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世界的外交惯例中,多数国家总统去世时,联合国往往仅致电表达哀悼。但1976年1月8日,当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联合国做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举动——降半旗致哀,而且这一降,就是整整七天!这在联合国成立80年的漫长历史中,绝无仅有。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曾感慨:中国地大物博,财富难以计数,可周总理却一生清廉,没有一分钱存款;中国人口众多,周总理却将全部心血倾注国家,没有一个亲生子女。这样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总理,怎能不赢得全世界的敬重!
1955年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外交征程上的关键节点。彼时,57岁的周总理肩负重任,七天里仅休息了13个小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际上许多国家对我们还不够了解,也尚未建立外交关系。周总理凭借着卓越的外交智慧与真诚的态度,亲自与各国代表深入交流,让世界看到新中国的崭新风貌。如今,我国已与183个国家建交,而这辉煌成就的基石,正是周总理当年不懈努力奠定的,在他离世前,就已成功与107个国家建交,为新中国打开了外交大门。
周总理在外交场合总是风采卓然,尽显大国总理的从容与自信。可谁能想到,他的衣物却满是岁月的痕迹,藏着数不清的补丁。衣服破旧了,他不舍得扔,只是把磨损严重的领口、袖口更换,几件衬衫更是陪伴他长达一二十年。1976年,总理与世长辞,工作人员整理遗物时,翻遍所有衣物,竟找不到一件完好无损的衬衫。
1973年,75岁的周总理已身患重病,身体每况愈下。但他仍坚守岗位,连续工作三十多个小时后,得知还有外宾等待接见,只是简单地说:“我去卫生间刮个胡子。” 警卫员放心不下,前去查看时,却看到了让人心酸的一幕:总理左手搭着毛巾,右手拿着剃须刀,就那样靠墙站着睡着了。他太累了,却始终放不下国家和人民的事业。
1974 - 1975年,总理的病情急剧恶化,先后经历了13次手术。可即便如此,他仍以顽强的意志坚持工作,40次召开重要会议、65次会见外宾、254次参与工作谈话。长期的操劳与病痛折磨,让他体重骤降至仅61斤,难以想象他是以怎样的毅力,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中坚守,为国家和人民奉献到最后一刻。
26年总理生涯,周总理的中山装上始终佩戴着 “为人民服务” 的纪念章,这是他一生的信仰与坚守。从年少时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的壮志豪情,到青年时期为革命事业四处奔走,再到中年在外交舞台上纵横捭阖,树立新中国的大国风范,直至晚年为新中国建设鞠躬尽瘁,他将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1976年1月11日,北京的冬天格外寒冷,气温低至零下十几度。百万民众自发涌上长安街,哭声震天,只为送总理最后一程。83岁的毛主席听闻噩耗,悲痛得失声痛哭,失去了这位一生的知己与战友,他的悲痛难以言表。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也泣不成声,随后在朝鲜建立了唯一一座纪念外国人的铜像,以表达对周总理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
周总理没有亲生子女,但他视全国人民为自己的孩子;他没有留下物质遗产,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独立自主、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新中国;他没有墓碑,但他的精神,早已化作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前行。
致敬!人民总理人民爱!!!
海棠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