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北京朝阳区 3 月 30 日也发生一起因烧纸引发的重大火灾。44 岁的张某在路口荒地焚烧纸钱时,未采取掩埋或浇水等安全措施,火星随风引燃铁皮围挡外的枯草,最终导致 7 辆机动车被烧毁、2 辆受损。张某因涉嫌过失引发火灾被刑事拘留,面对 9 辆车的巨额损失,她懊悔表示 “没想到火势会失控”。
多地频发的火情暴露出传统祭祀方式的安全隐患。湖北、安徽等地近期接连发布倡议书,倡导以敬献鲜花、网络祭扫、家庭追思等文明方式替代明火祭祀。消防部门统计显示,2025 年 3 月以来,全国已发生祭扫引发的火灾 27 起,其中陕西一村民因烧纸导致 319 亩山林过火被刑拘,贵州两名群众因焚烧田坎杂草引发山火被立案侦查。
“清明期间风干物燥,一个未熄灭的火星就可能酿成惨剧。” 上海江浦消防救援站副指导员谭立伟指出,焚烧纸钱产生的高温余烬可能持续阴燃数小时,若接触易燃物极易引发火灾。法律专家提醒,根据《刑法》及《消防法》规定,因过失引发火灾造成重大损失的,将面临刑事处罚及民事赔偿。
目前,多地已采取针对性措施:北京朝阳区在重点路段增设防火巡查岗,上海杨浦区试点 “集中焚烧点 + 智能监控” 模式,湖北宜昌推行 “鲜花换纸钱” 活动。消防部门呼吁市民:祭祀时选择指定区域,使用焚化桶并配备灭火器材,离开前确认火源完全熄灭。让文明祭扫成为清明新风尚,既是对先人的告慰,更是对生命财产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