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俄罗斯和田玉的品种与特征——王建泉

王哥评文化收藏 2024-03-28 05:34:26

俄罗斯和田玉是1996年进口到国内的,矿址处在俄罗斯贝加尔湖附近的山脉,海拔2500米左右,开采的矿点位于俄罗斯布里雅特自治共和国首府乌兰乌德所属的达克西姆和巴格达林地区的原始森林里,布里雅特河流中产出籽料和山流水玉。山料品种主要有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墨玉和糖玉。

俄料高瞻远瞩雕件

01、俄罗斯白玉

01-1、产出形态及特征

俄罗斯和田玉矿体呈透镜状、脉状、似层状、团块状等,产出于酸性岩浆岩与白云质大理岩的接触带中,其中以透镜状为主。透镜体大小不一,在它的横剖面上,可见明显的分带现象,从边缘到中心玉料的颜色依次渐变为褐色-棕黄色-黄色-青色-青白色-白色;矿物粒度由粗逐渐变细,透镜体中央常有较高品质的白玉产出,不仅色白,质地也非常细腻。

俄罗斯和田玉籽料

俄罗斯和田玉矿体由于受挤压构造运动的影响,含三价铁的溶液沿解理缝或裂隙渗滤,形成了颇具个性的棕色、褐色糖玉品种。这些糖玉与新疆和田玉的糖皮或糖玉,在颜色、色泽、分布形状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矿区附近原始森林的河流中,虽有籽料产出,但产量较少。

俄罗斯和田玉山料属原生矿,主要产出贝加尔湖新坑、老坑的糖白玉、白皮白玉、灰皮白玉等。

01-1-1、外皮

表皮粗糙,多棱角而呈不规则块状。俄罗斯山料的外皮很有个性,业内就其外表皮色来命名,如“糖皮白玉”、“白皮白玉”、“灰皮白玉”及碧玉、墨玉等。

01-1-2、颜色

俄罗斯和田玉山料多呈白色、灰白色、奶白色。少量的以白色为基色,抛光后会出现泛灰黄色。

糖白玉的色调,从其切割的断面,我们发现它由外到内,则有几层颜色变化,最外层是浑浊的米泔水似的灰白色,内含深糖色蜘蛛点状,第二层是色深褐色糖色,第三层是浅褐色糖色,这样一直过渡到纯白色。这种天然的玉色渐变形成俄罗斯糖玉的典型特征,非常独特。

01-1-3、透明度

俄罗斯和田玉山料的透明度多数较差,呈不透明-微透明状。玉里面的云絮状纹理呈团块状,更显浑浊感,部分的粥状是其独有的特征。它的结构明显,并且比较大,灯下能见玉质中夹杂的“蟹爪纹”。

01-1-4、质地

俄罗斯白玉山料由于晶粒的粗细、排列不够均匀,透闪石含量不稳定,质感不够细糯,而显得有些“起性”,雕刻中容易产生崩口、崩点而显现出暴性。

01-2、俄罗斯白玉常见结构

01-2-1、细小团块聚集的纤维交织结构

俄罗斯白玉山料最常出现的典型结构,由略带棱角的近椭圆颗粒集合而成,且颗粒之间形态、大小、透明度等差别不大,颗粒周围透明度与其主体略有差异,形成类似粥饭的结构。其间常有特征的“蟹爪纹”交错间杂,与新疆和田玉结构的区别是颗粒形态不同,新疆和田玉颗粒明显更趋圆滑,且颗粒团块与周边透明度差异不大。另外,俄料团块间结合更趋紧密,而新疆团块间的连结区域通常更大,同时,此种结构一般较白,并常有深浅不一的棕褐调糖色穿插其间,即所谓“串糖”,因此外观及结构上的产地信息都比较明确。

俄罗斯和田玉白玉

01-2-2、细密纤维与细小团块颗粒共生的交织结构

另一种常见的结构是部分纤维状与部分团块状颗粒交织共生在一起,区域性比较明显。常为部分团块颗粒集聚与部分细密的纤维交织结构分区共生,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区域结构,有时为纤维与团块颗粒交织共生。但无论哪种,在宏观上整体色泽质地依然统一,并无明显的分区,结构的不均匀性一般仅在侧光照射下可见。此种结构多数颜色偏青,有一定透明度,是一种带有微弱透水感的质地。

