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恒信律师|陈丽鑫律师:添附制度的理解与适用

中恒信律师事务所 2025-02-12 14:57:33

添附制度,是大陆法系国家物权法中规定的一种取得财产权的方法和制度,是指不同所有人的物结合在一起而形成不可分离的物或具有新物性质的物。根据《民法典》规定,添附包括加工、附合、混合三种情形。北京市中恒信律师事务所陈丽鑫律师根据法律规定及实践经验,分析了添附制度的相关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添附行为

1.加工

加工是添附制度的一种形式,是指对他人提供的原材料或半成品进行加工、改造,使其成为具有新价值的物。

如果加工行为是善意的且符合双方约定,加工人可能获得加工物的所有权,但需支付相应的报酬;如果加工行为未经原材料所有人同意,加工人可能需承担赔偿责任。

2.附合

附合是指不同所有人的物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不可分离的新物。附合分为动产与动产的附合、动产与不动产的附合。

动产与动产附合:如果附合后的物能区分主从关系,由主物所有人取得所有权;否则可能形成共有关系。

动产与不动产附合:通常由不动产所有人取得附合物的所有权,但需对动产所有人进行补偿。

3.混合

是指两个不同所有人的物相互混合,形成不能识别或识别所需费用不具经济合理性之状态的事实。例如将不同种类的面粉搀在一起,形成无法区分与分离的混合物。

二、构成要件及适用原则

1.必须发生加工、附合、混合的法律事实

这是添附制度的适用前提,三种添附行为均需满足以下共性特征:添附行为完成后,原物及其物权灭失,新物及其物权产生;添附行为属于原始取得,添附人可直接取得新物所有权,与原物所有者意志无关;添附必须针对“他人之物”进行。

2.约定优先

如果当事人之间有明确约定,则按照约定确定添附物的归属。

3.法律规定次优先

当事人之间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则依照法律规定。

4.兜底原则

法律没有规定的,应按照充分发挥物的效用以及保护无过错当事人的原则确定。

三、赔偿或补偿的具体方式

1.侵权赔偿

如果添附行为构成侵权(如恶意添附),则适用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定,由侵权人赔偿受害人的损失。

2.不当得利返还

如果添附行为导致一方因添附受益,而另一方因添附受损,且受益没有合法依据,则适用不当得利制度,由受益人对受损方进行补偿。

3.特殊情形下的补偿

在某些特殊情形下,即使不存在侵权或不当得利,也可能需要进行补偿。例如,因添附行为使物的价值增加,但该增加的价值部分不属于原物所有人的,应当对原物所有人进行补偿。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三百二十二条

因加工、附合、混合而产生的物的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法律规定;法律没有规定的,按照充分发挥物的效用以及保护无过错当事人的原则确定。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或者确定物的归属造成另一方当事人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或者补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