尘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