02、俄罗斯山流水玉

俄罗斯山流水玉由于受风雨的长期冲刷和相互撞击、摩擦,外形已失去棱角,一般以次棱角的片状为多,形态常为扁平的片状,外有深色较厚风化石皮,皮色以红黄为多,常带有不均匀的暗红色,也有部分黑皮,皮质粗厚,色彩浓重有油漆感,表皮不平整起伏较大。俄罗斯山流水玉中经常出现有果冻质感的较透品种,抛光良好的表面呈现玻璃光泽。多数俄罗斯山流水质地细腻油润,内部结构与其地籽料的质地基本一致,仅以其较低的均匀性及较为明显的定向性与同地籽料相区别。以下是俄罗斯山流水的三种主要结构。

俄罗斯山流水玉

02-1、略呈定向的纤维状、长粒状交织结构

此类结构通常透明度较高,胶质感强,质地十分细腻,部分接近隐晶质,侧光观察组成结构的颗粒形态不可辨,有时可见细小的拉长状椭圆颗粒团块及细长纤维较为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并略带定向排列,其间可有细透且边界清晰的水线纹,均匀程度一般不高。

02-2、接近定向排列的中小团块状交织结构

另一种常见的结构是由小到中等大小较为均匀的团块颗粒近定向排列组合,颗粒间可见密集分布的细小晶隙纹理,近表面常含暗色苔藓状矿物包体,透明度和光泽略强。

02-3、较大团块接近定向排列的交织结构

结构由较大且均匀的团块颗粒接近定向分布组成,颗粒间晶隙纹理粗疏明显,深浅不匀,质地干涩,略带蜡感。

总之,俄罗斯山流水的颗粒形态的圆滑程度、颗粒排列的定向性、组成颗粒的均匀程度即整体结构的均匀程度均在其山料与籽料之间,同理也适用于其他产地的山料、籽料与山流水的区别。

俄罗斯黑皮山料

03、俄罗斯籽料

俄罗斯白玉籽料外形基本呈卵型,但圆度较差,外皮为一般不平坦,分布平底麻皮坑,类似鳞片,局部常有剥脱,内部色白,但容易泛红、泛绿、泛灰。质地外观更加细腻温润,油脂-蜡状光泽。透闪石含量较高且均匀,内部小团块颗粒纹理致密均匀,上等俄籽料质地可接近新疆和田籽玉。俄罗斯籽料常见以下内部特征。

03-1、细小团块的紧密镶嵌结构

此为俄籽料最常见的结构,由细小的颗粒团块紧密镶嵌组成,透光可见组成结构的颗粒团块形态十分明显,呈变异拉长的近椭圆形,彼此紧密结合,无该地山料团块间的交合缝,透光中,团块颗粒及周边可见透明度差异,但其间透明度的变化转换并不明显。总体上说,此种质地透明度通常度不高,且不均匀,而使整体感觉有些斑驳,油脂-蜡状光泽。

03-2、细密紧实的纤维交织结构

组成结构的纤维颗粒十分细小,且结合紧密,透明度相对较高,油润度好,油脂-蜡状光泽,体色多带有青灰、褐黄、肉红等特征色调,整体胶冻质感明显。

03-3、极其细腻的纤维交织结构

透光几乎不见结构,矿物颗粒形态极难分辨,质地油润度极好,典型油脂光泽。

03-4、较大团块的拼接镶嵌结构

由相对较大的颗粒团块拼接镶嵌组成,团块形态不规则,且团块间透明度变化较明显,结合边缘区域常较颗粒团块本身更白,整体可见较多不透明团块夹杂其间,结构紧密度一般,属于俄籽料中价值中等的品种。

03-5、大团块较松散的拼接结构

由大颗粒团块以较松散的形式拼接结合,团块间变化更大,透明度差异明显,但结合缝隙模糊不清,边缘常呈晕散状,如久煮爆花的米粥,总体上看,结构中白色物质偏多,均匀程度不佳,价值较低。

俄罗斯籽料雕件

04、俄罗斯青玉

几乎都为山料,光泽相对明亮,为油脂-玻璃光泽,体色为深浅不一的青灰色,略有些暗色调,颜色通常很均匀,有时为色阶浓淡过渡的晕散状,并常与该地碧玉伴生。与其他地区同类品种相比,该地青玉与碧玉的分布组合界限分明,容易形成分区明显的双色玉料。除特殊的颜色色调及分布,俄料青玉的质地特征亦相当明显,结构极其细密紧实,质地接近隐晶质,侧光观察,颗粒形态极难分辨,仅见的细小纤维近定向排列的轮廓,外观呈拉长丝絮状,有时可形成局部甚至遍布整体的丝绢光感,强硬坚实的质感十分强烈,硬度高于同产地白玉、碧玉等其他品种。

