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时期病逝的
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门神之一,早年跟随刘武周,投降李世民之后不受信任,但是在洛阳单骑救主,逐渐赢得信任,大放异彩的时刻是玄武门之变时候射杀齐王,包围李渊住处,逼迫册封李世民民为太子。
也因为这个大功,逐渐得意忘形,在皇帝一次宴席上,老将军一言不合,拳打宗室任城王李道宗招致李世民的指责,感觉害怕的尉迟恭方才收敛,在家颐养天年。显庆三年,尉迟恭病逝。
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李渊起兵的时候投奔,担任先锋攻入长安,生擒隋将屈突通。这人非常有趣,隋炀帝征高丽时候为了不参军杀了耕牛故意坐牢,而唐太宗征高丽时候,作为前军大总管力战有功。永徽元年病逝。
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也就是程咬金,早年李密的大将,投奔王世充后再次投唐,多有战功,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武将,多次征讨突厥,对阵贺鲁时候因为杀降被免官,死于麟德二年。
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这人也是个奇人,早年就是李渊的亲信,留守太原时候被俘,在刘武周监狱中还得到独孤怀恩打算谋反的消息,派人通知李渊。贞观初年出使突厥,负责安抚突厥情绪,而后派李靖攻打,得到情报的李靖奇袭牙庭,唐俭自己逃脱。显庆元年病逝。
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本名徐世勣,被赐姓李,这人履历也很丰富,早年是翟让部下,后来成李密亲信,李密投降唐朝之后,自领一军的他以李密部下的身份投降唐朝,随后参与了几乎所有唐朝的大战役,唐高宗灭高句丽第二年病逝。
死于非命的
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这是李治继位的最大推手,李治即位之后大权在握,冤杀吴王李恪,但是后来成了李治集权的牺牲品,在废立皇后一事上和皇帝针锋相对,显庆四年,遭武则天迫害被罢官、流放而后自杀。
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本来瓦岗军属下,后来投唐,受到李世民的信任,在宣武门之变前,因为替李世民工作而被齐王检举谋反,受到严刑逼供,李世民即位之后封长平郡公,授怀州总管。在侯君集谋反之前检举过对方,受到李世民嘉奖,贞观二十年,再次被人检举谋反,证据确凿,随即被处死。
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这也是个造李世民反的主,早年跟随李靖灭吐谷浑,而后担任主将灭高昌,因为私吞高昌战利品被弹劾,于是记恨李世民,在李世民诸子争位中支持太子李承乾,打算病变杀死李世民拥立李承乾,事情败露被处死。
这24人中,有16位在李世民之前善终,两个李世民时期涉嫌谋反被杀,还剩6个在李治时期5个善终,一个排名第一的国舅长孙无忌被诬告谋反自杀。
另外武则天废黜李显的时候,李勣的孙子李敬业在扬州起兵以保护李唐江山的名义起兵反武,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写了一份檄文,海内震动,但是因为李敬业的错误决策迅速失败。而后武则天剥夺李勣的赐姓和官爵。
算下来,有21人善终,三人都因谋反罪名死于非命。总体来说,李唐对待功臣很不错了。
真好,为毛李唐就没出个将二代了?我为你家打了天下,只要你没杀我,就算很好了!这是什么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