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有两个“祛湿口”,一个化湿,一个排湿,你知道是哪吗?

杉杉评健康 2024-08-02 10:36:40

什么是湿气?中医认为,“湿”为“六淫邪气”之一,其性粘滞、易伤阳气,其病缠绵难愈。

作为六气之一,“湿”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有着重要的作用,能润养人体,一旦缺失,人就会变得干巴巴。

可如果湿气过重,则会成为致病因素,表现在机体,则会遏制气机,气机上通下达不畅,使人浑身不对劲。

内湿与外湿

湿气又分为内湿和外湿。防治湿气,既要预防外湿,也要防止湿从内生。

外湿

即环境中的湿。如南方地区普遍全年潮湿,回南天、雨天时,更是湿上加湿,此时,湿邪易从外侵袭人体,称之为外感湿邪。

外湿难挡,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潮湿天关好门窗,避免湿气入室;衣服没晒干,切勿往身上套,以免湿邪侵身。

内湿

即人体自产的湿。当体内水液运化障碍时,会使得湿邪内生。

这主要与脾胃功能有关。脾主运化,脾气强时,水液就能正常运化转输;如果脾气虚弱,则运化水液的“功力”大不如前,水就会在体内停滞、堆积,从而导致水湿内停,湿邪内生。

引起湿气的因素

环境潮湿

气候潮湿,或者居住环境潮湿,淋雨涉水等,都会产生外湿。

贪凉喜冷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冷饮或寒凉性质的蔬果瓜果,都会有碍于胃肠消化吸收功能,也就是“脾失健运”。现代人长期呆在空调房里,“久伤取冷”,也会困厄脾阳,导致湿从内生。

饮食不节

无论是饮食不规律,还是饥饱失常,都会损伤脾胃,脾失健运,饮食水谷精微不但不为身体所用,还会生湿生痰。

缺乏运动

缺乏运动,四体不勤,不但影响中焦运化功能,而且由于出汗少,水湿蕴于体内不得外出,都会导致水湿内生。

体内湿不湿,就看三阶段

第一阶段:容易疲劳,经常觉得累,倦怠乏力;脾主运化,胃主受纳,看到食物没食欲,吃东西不香,这是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脾胃排斥饮食的摄入。

第二阶段:吃东西不消化,饭后打嗝,肚子胀的难受;脾虚则生湿,痰湿蒙蔽头目,出现头晕目眩;聚湿生痰,痹阻心胸,引起心悸。脾湿还会导致浮肿。

第三阶段:经常拉肚子,反复耗气,对脾循环伤害;脾胃功能不足以吸收代谢过量的营养脂肪物质,再加上活动消耗量少,日久形成脂浊痰湿,从而造成肥胖。

身体两个“祛湿口”

1.阴陵泉穴

阴陵泉为脾经之合穴,而脾有运化水湿之功,在临床上,阴陵泉有“健脾利湿第一穴”之称,可用于各种水肿、黄疸、心胸痞满、小便不利之症。

日常可通过按揉、刮痧、艾灸等操作,刺激阴陵泉穴,从而达到健脾祛湿的效果。

2.委中穴

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而膀胱经作为人体的祛湿排污通道,委中穴是这个通道的排污口,如果此处不通畅,湿气便排不出去,就会导致关节炎、腰痛等疾病的发生。

可通过以下方法祛湿

1.按揉

每天坚持按揉阴陵泉穴和委中穴10分钟左右。同时,可配伍按揉足三里穴、承山穴、丰隆穴。

按揉以上穴位时,会有明显的酸胀感,坚持按揉一段时间后酸胀感减轻,这是湿邪渐散的征兆。

2.艾灸

经常艾灸,可把湿毒和多余脂肪排出去。

调理时长:每个穴位15-20分钟。

取穴:中脘穴、水道穴、阴陵泉穴、丰隆穴、涌泉穴。

3.刮痧

取刮痧器,在阴陵泉穴上涂上刮痧油(甘油、润肤油等黏稠润滑的液体即可)。然后,使刮痧板与皮肤成45度夹角,施行刮痧。

注意:力度由轻到重,以耐受为宜,刮至皮肤发热、发红即可,建议隔天进行一次,刮2至3分钟为宜。

可配伍刮血海穴、丰隆穴、承山穴3个穴位。

无论是按揉、刮痧还是艾灸都可以很好地祛湿。如果您目前对湿气感到困扰,那就可以试试!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