05、俄罗斯糖玉

俄罗斯糖玉总体上为山料,也包括极少量籽料,糖色常为深浅不一的浓重褐色,且多与白玉相伴组合形成糖白玉的品种。俄罗斯糖玉色调偏暖,糖玉本身质地具有与其白玉产地相同的结构特征,总体上说颗粒感较强,油润度差,感觉较粗涩。糖色结合及分布的形态极为特殊,从原石切割的断面,常可见由外向内,有几层颜色的变化,最外层是浑浊的米汁水似的灰白色,内含深糖色蜘蛛点状,第二层是深褐糖色,第三层是浅褐糖色,这样一直过渡到纯白色。这种天然的玉色渐变形成俄罗斯糖玉的典型特征,非常独特。但有时糖色并不以渐变过渡层层推进的形式存在,而会在玉料中突然出现且形成彼此独立的区域,称为“窜糖”。

06、俄罗斯碧玉

俄罗斯碧玉几乎也都为山料,光泽为玻璃-油脂光泽,体色常为深浅不一的艳绿色,略有些深暗色调。但与其他产地相比,俄碧所含黑色基调较少,常为纯度及明度较高的纯正绿色,颜色不很均匀,散布其中较深的绿色常呈团点状、条絮状分布,有时略具定向性,整体绿色均匀则十分少见,此种情况下一般结构细腻且相对绵软,俄料特征的坚硬质感较弱。俄罗斯碧玉结构与体色组合的趋势是绿色浓艳者结构较粗疏,浅淡则细密坚实。此外俄罗斯碧玉伴随的暗色矿物包体颇具特色,并非纯黑而是常呈深绿色,另有一种棕红色的金属包体与暗色矿物包裹体叠加伴生,形成俄碧特征的带暗色镶边的红棕金属包体。

俄罗斯玉的水线粗壮,多呈粗大的条带状,颗粒坚实,晶形完整,晶隙间结合紧密,整体玉料质感坚硬,色泽强烈,却不似新疆玉般软糯,温柔可触,感觉有些刚性,内部结构团块状镶嵌,似碎米粥糊。

在各地和田玉中几乎都会形成一种斑晶结构,或称之为“粥状结构”。但这种斑晶结构是有差异的,俄料粥中米多汤少,白而不润透,颗粒如生米未熟,米汤少似添水未足之稀饭,内颗粒较原始,晶隙棱角皆有;新疆料粥中颗粒较圆滑,整体似久热之粥,颗粒较润透。

俄罗斯碧玉

另外,俄料抛光表面的颗粒差异明显;新疆料抛光面较平,起伏不明显,仅见随颗粒形态分布的微小毛面与光面交织的浅表层凹陷坑;韩料则起伏较大,有明显凹凸感,有些类似翡翠的橘皮纹,蜡质感尤其强,结构松散,软弱无力。俄料抛光面更平,表面质感强烈,刚性明显,有力度。

07、作者简介

作者:王建泉

职 业:珠宝鉴定师、钻石分级师 、资深珠宝投资顾问。

资 质:NGTC 宝石学家、中级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员。

社会职务:黑龙江省玉文化研究会宝玉石专业委员会主任、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宝石及 材料工艺学专业客座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玉文化进程与珠宝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王建泉

著作有《玉璇玑的探讨与研究》一文,详细阐述了从古至今学者对玉璇玑用 途的探讨,提出了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证。发表于国家级期刊《科学与生活》2021 年 28 期上;论文《探讨桃山玉的发展前景》,从材料学,矿物学和工艺学等角 度对桃山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与认识;并以此 为基础对桃山玉作了全面的介绍。该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期刊《科学家》2022 年 第 6 期上。

在宝石学家王建泉的头条号和个人图书馆上推出了《彩色宝石的鉴定方法》、《田玉的鉴定与质量评价》、《八大产地玉料在古代玉器中的使用状况》、《古代玉器特征解析》、《仿古玉器研究》、《新石器时代泛红山文化发展历程》、《吉林与黑龙江地区新石器时期玉器的研究》、《黑龙江小南山遗址出土玉器研究》等文章 450 多篇,300 多万字。阅读量 100 多万人次,深受广大宝友喜爱,因发布内容优质,被头条号认证为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注释: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中国和田玉》、《和田玉鉴定玉评估》和《系统宝石学》以及网络软文等。欢迎广大玉友提出宝贵意见。如转载需标注来源。

0 阅读:15

王哥评文化收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