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豫交界处,一场关于高铁的"南北之争"悄然上演。连接山西运城与河南三门峡的运三高铁,本该在2026年通车,却由于某些原因而尚未开工。
运三高铁:线路长约57公里,按200km/h的速度建设,起始站运城北站-三门峡南站。该高铁项目,是大西与郑西高铁的联络线,大大缩短运城至三门峡的时空距离等。

一、一条隧道引发的"南北战争"
在中条山脉深处,一条长达12.8公里的隧道正在改写地图。这里是运三高铁的关键控制工程,也是晋豫两省的"必争之地"。山西对途经运城盐湖景区的北线方案予以支持,而河南则支持南线方案等。

二、132亿天堑:谁为高铁买单?
项目总投资132亿元,山西承担98亿,河南仅出7亿。这个悬殊的分担比例,折射出两省的财政焦虑:
山西困境:2024年财政收入仅2569亿,要同时推进太绥高铁、大西提速等工程,"钱包实在跟不上野心"。河南算盘:郑州已是全国铁路枢纽,三门峡支线的经济回报存疑。网友调侃:"与其修高铁,不如给富士康多加两条生产线。"
三、破局之道:三条曲线救国路线

分段突围:优先打通运城北-平陆段(30公里),借道既有陇海铁路搞货运,客运先放一放。城际变轨:学山西太原-榆次模式,组建晋豫合资公司,发专项债筹资。据说已有民企盯上沿线土地开发权。土地换路权:复制张家口-大同经验,沿线500米土地收益反哺工程,但农民兄弟担心:"地没了,工作在哪?"
截至2025年5月,晋豫谈判仍在胶着。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最难修的路,往往通向最光明的未来。或许不久后,当运城人早上吃着羊肉泡馍赶高铁,三门峡老乡举着苹果手机刷抖音时,这场争论终会成为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