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腿部有点残缺的老人却突然被一位记者采访,说他是一位抗战老英雄,但奇怪的是,各项证据上都没有这位老人的记录。
任凭老人是百般找人证物证,都没办法证明自己的身份,毕竟1948年打鬼子,确实有点离奇,但是根据事后调查来看,这名老人真的在1948年打过鬼子。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难道还有鬼子没投降吗?
抗战老兵证明身份,记者意外卷入郝志全老爷子这一辈子,枪林弹雨都闯过了,没想到晚年却栽在一张“身份证明”上,这个94岁高龄的抗战老兵,明明打过鬼子,参加过解放战争,甚至还在太原战役中受过重伤,可如今想证明自己就是“抗战英雄”,竟然成了一件比当年上战场还难的事儿。
“说出去谁信啊?我打过鬼子,怎么现在连个证明都没有?”老爷子一边摆弄着手里的拐杖,一边苦笑着对记者小刘说。
记者来采访前压根没想到,一个曾经为国拼命的老战士,居然会被一张“证明”搞得如此焦头烂额。
不过,老爷子可不是轻易服输的人。要不说,16岁那年他就敢瞒着家里人偷偷跑去参军,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到现在一点儿没变,当年不顾生死上战场的他,现在虽然拄着拐杖,腰杆子却依旧笔挺,眼睛里还闪着那股子倔劲儿。
“我不图别的,”老爷子挥了挥手,语气里透着一股豪气,像是在和过去的自己对话,“我就想让后人知道,我郝志全,打过鬼子,是真正的兵!”
小刘也为此绞尽脑汁,直到有一天,他灵光一闪:“照片不是关键,活着的证人更重要!” 小刘决定帮老爷子找到当年的战友,看看能不能通过他们来证明身份。
万万没想到,真让他们找到了!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小刘联系到了一位当年和郝老爷子并肩作战的老战友,两位老兵的通话那天,小刘全程都在旁边,紧张得手心冒汗。
电话那头的老战友一听到郝志全的名字,立马激动起来:“郝志全?那当然记得,他可是我们爆破班长啊!
年少贫穷,为国参军郝志全从小就没过上什么好日子,全家里更是穷得揭不开锅,兄弟姐妹一大堆,父亲常年在外做苦工,母亲一个人拉扯孩子,日子过得像嚼蜡一样没滋没味儿。
但别看生活苦,郝志全这小子就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别的孩子放牛,他练武;别的孩子偷懒,他打熬体力。为啥?他说:“我要是有一天能打鬼子,总不能连枪都抬不动吧?”这话一出口,村里人都笑了,说这孩子年纪不大,口气不小。
郝志全每天都在村后的土坡上练打靶、练摔跤、练跑步。偶尔还会拿木棍当枪,自己琢磨怎么打枪。
1944年,郝志全16岁,听说八路军要在附近招兵,可问题来了,家里人哪能放心让这么小的孩子去打仗?母亲一听说他要参军,眼泪啪嗒啪嗒地掉:“你还这么小,哪能去送死啊!”但郝志全心意已决,铁了心要走。
于是,他瞒着家里人,和几个发小一早偷偷摸摸跑了出去。那天的天气晴朗得过分,像是为他们即将开始的命运之路铺了个好头。
可报名那天的场景,却让他有点始料未及。招募的军官一看到他们这几个毛头小子,笑了:“你们还这么小,能打鬼子吗?”
郝志全不服气,站出来说:“我们小,可胆子大!我们练过武,能吃苦!”这话说得那叫一个掷地有声,倒把军官逗笑了。军官看他一脸的认真劲儿,也没再多说什么,挥挥手:“行吧,既然你们这么有决心,那就跟着队伍走吧!”
