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问题,问皇帝为什么可以杀于谦却杀不了海瑞?
对于这问题,首先就得纠正问题,不是皇帝杀不了海瑞,而是不想杀海瑞。
其次,对这个问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皇帝干得两个事,一个是朱祁镇杀于谦,这也是我坚持认为无论史书怎么美化朱祁镇,我还是觉得,土木堡之变,杀于谦,这两件就足以把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原因。当然,这是我的主观看法。另一个不想杀海瑞的皇帝,是嘉靖。
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皇帝处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做的事情,不能混为一谈。
朱祁镇杀于谦,是在夺门之变后。而朱祁镇为什么杀于谦,我自己分析,简单来说,大概有这么以下几点。
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在众臣的拥护下当上了皇帝,这里面就有关键的于谦。根据我看的一些史书,朱祁钰当皇帝之前,和朱祁镇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如果没有土木堡之变,说不定俩人的关系还能维持下去。
但是造化弄人,朱祁钰当皇帝,后来的北京保卫战,众将士齐心协力,大明江山转危为安,而于谦是作为朱祁钰的重臣的身份,立足在大明官场。
因为于谦和一些人志不同道不合,得罪了不少人,其中就有徐珵。此人因为提议南迁,被于谦所斥,后来徐珵改名徐有贞,于谦还得罪了另一个人,石亨。
景泰八年,朱祁镇复辟,徐有贞,石亨等人诬陷于谦想另立太子,朱祁镇刚开始并不想杀于谦,徐有贞说,不杀于谦的话,夺门之变这事师出无名,皇位也名不正言不顺。
徐有贞是懂朱祁镇的心理的,利用了朱祁镇,于谦就这么被杀了,应该说,朱祁镇是没有这么狠的心一定要杀于谦的,毕竟明朝被人诟病的人殉,就是朱祁镇废除的。
朱祁镇应该是出于皇位的合理性考虑,被人利用,后来他才知道,夺门之变就是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才搞出来的,因为这时候的朱祁钰已经病入膏肓。
到了海瑞,那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历史环境了。嘉靖四十五年,他来了一出抬棺上疏,嘉靖大怒,但是宦官黄锦说此人上疏之前,已经和妻子家人决别,已经心存死志。
这种情况下,嘉靖再多次读海瑞的上疏,竟然感动了,曾经说,此人可与比干相提并论,但是我不是纣王。而且这时候嘉靖已经病重,用嘉靖的话说,如果他身体好,怎么能出现这么多问题呢?最终海瑞被监禁了。
我曾经以为海瑞是个愣头青,后来我翻阅多本史书,我得出结论,此人在官场,还真不能算是愣头青。他清正廉洁,也正是他的保命之道。他是一个道德标杆,如果嘉靖杀了他,反而成就了他的死志,同时还坐实了嘉靖的残暴。用嘉靖的话说,他不是纣王。
嘉靖是聪明人,自然是不会杀,而且此时嘉靖的身体也病重,不排除有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可能。
我说海瑞不是愣头青,是从他的为官之道是分析的。从海瑞处理胡宗宪儿子的事情上,就能看出来,他也是懂拐着弯解决事情的,而从他对徐阶被罢相之后,对徐阶的态度看,他是懂什么时候耿直,什么时候拐弯的,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他在对徐阶的态度上,被高拱所利用。
总体说来,海瑞不是愣头青,也不是权谋高手,但是懂保命之道的。
嘉靖刚刚驾崩的时候,当时还没有太多人知道,牢里的主事听说了这事,以为海瑞要飞黄腾达,于是设酒款待他。
海瑞以为自己要被斩首,肆意地吃喝。主事和海瑞说:“皇上刚驾崩,以后先生必定能得到大用。
海瑞询问主事,确认这事是真的后,悲从中来,刚刚吃喝的这些也呕吐出来,整夜一直在哭。
于谦和海瑞都是忠臣,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结局截然不同,于谦被杀,海瑞此后虽没有得到太大的启用,包括张居正改革的时候,有人劝张居正启用海瑞,张居正晚宴谢局,但是至少,保住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