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间,朱元璋曾经在宫门口放置了一个铁牌,“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曾经有一个老宦官,服侍朱元璋很久了,但是他言语间干预政事,导致朱元璋大怒,让他马上还乡,此后虽然朱元璋对宦官有所放松,但是仍然对宦官比较严格。
后来朱瞻基设立内书堂,选一批小宦官,命大学士陈山教他们。从此以后,成为一种定制,宦官可以从小学习文化知识,应该说,有文化和没文化的宦官,还是不一样的。作为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因为生理的缺陷,加上史书的渲染,这个群体在普通人心目中的形象,委实是不太好。
明史上,有恶名在外的四大宦官,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今天盘点下明史上一些名声不错的宦官,他们或许已经广为人知,或许鲜为人知,今天列举几个有代表性的宦官,讲讲这段不一样的明史。
一 郑和
郑和,没错,就是郑和下西洋的那个郑和。他最开始跟着朱棣起兵,被朱棣重用。朱棣起兵的时候,宦官帮了他很多忙,所以他对宦官也格外信任。永乐十八年,设置东厂,东厂的建立,标志着明朝宦官有了名正言顺的权力,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查大臣和民众的隐私事件,这是对于明史的宦官一个标志性事件。
郑和七次出使,历经三朝,关于他出使的目的,除了宣扬国威,震慑四方,增加各国的友好往来之外,还有一个绝密的使命,查找朱允炆的下落。
当朱棣攻破南京城,朱允炆失踪,朱棣开始了大范围的秘密查找,国内的查找任务,就是胡濙,此人喜怒不形于色,适合这项工作。
朱棣把他从兵科给事中,提拔到户科都给事中,给他的任务是寻找仙人。
1423年,当时朱棣还在外出征,但是当胡濙说有密报的时候,朱棣连夜会见,说了什么没人知道,但是朱棣从此以后释然了。
顺便说一句,胡濙这人其实挺传奇的,从1375年到1463年,硬生生从洪武年间活到了明英宗复辟,这委实是能活。
国际的任务,就是交给了郑和,朱棣怀疑朱允炆流落海外,于是郑和出使,还多了这么一个秘密任务。
这是《明史》的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永乐三年,朱棣命令郑和及其侪王景弘等人出使西洋,根据《郑和家谱》,这次出使,钦差正使太监7名,副使监丞10名,少监10名,内监53名,这管理团队就80人,可见朱棣对于出使的重视,将士27800多人。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从这么多将士也能看得出来,郑和出使,不是简单的经济活动。
郑和的第七次远航,是宣德六年,这一年,郑和60岁,最后这一次远航,既实现了宣德皇帝的君临万邦的心愿,而且郑和来到了麦加,这对于郑和来说,是他梦想的地方。
归航途中,郑和病倒,当到达古里的时候,他结束了自己伟大的一生。这仿佛就是命运的安排,让一个航海家,死在了航海途中,这也是他最好的归宿。
在古里,他曾经刻下“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皡同风,刻石于兹,永昭万世。”
几百年后,我们仍然记得这位伟大的航海家。
二 怀恩
怀恩这名字知道的人应该比较少。此人很早的时候就做了宦官,是戴纶的族弟,明宪宗朱见深时期,掌控司礼监,当时汪直主理西厂,怀恩廉洁奉公,汪直等人非常忌惮他。
章瑾曾经希望通过贿赂来求锦衣卫镇抚,怀恩拒绝了,而且说:“锦衣卫镇抚掌控诏狱,怎么能通过贿赂进去。“
面对秉公敢直接进谏的,王恩也敢直接赞美。当时尚书王恕就因为直谏出名,怀恩经常感叹:“天下忠义的人,也就是王恕了。”
等到了明宪宗晚期,受到万贵妃的诱惑,一度想另立太子。怀恩劝他要遵循祖宗制度,也正因为此事,怀恩被贬斥到凤阳。
连立太子这样的事情,怀恩都敢掺和,而且,他已经是皇帝身边的亲近人,平安终老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怀恩还是敢和皇帝争执,他更多是出于他认为的公道,做出的这种选择。
在明孝宗的成长环境里,孩童时期他被藏在西宫抚养,怀恩也帮了他很多。
等到明孝宗即位,就把他召唤回来,仍然是掌控司礼监,他深知王恕的为人,还劝明孝宗驱逐万安,重用王恕。
此人死后赐死额曰显忠,可见他的忠心。
三 覃吉
覃吉,此人曾侍奉年幼的朱祐樘,在朱祐樘九岁的时候,覃吉给他讲解《四书》的文章句子,以及众多古今典故。
曾经有一次明宪宗朱见深要赐予太子庄田的时候,覃吉劝他不要接受,说天下都是太子的。
而太子曾经在读佛经的时候,覃吉进入,太子吃惊的时候,同时喊他,老伴,转手换了本《孝经》来看。
朱祐樘换书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覃吉认为读佛经不好。
覃吉看到了这个场景,然后跪下来问他:”太子在诵佛经吗?”
