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之战,六合之战后,战场恢复了暂时的平静,但是在滁州的兵,增加了几万人,粮食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朱元璋的建议是,先往南攻下和州,扩大下地盘,这样可以增加粮食供给。
至正十五年,1355年,郭子兴听取了朱元璋的计策,派张天佑率军攻下和州,朱元璋出任和州总兵官。
出任总兵官的朱元璋,刚开始都不服他,开会的时候,他们抢占了上席,朱元璋只能在最后一个位置。
朱元璋看在眼里,知道必须改变这种情况,一旦打仗,大家各自为营,不听自己的命令,那可能就是兵败掉脑袋的事情。
这天,他招来将领们商议修城池的事情,把城池分为十段,每人一段。。
这些人没有把朱元璋的话当回事,三天后,只有徐达统领施工的那段修起来了。剩下的那些城池,有的人压根都没有安排士兵动土,有的安排人修建了,但是还没修建完。
朱元璋把郭子兴的令牌拿出来,和其他人说:“我这个总兵官,是主帅任命的,而不是我自己擅自立的。修建城池这种大事情,原本我们都商量好了,但是三天后,你们都没有完成任务,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都不能齐心,其他的事情怎么办?从今天开始,如果再有违背军令,拒不完成的,军法处置,诸位不要怪我不给你们面子。”
其他的人想想,军令也不是闹着玩的,而且这总兵也确实是郭子兴任命的,纷纷说,以后不会再犯这种错误。
朱元璋恩威并施,朱元璋在军中的地位逐渐稳定,郭子兴其他的诸将,虽然对他有点意见,但是能维持面子上的平和,抬头不见低头见,大家还是能明白当前的局势的。
解决了这个问题,还有让朱元璋头疼的。攻下和州后,杀伐之事过于严重,城中的幸存者都不多。纵使有幸存的人,夫妇两人甚至都不能相认。
那天,他见到一个小孩在路边哭泣。朱元璋恻隐心上来了,问小孩的父母呢?
这一问才知道,父亲被这些官人拉去喂马,母亲也被官人拉去,家里只有他自己了。
朱元璋怔住了,没想到滁州起义军的到来,让这些城里的百姓遭殃了,不仅将领搜刮钱财,而且人都被俘走,闹的百姓家破人亡。
朱元璋是个有远见的人,知道如果这样纵容下去,军队只会越来越放肆,而且生在乱世,他也是个农民出身,看到了太多家破人亡的故事,这么多人起义,也是因为元朝军队为非作歹,把这些百姓逼上梁山的。
朱元璋下令,关于大营中的这些女子,如果她没嫁人,准许留下。如果该女子已经嫁人,不能擅自留下婚配。
后来,城中男女来到衙门前,朱元璋说:“如果是真的夫妇,请相认,如果不是真的夫妇,即使认识,也不要擅自做主张。“
经过朱元璋的整顿,城中的很多家庭都团聚了。而且朱元璋再度强调军队的纪律问题,并且重申如果再犯,从严处理。
至正十五年,元兵派十万军队来攻打和州,朱元璋只有一万人来守城,元兵死伤惨重,和州士兵伤亡也很多,此时的和州城粮食所剩不多,和州城将士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坚守到最后,终于最后击退了元军。
《皇明本纪》甚至写了个蛇显灵的故事,来彰显朱元璋的英明神武,实际情况是在和州的朱元璋,日子委实过得艰难。
这边和州朱元璋焦头烂额,还在濠州的孙德崖他们日子也不好过,濠州缺粮,为了生存下去,孙德崖直接率领队伍来到和州,希望可以在这个地方呆几个月。
朱元璋想阻止孙德崖入城,但是孙德崖人多,朱元璋也奈何不了他,就这样,孙德崖进入了和州城。
但是和州城里还有一个曾经差点被孙德崖要了命的人,郭子兴。前面就曾经说过,郭子兴这人最大的缺点就是气量小,你可以好,但是不能比我。
从滁州开始,郭子兴就对朱元璋有所怀疑,而且来到和州后,还有人进言,想通过郭子兴的手,置朱元璋于死地。
看到朱元璋和孙德崖居然在一起,郭子兴燃起了熊熊怒火。他不分青红皂白,就开始怪罪朱元璋。
朱元璋好声好气地解释,和郭子兴分析现在的情势,孙德崖人多,不能不管他。
第二天,孙德崖改变主意,不想在和州待了,他和朱元璋说他要走。朱元璋怕孙德崖又出幺蛾子,就想用计先暂时安抚住孙德崖,然后和郭子兴说了这个事。
孙德崖执意要走,此时的情况是和州城里有两方人马虎视眈眈,就像一个炸药桶一样。朱元璋说:“目前的这种情况,孙公当留后,让您的部队先行,避免两军之间的冲突。”
孙德崖答应了,朱元璋也放心了,来给孙德崖的军队送行。但是情报组传来,此时城里的两方人马打起来了,死了不少人。
朱元璋几个人准备回去看看情况,但是孙的士兵拦住了朱元璋。
一边急着要回去,一边就是不让,如此,朱元璋逃了十几里地,后来朱元璋终究是寡不敌众,被孙的士兵抓住了。
他们又往回走了十几里,两方人马终于碰面了,只见孙德崖正在和郭子兴一起喝酒。
双方都有人质在手,只要互相放了对方,也能结束这场冲突,但是两方人马现在已经互相不信任,生怕自己这边放了,那边把人质杀了。
最后,还是徐达站出来,他把朱元璋换回来,郭子兴虽然气不过,但是还是把孙德崖放了。孙德崖这边,最终也信守承诺,把徐达放了。
此次事情,虽然朱元璋最终转危为安,但是也是遭受了不少罪,差点丧命。
这事对郭子兴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一方面放不下对孙德崖的恨,一方面明明有机会杀了孙德崖,偏偏最后交换人质,不得不放走他。
至正十五年三月,这位后来被封为滁阳王的郭子兴结束了自己的使命,离开了这个乱世。
是时候给郭子兴一个评价了,他少时日子富裕,后来在乱世中揭竿而起,慧眼识英雄,认定了朱元璋,并且把自己老友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可惜他只是认为朱元璋只能为他所用,当有人在中间煽风点火的时候,他就会对朱元璋怀疑,这样的胸襟和气量,注定他在乱世中,很难活到最后。
身在乱世,如无根的浮萍,心宽之人,如果他能心宽一些,也许会活得更好一点吧。
史料参考:《明史》《明太祖实录》《皇明本纪》《朱元璋传》《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