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入室抢婴案庭审:四被告人集体翻供受害者家属泣血追责

纪百事 2025-04-03 15:09:40

2025 年 4 月 2 日,山东省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跨越 18 年的恶性拐卖儿童案件。18 年前,8 个月大的姜甲儒在爷爷奶奶家中被四名犯罪嫌疑人暴力抢走,辗转贩卖至 75 公里外的济宁农村。随着案件细节的披露,庭审现场出现戏剧性转折:四名被告人当庭集体翻供,引发舆论哗然。

案件回溯至 2006 年 12 月 4 日凌晨,四名犯罪嫌疑人切断全村电源后翻墙进入姜家。据受害者家属陈述,犯罪嫌疑人将守护婴儿的爷爷拖至厨房殴打,致其右眼珠脱落,并用钢筋威胁奶奶不得呼救。尽管老人奋力反抗,仍未能阻止婴儿被抢走。此后,爷爷陷入长期自责,七年后含恨离世,奶奶则因过度悲伤导致视力严重受损。

令人震惊的是,主犯之一袁某贵竟是姜家同村邻居,两家相距不足 500 米。据起诉书显示,袁某贵因贪图 2 万元好处费,向其他三名嫌疑人提供了姜家有二胎男婴、父母在外务工、家中仅有老人等关键信息,并带领其踩点。案发后,袁某贵甚至假意安慰受害家庭,直至 2024 年被警方抓获。

庭审当日,四名被告人的表现令受害者家属愤怒不已。袁某贵声称 “被他人利用”,否认参与策划;曾某则矢口否认与其他被告人相识;吕某、王某虽承认参与,但当庭供述的细节与此前向警方的陈述存在明显矛盾。姜甲儒的母亲乔守芬在法庭上情绪失控,怒斥被告人毫无悔意:“他们在庭审中抖腿、瞪视,仿佛受害者才是罪人!” 休庭期间,乔守芬因过度激动晕倒被送医抢救。

案件另一焦点在于被拐儿童姜甲儒的遭遇。被贩卖后,他被改名刘某,长期遭受买家家庭冷暴力。直到 2024 年 1 月,警方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将其找回时,这名即将参加高考的少年才得知自己的身世。回归原生家庭后,姜甲儒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称:“18 年前我无法阻止被抢,18 年后我要亲手送你们去该去的地方。” 庭审中,他作为民事诉讼原告,要求四名被告人赔偿精神损失费 600 万元。

据公诉机关披露,四名被告人均有严重犯罪前科:吕某曾因盗窃、脱逃罪两度入狱,累计服刑 12 年;王某因强奸、盗窃被判刑 11 年;曾某因盗窃罪服刑 11 年;袁某贵也曾因非法拘禁罪获刑。法律专家指出,四人采用暴力入室、断电威胁等极端手段实施犯罪,且造成受害者家庭破碎、老人含恨离世等严重后果,符合《刑法》中 “拐卖儿童罪加重情节” 的认定标准。

此案引发公众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刻反思。袁某贵作为邻居,长期与姜家保持友好往来,却因利益诱惑沦为犯罪链条的关键一环。当地村民表示,案件发生后,全村陷入 “熟人恐惧”,家长对儿童安全的担忧与日俱增。法学教授李明认为:“此案暴露了拐卖犯罪的隐蔽性与复杂性,需通过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完善举报奖励机制等方式筑牢防线。”

法院尚未作出判决。但正如姜甲儒在庭审后所言:“真相不会因谎言改变,法律终将还给我公道。” 这场跨越 18 年的审判,不仅关乎个人恩怨,更考验着司法机关对拐卖犯罪的打击力度与社会对公平正义的期待。

0 阅读:34

纪百事

简介:分享热门话题 分享有趣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