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
今天,市场上涨,从最近的盘面看,主要是小盘股在补跌,上证50下跌动能明显衰竭,原因是,跌透了,估值历史最低附近,且北向流出趋缓。
明天看上证50能否突破10日均线,结束单边下跌的走势。在这个位置,看到突破均线的买入信号,用ETF,股指期货或期权去抄底,个人觉得是值得尝试的。
越是极端的下跌,潜在的反弹幅度也越大。做超跌反弹,赚的就是大众情绪过度悲观的钱。
博反弹的波段策略最喜欢上证50这种走势,因为跌出新低离场的话,止损非常小,即试错的代价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14a3d1765e5a2eb5b66117124cec195.png)
至于反弹的幅度,也不奢望太高,能吃一口是一口。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积小胜为大胜。
做波段策略的目的,是为了从市场赚钱,因粮于敌,创造现金流收入,好让长线底仓有源源不断的子弹。
至于长线,不要担心基本面,企业的价值是以纸币来计价的。信用货币时代,几乎不会有通缩,即便有,也是暂时现象,因为印钞机工作效率可比商品生产效率高太多了。
长期看,哪怕企业经营没有更好,但它的收入和利润也会增加,因为纸币是贬值的。这是股票市场长期向上的原因之一。
最后,跟大家聊聊全球化。
以前的全球化是,我生产汽车,你做电脑,他做农产品,大家一起互相贸易交换。现在的全球化是,你设计研发一辆汽车,我来生产零部件,他负责组装,大家协作生产出一辆汽车。
中美就是这样的关系,美国创新,中国生产,全球销售。美国的创新能力与中国大规模制造能力结合,创造了奇迹。
美国擅长的是“从0到1”的创新,中国擅长的是“从1到N”的大规模制造,我们可以迅速把一项技术落地,然后凭借庞大的市场和组织能力,把产品卖成白菜价。
为什么美国创新出东西,不自己生产呢?
其中有个原因是,为了确保创新效率,美国的大公司必须把生产流程外包出去,不能放在自己手里。如果自己手里有生产线,一大堆固定资产,它的转型成本就会非常高,这样会严重拖累创新的效率。外包生产,是创新的需求。
顺便科普个名词:特里芬难题。即如果要维持美元霸权,就必须向外输出美元,去换其他国家的产品;如果要维持世界工厂的地位和其他国家对美元的信心,就必须输出产品,去吸收其他国家的美元。
最终,美国选择了美元霸权,也代表着美国经济与本土制造业脱钩。如果美国工业化,成为贸易顺差国,就会吸干全球流动的美元,引发美元霸权的崩塌。
特里芬难题是美国外包生产线的另一个原因。哪怕不要中国来生产,也要其他国家生产。
下图是经典的微笑曲线,我们一直赚的就是附加值最低的钱,后来这些年才逐渐向中高附加值去迈进,而很多低附加值的产业都转移到东南亚等地去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e8dee568e5ac6fb31a7d17b3a66ced2.png)
比如,现在到各大购物中心去看,一楼几乎都成了新能源车的展厅,这种变化也就是近两三年的事。前段时间,马斯克接受采访时说,未来汽车公司的前10名,将是特斯拉和9家中国汽车公司。
这也说明,咱们的确在做附加值更高的事,但那种“0到1”的创新还是少。这是历史造成的差距,需要时间去弥补,不要把这种落后归咎于当下的人。
做投资,选择公司时,也最好选择微笑曲线两端的高附加值企业,避开中游低附加值,赚辛苦钱的公司。
晚安~
作者:布衣书生 自媒体:复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