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辅导武汉公司一员工在公司内猝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纪百事 2025-04-24 16:36:38

4 月 23 日深夜,武汉光谷的写字楼里,24 岁的猿辅导员工小黎(化名)没能像往常一样结束加班。当同事发现他趴在键盘上时,他的电脑还显示着未完成的工作文档,手机锁屏是与未婚妻的合照 —— 这个计划年底结婚的年轻人,永远停在了为 KPI 冲刺的夜晚。消息传出后,舆论的焦点迅速从 “猝死” 本身,转向了背后那条压垮年轻人的 “加班流水线”。

熟悉小黎的人都说,他工位抽屉里的速效救心丸和胃药,是这家公司 “狼性文化” 的真实注脚。据员工爆料,所谓 “朝十晚十” 的工作时间不过是 “基础配置”,每逢招生旺季,连续半个月每天工作 16 小时是常态,甚至有人在公司打地铺过夜。更令人窒息的是,公司通过监控严格记录员工离岗时间,上厕所超过 10 分钟会被标记 “异常”,午休超时需填写 “特殊情况说明”。这种把职场变成 “效率工厂” 的管理模式,早在 2023 年就因 “苛刻管理” 被媒体曝光,如今终于以生命为代价,撕开了行业潜规则的残酷面纱。

事件发酵后,猿辅导的回应显得格外冰冷:既未正面承认管理问题,也未向公众说明详情,仅以 “配合调查” 为由保持沉默。但职场人都清楚,这绝非孤例 ——2025 年 3 月,郑州某教培机构员工同样因过度加班猝死;2024 年,猿辅导北京总部因 “强制加班” 引发员工集体投诉。这些事件像一面镜子,照出教培行业在 “双减” 压力下的畸形生态:企业将经营焦虑转嫁为员工的 “生存竞赛”,用 “奋斗者” 的包装掩盖对劳动法的漠视,最终让年轻人的健康成了业绩报表的牺牲品。

法律条文与现实执行的鸿沟,在此次事件中尤为刺眼。《劳动法》明确规定 “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 8 小时,每月加班不超过 36 小时”,但小黎的考勤记录显示,他过去三个月平均每月加班超 90 小时,远超法定上限。更令人无奈的是,当企业用 “自愿加班”“弹性工作” 等话术规避责任时,劳动者往往陷入 “不加班就失业” 的困境。正如劳动法专家指出:“当生存压力迫使员工‘自愿’透支健康,所谓‘契约自由’早已背离了法律保护劳动者的初衷。”

在社交媒体上,# 教培行业加班黑洞 #的话题下,满是从业者的真实声音:有人凌晨三点还在回复家长信息,有人因长期熬夜患上严重脱发和心悸,还有人坦言 “不敢请假,怕被新人取代”。这些看似 “内卷” 的抱怨,实则是对职场健康底线失守的无声控诉。小黎的备忘录里,那句 “等忙完这季就带爸妈体检” 成了最让人心碎的遗愿 —— 他终究没等到 “忙完” 的那一天,而他的父母,却永远等不回儿子。

悲剧背后,是整个社会对 “效率至上” 的深刻反思。当企业把员工视为可替换的 “人力资源”,当 “996” 从互联网行业蔓延至教培等更多领域,我们必须追问:发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如果经济增长要以年轻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样的 “成功” 又有何意义?正如网友评论:“我们不反对奋斗,但奋斗不该是用健康换钱,再用钱换健康的恶性循环。”

截至发稿,猿辅导仍未就此事给出正式回应,而小黎的工位已被清理一空。但他的故事不该被轻易遗忘 —— 这是一记警钟,敲醒那些沉迷 “狼性神话” 的企业:员工不是机器,健康不是成本,任何漠视生命的管理模式,终将被时代抛弃。愿每个职场人都能记住:你拼命加班的样子或许很 “励志”,但好好活着,才是对自己、对家人最大的负责。毕竟,所有的梦想,都该建立在 “活着” 的基础上。

0 阅读:0

纪百事

简介:分享热门话题 分享有趣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