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0个捕鱼器投入海里捕捞鳗鱼,绳子长度接近100公里!

科普猫猫说万物 2025-01-23 17:26:44

这名渔民正在用大锤敲碎冰冻的凤尾鱼,他不是在给自己做饭,而是在给鳗鱼制作饵料。船老大深知“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的哲学思想,为了捕获鳗鱼,必须先让它们吃上一顿断头饭。

凤尾鱼是鳗鱼的最爱,解冻之后,渔民在里面加上一点科技与狠活,把凤尾鱼的香味放到最大,然后再把凤尾鱼装到一个圆筒里,这个圆筒可以让鳗鱼只能进不能出,和国内传统的黄鳝笼子很像。

这是一个极其枯燥乏味的工作,但凡有一个圆筒内忘记投放诱饵,鳗鱼就不会钻进去,因此这个看似简单枯燥的工作也需要高度的注意力。

渔民们这次要做13000份“预制菜”,然后把“饭盒”挂在一条长约100公里的绿色绳子上,这绳和南方拴水牛的绳子一样,都是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我们一般都叫它尼龙绳。

整个工作由一台机器和四名渔民来完成,黑色的捕鱼器从一台机器里出来,一人负责充当机械臂传递,一人放挂绳,一人往里面放凤尾鱼,最后一人检查筒里是否准确放进了饵料,然后把捕鱼器有序地推进海里。

就这样不断的重复工作,连续几个小时,渔民的腰和肩膀会受不了。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它们要休息半小时,来回倒班。在休息的这段时间里,渔民可以吃饭、上厕所、坐在船舱里松松筋骨。

太阳已经缓缓降到了水天线以下,天慢慢变黑,此时投网作业依旧在进行。渔民们快要到达极限,但是他们现在心里想的不是休息,而是希望投下去的捕鱼器能够顺利降到海底,每个筒里都能来上一条大鳗鱼。

又工作了8个小时,终于把这1万多个圆筒放下去了,现在冲洗一下工作台,再冲洗一下自己,渔民们坐在一张席子上,可以好好地吃上一顿饭了。因为消耗了大量的体能,在放置捕鱼器期间,船上会配备很多泡面,渔民们饿了就泡一桶吃,这是在休息间隙补充能量的最佳方式,正餐通常是在工作完成之后再吃。

夜里12点半,渔民开始躺在床上休息,在高强度的劳动下,所有人沾到床就能睡着。大约过了4个小时,一声起床号响起,渔民们从床上快速坐起,穿上衣服,开始拉网。

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其实拉网要比撒网轻松得多。绳子会被绕在一个绞盘上,捕鱼器一个一个的从海里被拉上来,这里面装着希望!渔民要做的是打开它们,倒出鳗鱼,一般而言一个圆筒里只会有一条,当然也有全家整整齐齐进笼的情况,圆筒里倒出三四条鳗鱼的。

就和开盲盒一样,尽管这份工作已经做了十几年,老渔民在看到圆筒里开出大鳗鱼时内心还是激动了一下。当然喜悦不会浮于表面,整个过程都非常快,但是拉上来的不光有喜悦,也有沮丧,因为也会出现大量空筒的现象。

更要命的是,有时候拉着拉着绳子和筒子会突然不见了,这是因为绳子在海底断掉了。为了处理这个事故,可能要花上两个小时的时间,这段时间渔民可以稍作休息,当绳子再次接到拉鱼筒的绞盘上时,他们又得开始忙碌了。

捕鱼绳突然挂住了一团破渔网,旁边正在开捕鱼筒的人眼疾手快,把它给剥掉了,避免了卡进机器的风险。渔网被丢进垃圾桶,需要把它带上岸再处理掉。

令人欣慰的是,这次的收获还算不错,水箱里的鳗鱼在稀稀落落地游动,这是因为不能把它们全部放进一个水箱里,数量太多否则会缺氧而死,即便是有补氧的机器也无济于事,鳗鱼需要一定的游动空间。小船没办法和大船比,大船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也有制冰机,鳗鱼上来就能宰杀急冻,小渔船只能在上岸前保证鳗鱼的鲜活,否则卖不到好价。

为了让鳗鱼保持活力,船员要分箱,在分箱的过程中顺便把鳗鱼分一个等级,依据体型来划分,通常体型大的单价更贵,小的卖不出去会拿到后厨给渔民们加餐。

这次出海收获了七八百斤鳗鱼,渔民能拿到手的月工资要比陆地上的打工人高不了多少。虽说“风越大,浪越高,鱼越贵”,但是一次出海就是半个月,危险性还比较高。好在鳗鱼的捕捞不是全年性的,渔民的空闲时间要比工厂的打工人多。

随着鳗鱼养殖技术的提高,以后这样的小船恐怕会越来越少,鳗鱼的繁殖很困难,对水质的要求也高。但是技术在不断进步,或许当这些人老去的时候,就没有这样小的捕捞鳗鱼的船了。

0 阅读:0

科普猫猫说万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