刚进部队,郝志全就发现,战争不是电影里那种热血沸腾的场面,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死考验,新兵训练的时候,他跟着班长学习各种战术,拿着比自己还高的枪,练习瞄准、匍匐前进、隐蔽侦查。
夜里,他和战友们挤在狭小的土坑里,盖着发霉的军毯,听着远处的枪炮声,一边想着家里的母亲,一边又期待着明天能早点上战场。
接连苦战,侥幸存活郝志全入伍后的第一个战斗任务就让他明白,战场远比他想象的残酷,新兵训练才结束没多久,他就跟着部队参加了山西的一场伏击战。
“趴下!别冒头!”班长一声低吼,郝志全赶紧把自己摁进草丛里,手里紧紧握着枪,心跳得像要从嗓子眼儿里跳出来。
这一刻,他才真正意识到,枪可不是练习时那种没有子弹的木棍,敌人也不再是想象中的稻草人,而是真刀真枪的鬼子兵。
“我那时候就一个念头,别怂,不能让班长看扁了。”鬼子兵的队伍远远地出现了,郝志全的手心全是汗,手里的枪重得像铅块,这一声“打”,像是拉开了地狱的大门。郝志全猛地从草丛里冲了出来,瞄准前方一名鬼子兵扣动了扳机,子弹飞速穿过空气,那一刻,他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有周围的枪声和爆炸声混成一片。
“我当时真以为我要死了,腿都软了。”郝志全笑着拍了拍自己的腿,“但你说奇怪不奇怪,腿软了,枪居然还打得挺准。”他一边说,一边摆出当年战斗时的姿势,眼神里满是骄傲,打掉了好几个鬼子,硬是从枪林弹雨中活了下来。
之后的战斗一场接着一场,郝志全开始习惯了这种与死神赛跑的日子,身体上的疲惫和精神上的紧绷让他越发沉稳。
抗战的日子本来就没有“容易”二字,每次战斗结束,他都要清点身边少了多少战友,尤其是在参加太原战役的时候,郝志全的爆破班几乎被打残了。
1948年,太原战役打响,阎锡山还特意从投降的日军那里“借”了一批日本雇佣兵来守卫,这些日本兵个个都是训练有素的老手,战斗力极强。
郝志全带着爆破班,奉命前往碉堡底下安放炸药,郝志全回忆起那次任务,神情严肃。炸药包一包一包地递过去,郝志全带头,把炸药塞进碉堡的地基缝隙里。就在他准备点燃引线的那一刻,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声断喝:“八嘎!”
郝志全猛地回头,看到几个日本兵朝他们冲了过来,手里的刺刀闪着寒光。那一刻,他脑子里飞快地转过一个念头:“要么炸死他们,要么死在这儿!”于是,郝志全毫不犹豫地点燃了引线,拉着身边的战友拼命往后跑。
“炸药爆炸的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被炸得飞起来了。”郝志全笑着回忆那段惊险的经历,仿佛是在讲别人家的故事,炸弹在他身后轰然炸开,巨大的冲击力把他掀翻在地,耳朵里全是嗡嗡的响声,什么也听不清。
“那次我是真觉得自己命大,捡回一条命。”郝志全说着,指了指自己的腿,“看见没,这儿还有当年留下的弹片,三天三夜都没取出来。”
抗美援朝退役,平淡一生郝志全的腿虽然在太原战役中受了重伤,他本以为这辈子打仗的日子就到头了,结果没过几年,抗美援朝的号角又吹响了。
郝志全拿起拐杖主动请缨,非要跟着上前线,领导看他一脸坚决,劝也劝不住,只好给他安排了后勤工作。郝志全对这安排有点不乐意:“我这条腿还没废呢,能上前线。”
郝志全拗不过,只好留在后勤,虽然没能再拿起枪冲锋陷阵,但他依旧把自己当成前线的一部分。每天,他都忙得脚不沾地,帮着运送物资、修理武器,甚至还给伤员做饭煮粥。他总说:“前线的兄弟们流血,我在后方可不能闲着。”
有一次,战场上急需一批弹药,郝志全二话不说,带着一队人马连夜把弹药送到前线。他记得那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路上积雪深得能没过膝盖。
郝志全回忆起那场雪夜送弹,脸上带着几分得意,“可弹药送到前线的时候,前线兄弟们冲我竖大拇指,那劲儿比什么都强。”
战争结束后,他真的彻底放下了枪,回到了那个贫瘠的山西小村庄,村里人对他敬佩不已,纷纷夸他是“打过鬼子、抗过美军的大英雄”。可郝志全总是摆摆手,笑着说:“我就是个普通人,枪放下了,日子还得继续。”
回到家乡的郝志全,一心想过点平静的日子,但随着年纪渐长,郝志全心里还是有了一点小遗憾。尤其是村里一些年轻人对他的经历半信半疑的时候,他心里难免有些酸楚。有个村里的小伙子曾经调侃他:“郝叔,你真打过鬼子啊?
该不会是听多了评书,自己编的吧?”郝志全听了,脸上笑笑,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他不需要别人天天夸他是英雄,但他也不愿意自己曾经拼命的历史被当成一个笑话。
“我不图别的,”郝志全常常对儿子说,“就想让后人知道,我郝志全,真的是个兵,是真刀真枪打过仗的。”
直到小刘帮他找到了当年的老战友,终于为他证明了身份。那一刻,郝志全笑得像个孩子。他一边拍着记者的肩膀,一边感叹:“这下好了,终于有个交代了。”
他说,自己只不过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普通士兵中的一员,做了该做的事,走了该走的路。可在记者眼里,郝志全的平凡生活里,藏着不平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