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辽登场:一个神秘王朝的亮相】
历史长河中,部分王朝如璀璨星辰,虽逝犹存神秘与传奇。大辽便是其中之一,令人着迷。
公元1004年,宋辽澶渊之战爆发。辽军萧太后与圣宗南侵,逼近澶州。北宋朝臣分歧,一派主迁都,一派随寇准劝宋真宗亲征。真宗亲至,宋军士气高涨。辽将萧挞凛被宋军床子弩射杀,辽军气馁,战事僵持。
“澶渊之盟”后,北宋年付辽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互认兄弟之国,以白沟河为界。此盟终结宋辽二十余年战事,也让辽的威名深刻于北宋历史。
大辽非表象般简单,疆域东达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接额尔古纳河,南抵河北中部,多民族共居。210年国祚中,文化辉煌,制度独特。其兴衰之谜与契丹文字秘密,待我们揭开。
【五京繁华:大辽的宏伟地标】
大辽版图上,五座京城犹如璀璨星辰,独具光辉。这些京城不仅是城市标志,还是大辽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载体,意义重大。
【上京:创业之地的独特融合】
上京临潢府在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为辽最早京城及辽太祖创业地,仿唐长安布局并融契丹风俗。宫中有宫殿与毡庐,东向而建,皇权威严与游牧质朴并存,皇城分东西区,南门承天门名源唐朝。
南城乃汉城,居汉族及诸少数民族。有回鹘营聚回鹘商,亦设仿中原都城之固定市场。然交易方式尚原始,存以布匹购物之传统。城中民族文化交融,展独特魅力。
【东京:战略要地的前世今生】
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历史悠久且传奇。原属渤海国,后被阿保机纳入大辽。其建立对控制渤海人及女真至关重要。辽景宗宠妃渤海妃为渤海贡女,彰显两地渊源。
东京都城结构类上京,含契丹城与汉城。汉城市场分南北,早晚营业显特色。宫城有耶律倍御容殿,其东丹国人皇王身份添神秘。行走在东京街头,可感大辽深远影响。
【南京与中京:经济繁荣的双子星】
析津府原为南京幽都府,位于今北京宣武区,历史悠久,曾为安禄山、史思明称帝地。后石敬瑭献燕云十六州于辽,此地成辽土。沿用唐幽州格局,坊名市场皆唐制,商业繁荣,是大辽繁华都市之一。
中京大定府在内蒙古赤峰市,辽圣宗仿北宋东京开封建。有三重城,设排水沟。经济发达,外交地位重。皇城内供御容殿,城墙俯瞰见大辽经济文化交流辉煌。
【西京:抵御外敌的坚固防线】
西京大同府在山西,为五京中最晚建,旨在防御西夏及西南游牧部落,战略重要。城墙高大,城周二十里,四门坚固。曾守护大辽西疆,今大同古迹犹显其威严与重要历史地位。
【游牧本色:四时捺钵的独特生活】
【捺钵探秘:皇帝的四季巡游】
大辽政治生活中,有独特传统四时捺钵。捺钵源自契丹语,意为行宫,指皇帝四季巡游狩猎。对契丹人而言,这是生活方式与政治制度,非单纯游乐。
正月上旬,皇帝率众自京城赴春捺钵,地点在长春州鱼儿泺至鸭子河间。冰面上,契丹人凿冰钓鱼、放鹰捕鹅。首鱼出水,即启头鱼宴。春暖鸟归,捕首鹅则设头鹅宴,群臣欢庆。
【军国大事:车马上的决策】
四时捺钵非仅趣味狩猎,实为辽朝政治核心。夏冬两季捺钵尤为重要,皇帝与朝臣会聚商议,决定国家军政大事。
夏捺钵四月中旬启于吐儿山、黑山,因气候凉爽、风景佳宜避暑。皇帝主持南北臣僚会议,商讨军国大政。会后,皇帝游猎张鹰,讲习武艺,传承契丹尚武精神。
冬捺钵设于永州东南三十里广平淀,该地冬暖宜居。期间,皇帝携大臣议政,受邻国朝贡。于温帐中,君臣共商国是,邻国使者献礼致敬。广平淀庄严威武,尽显大辽国力与影响。
【随行团队:南北面官与斡鲁朵】
大辽皇帝四时捺钵巡游时,身边有两支重要力量:南北面官,负责政治管理,是大辽智慧所在;斡鲁朵,则是最忠诚的护卫,共同维护大辽稳定与发展。
【南北面官:二元管理的智慧】
大辽地域广袤,民族繁杂,辽太宗实施“因俗而治”,创立南北面官制。即以契丹制管契丹,用汉制理汉人,实现有效治理。
北面官管契丹及游牧渔猎部落事务,长官多为契丹贵族。其衙门位皇帝御帐北得名。体系含朝官、御帐官、皇族帐官等。北南枢密院掌军政民政,百官上有大于越府,仅授大功者。
南面官管汉人与渤海人事务,位于皇帐南,仿唐制设三省六部,官员含契丹贵族及汉人、渤海人上层。决策权在北面官,南面官机构多虚名。汉人枢密院(阿保机时称汉儿司)掌汉人兵马,初兼尚书省事。
大辽上朝时服饰独特,皇帝与汉官着汉服,太后与契丹官穿国服。此差异彰显南北面官制度,也显尊重包容。后北面高官大礼时亦穿汉服,反映辽国接受汉文化及民族文化融合。
【斡鲁朵:皇帝的忠诚护卫】
斡鲁朵意为契丹语中的“帐幕”,为皇帝直属军事力量,负责保卫皇权、皇帝安全及对外征战,于捺钵时构成小禁围,持续守护皇帝安全。
辽朝首斡鲁朵为阿保机所建“算斡鲁朵”,意心腹。辽共十三斡鲁朵,九帝、二太后、一皇太弟各一,圣宗时丞相韩德让因战功获文忠王府斡鲁朵,待遇同帝。
斡鲁朵集精锐士兵、直属民户、奴隶与州县为一体,形成独立军政经济体。成员忠于皇帝,守宫帐、随扈行、守陵。战时冲锋陷阵,扩土安邦。确保皇帝四时捺钵安全,稳定大辽政权。
【王朝落幕:大辽的历史回响】
1125年,天祚帝于应州被金兵俘,大辽覆灭。昔日辽骑威震四方,今因内政腐败、贵族争权、百姓困苦及金国崛起,统治摇摇欲坠,终致亡国。
大辽虽逝,其独特文化与政治制度永存历史。五京制为后世城建与行政管理提供经验,四时捺钵显游牧民族敬畏自然,南北面官制融合各族管理,促交流融合,为多民族国家治理借鉴。
大辽文化艺术独特,绘画融合契丹与汉族风格,展现草原风光和游牧生活;雕塑以佛像为主,造型优美;陶瓷在唐代基础上发展出契丹特色,如鸡冠壶、凤首瓶,象征辽代文化。
大辽历史乃传奇史诗,崛起衰落见证沧桑巨变,文化与制度展现多元文化魅力。虽已远去,其故事永传颂,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