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0年,陈友谅率领的部队,来到了朱元璋的地盘,向朱元璋发起了攻击。
他们最擅长的正是朱元璋的短板,他们庞大的水师部队。
看看陈友谅的战船,听名字就很有水平,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等等,是不是听着就很气派?
战船也确实是当时最强大的,装备齐全,甚至有三层楼那么高,而朱元璋的那点船,还是从巢湖水师那并过来的,双方的差距可想而知。
而且,陈友谅在进攻前通知了张士诚,两人联手攻击朱元璋。
于是,他们就浩浩荡荡地向应天出发了。
当陈友谅攻下太平,望着应天的时候,心里一定是得意洋洋的,志得意满之时,总觉得一切也会是如此顺利,
这边志得意满,朱元璋这边愁眉苦脸。面对着陈友谅的攻势,分成了两派,一边认为要不就直接投降吧,看着也实在是打不过。
还有一些人认为,放弃应天,奔据钟山,根据实际情况在做决定。
两边人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候刘基站出来,说了句:“主降及奔者,可斩也。”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其实已经退无可退,如果失去了应天,他们还能去到哪里呢?
刘基对于那些主张放弃应天的人很失望,但是他也担心,面前的朱元璋,不会采取他的策略,甚至也会选择放弃。
刘基哪里都不想去,只想守着应天。
所幸的是,刘基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面前的朱元璋是足够理智的。他知道一旦放弃应天,多年的基业就将毁于一旦,曾经他们在那个小城的时候,就非常渴望着来到应天,他们曾经饿得饥肠辘辘,经过了艰难困苦,浴血奋战,他们才打下了应天,怎么能轻易放弃呢?
朱元璋知道这场战争的重要性,从他一无所有的时候去投奔郭子兴,到后来对郭子兴失望,从驴牌寨拥有了第一支3000人的队伍,朱元璋走了太远的路,吃了太多的苦,才有了现在的应天。
关键时候,一个军事家的天赋就展现出来,这些人知道什么时候能放弃,什么时候必须坚守,哪怕看起来不可能。
朱元璋对他的谋士们失望,就像他曾经和李善长说的,总有谋士在将士之间挑拨离间,让李善长做好协调工作,而现在,这些人竟然想要逃离应天。
刘基的话,让朱元璋很欣慰,让他知道,还是有人有着清醒的头脑的。
朱元璋当下就做出决断,就在应天,破釜沉舟,决一死战。
既然首领有了决断,下一个议题就是,怎么在应天决战?
有的人就建议,主动出击,攻下太平,通过攻下太平,牵制下陈友谅的兵力。
朱元璋不同意,朱元璋认为,陈友谅在上游,兵力是他们的十倍,很难能收复太平。
还有人分析,趁着陈友谅现在立足不稳,和陈友谅激战。
朱元璋同样认为不可,如果陈友谅用少部分军队迎战他们,主力来攻打应天,他们顺流半日就能到,我们很难回来。更何况是陈友谅和张士诚的两方人马。
客观上来说,这两方说的都有道理,但是还有更好的,那就是刘基的建议。
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六》
朱元璋看着面前的刘基,这说法说到了朱元璋心里。此时的陈友谅志得意满,诱导他们来攻打,然后用伏兵伏击,同时多线进攻,切断陈友谅的退路。
大幕徐徐拉开,就等着后面的人登场了。
怎么才能让陈友谅放下戒心,放心大胆地来进攻呢,朱元璋想到了一个人,康茂才。
康茂才和陈友谅曾经是旧友,但是后来康茂才投降了朱元璋,朱元璋让康茂才给陈友谅写了封信。
这封信的大意是康茂才决定作陈友谅的内应,准备在江东桥和陈友谅汇合,并且让陈友谅速速来进攻。还告诉了陈友谅一些机密事情。两人约定以“老康“作为信号。
陈友谅也许也是怀疑康茂才的真心诚意,但是康茂才说得太像那么一回事了。
陈友谅问康茂才现在在何处,康茂才回复,现在驻守在江东桥。
后来又问江东桥是石桥还是木桥,回复是江东桥是木桥。
同时,陈友谅在当上皇帝后,愈发自信,他自信于自己手里的兵力,相信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有人会选择投降于自己,更何况,他曾经和康茂才是旧友。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阴差阳错。这边陈友谅正在高兴着,那边朱元璋也做好了排兵布阵。
朱元璋命令胡大海先攻击信州,这样就能断了陈友谅的后路。
在知道了陈友谅已经进入圈套后,让常遇春,邵荣,冯胜等人埋伏在石灰山,徐达则在南门外,杨璟屯兵驻守大胜港,廖永忠,张德胜,朱虎等人率领舟师来到龙江关外,埋伏好待命,朱元璋本人亲自督军卢龙山。
朱元璋已经在静等着陈友谅了。
陈友谅的水军顺流东下,他们在大胜港看到了杨璟的部队,实力悬殊对比下,杨璟心有余力不足,兵败。
陈友谅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那就是大胜港的水道太窄了,原来船大,有时候都是个幸福的烦恼。他试图进入新河,但是河道太窄,只能又退回大江,就这样他来到了江东桥。
这时候的陈友谅,看到江东桥的时候,还是非常吃惊的。说好的木桥,变成了石桥,喊老康喊了半天,愣是没见到个人,也压根没听到一声回复。陈友谅知道自己中计了。于是奔向龙湾,放弃自己的大船,开始了抢滩登陆战。
这场登陆战,确实非常激烈。埋伏好的常遇春,冯胜等人都奋不顾身,率领士兵杀敌,包括徐达,朱虎等人,一看陈友谅已经来了,也赶来帮忙杀敌。
一群人在龙湾杀的热火朝天的,各种声音汇集在一起,呐喊声,厮杀声,火器声,在龙湾这么狭小的地方,寸地必争。
尽管朱元璋已经布好了局,但是实际上,打起来是另一回事了,朱元璋的队伍刚开始的时候是劣势,后来朱元璋把邵荣的部队调来参战,于是局势扭转了。
陈友谅的部队被分割成两段,陈友谅无法两头兼顾,最后大败。
逃跑的时候,正赶上退潮,陈友谅的船搁浅在沙滩上,无法及时逃走,真是时也命也运也。
这场战争,死伤无数,而且陈友谅的战舰也损失了数百,最后陈友谅乘着小船逃跑了。张德胜追着他到了慈湖,把他的小船烧了,得亏有机灵的护着陈友谅,总算是保住了命。
这场龙湾之战,陈友谅丢了太平,败走江州,而且朱元璋趁机去攻打了安庆,此时的安庆兵力空虚,果然顺利攻下安庆。
至此,龙湾之战就算是全部结束。这场战争,对于陈友谅的打击,还是比较大的,正当他志得意满之时,本以为应天是囊中之物,万万没想到,竟然吃了这么大的亏,而且元气大伤,也让陈友谅重新认识了这个对手,朱元璋。但是他们的对决还没结束,总有一个人退出争夺,才能结束他的使命。
史料参考:《明史》《明史上下册》《朱元璋传》《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