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海平方
青岛的城市格局因山海地形特质和历史发展脉络,未能形成“环状”扩张,而是以“沿海-后海-内陆”为轴线纵深延展。沿海地带依托黄金岸线形成发展主轴,内陆区域则承载产业转移外溢。
“前海是面子,后海是里子,内陆过日子”

图片源自网络,如侵请联删
/
最优区域:前海市南区、西海岸东部(唐岛湾至灵山湾)、崂山区东部
市南区:行政中心、文旅核心区、总部经济、现代金融
西海岸新区:自贸区、文旅影视(薛家岛风景区+东方影都)、海洋经济、国际会展。
崂山区:金融聚集区、海洋科技、信息技术



上述三区依山傍海,生态资源稀缺性突出,土地开发多以高端住宅、商业综合体为主。拥有历史遗产保护、文旅与高端产业三重优势,聚焦高附加值产业,使前海区域成为青岛城市的价值制高点。
/
次优区域:后海市北西部、李沧西部、胶州东部、红岛+白沙河
市北:国际航运中心、邮轮文旅、RCEP
胶州(上合核心区):上合示范区跨境贸易、国际文旅、胶东机场、物流枢纽
李沧:青岛北站TOD综合枢纽
红岛+白沙河:红岛站、会展经济、渔业、北岸副中心



上述区域依托胶州湾港口经济带与铁路枢纽崛起,随着青岛钢铁厂、纺织厂、四方机车厂等老工业基地的外迁,该区域正处于"退二进三"转型期,并通过改造升级为产城融合片区,是城市更新重点区域之一。
/
一般区域:内陆各城区内陆、城阳(除红岛、白沙河外)、即墨、莱西、平度
城阳:轨道交通产业、低空经济、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
即墨:汽车制造、纺织服装、渔业
莱西、平度:农产品加工、通用航空



上述土地资源丰富但开发分散,主要以高端制造业、传统制造业、农业与县域经济为主。2017年即墨撤市设区后加速融入主城,但因历史欠账导致基础配套薄弱,产城融合度较低。
/
前海“颜值经济”吸引全球目光,
后海“硬核产业”支撑城市筋骨,
内陆“制造基地”夯实发展底盘。
/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欢迎点赞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