朱佑樘回答,没有,在读《孝经》。
覃吉点头称赞他,说佛经荒诞,不可信。
这里的老伴,是一种尊称。很难想象一个太子会在宦官进来的时候,转手看别的书,这确实是一份尊重。
少时的这种潜移默化地学习,对明孝宗执政后,还是有一些影响的。明孝宗执政十八年,就算称不上中兴,也算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在众多明朝皇帝里,明孝宗是一个相对来说看起来很普通,但是还是比较勤政的皇帝。虽然后期也有很多问题,但是整体还是一个我认为非常合格的皇帝了。
四 张敏
张敏名字普通,做的事却不普通。
成化五年,明宪宗认识了一个纪氏女子。这是一位管内藏府钱库的女子,聊着聊着他就喜欢上她了。此后的事情也不必多说,自然是临幸了她了。
偏偏她怀孕了,这事在宫里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尤其是整个后宫都在万贵妃的管理之中。万贵妇知道这事后,派宫女去堕掉这个孩子。
然而,这位宫女保留了一份良心,回去和万贵妇说,这位纪氏女子并没有怀孕。
1470年,朱祐樘出生。万贵妇也知道了这个事,他派宦官张敏来溺死这个孩子。
张敏面对着这个孩子,最后小心翼翼地抱走了这个孩子,代为抚养。他和宫中的其他宦官商议,从他们微薄的收入里再挤出点钱,给这个孩子买些小零食,但是作为宫里的这些最底层的人,他们发现无法养育他。
后来,解决这个抚养难题,愿意帮助这个孩子的是前任皇后吴皇后。
就这样,朱祐樘悄然长大,他们的保密工作做的很好,朱见深都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个儿子。
成化十一年,朱见深在感叹自己没有儿子而烦恼,他身边的张敏,最后告诉他,他有孩子了。
怀恩也在旁边说,张敏说的对,皇子潜养在西宫内,如今已经六岁,不敢让别人知道。
张敏知道,这个孩子需要活在阳光下,才能成为大明王朝的继承人,而现在,正是最好的时候,但是,随着他说出这一切,张敏也无法再活下去了。
朱祐樘活在了阳光下,一个月后,他的母亲纪妃死了,张敏也在后宫吞金自杀。
这个张敏的太监的一生,其实真得算不上成功,只是个门监,远远比不上那些权倾朝野的一些宦官,但是把他的故事写在这里,因为他的良知,勇敢,很难说他的选择图了什么,但是他的一生就是这样过完了。
五 王承恩
最后一个官宦,就是大明王朝陪着崇祯走完最后那一段路的那个人,王承恩。
此人是太监曹化淳名下,司礼监秉笔太监。1644年三月,崇祯命王承恩提督京营。当时大势已去,城中的守卫也不多,李自成的部队架梯从西直门,平则门,德胜门进攻,王承恩用火炮攻击,击毙数人,崇祯诏令王承恩,还计划着亲征,但是当夜里,内城陷落的时候,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天色即将亮,崇祯自杀,王承恩也不愿意苟活,也随之身亡。
大明王朝结束,明朝的宦官故事也结束了,有明一代,虽然做恶宦官不少,但是也有一些宦官,保留了人性中的那些光辉的部分,人是复杂的,宦官也是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