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大黄蜂”战机在红海蹊跷被击落,美海军称是自家巡洋舰“误击”,而胡塞武装却高调宣布“击落”战果,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真相?美军“误击”一说,又是在掩盖什么?

12月21日,美国海军对外宣称其“葛底斯堡”号巡洋舰在执行任务期间,因识别错误,意外击落了一架隶属于“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的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两名飞行员弹射逃生。美方声称此事件为“误击”,可是这个说法站得住脚吗?恐怕未必。胡塞武装随后声明称该战机系其击落,并表示这是对美军空袭行动的反制。真相究竟如何,当前还是各执一词。
“葛底斯堡”号作为一艘服役超过30年的老舰,在2015年经过现代化改装,升级了雷达和“宙斯盾”作战系统。按照美军的说法,该舰配备的AN/SPY-1 A/B多功能雷达和AN/SPS-49对空搜索雷达足以应对各类空中威胁。从技术层面来看,战机与无人机或导弹在雷达屏幕上的差异应当是显而易见的。更何况事发时,“葛底斯堡”号与“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各舰艇之间保持着无线电通讯。在这种情况下,仍发生此类事件,多少有些匪夷所思。让人不得不怀疑美军是否真的具备精准识别目标的能力。这种质疑并非没有根据,毕竟美军的“强大”更多存在于好莱坞的影视剧和新闻媒体的渲染中。

也门胡塞武装使用的导弹和无人机,多为伊朗制造或苏联时期遗留的旧式武器。这些装备的技术水平与美军现役装备存在明显差距,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实。但偏偏就是这些在美军眼中“落后”的武器,却让美军在实战中接连受挫。美军在红海地区的军事行动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五角大楼理应对胡塞武装的作战能力有充分了解才对。在这种情况下,仍发生“超级大黄蜂”被击落的事件,只能说明美军的情报搜集和战场感知能力可能被严重高估。或许美军从未真正重视过胡塞武装这个对手,他们的傲慢与偏见蒙蔽了双眼。换言之,美军引以为傲的科技优势,在实战中似乎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这起事件中还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据美国媒体报道,胡塞武装的导弹和无人机来袭时,留给美军航母战斗群的反应时间仅有短短几秒钟。这也就意味着美军必须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完成锁定、发射并击落的步骤。这对美军的反应速度和作战系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反过来看,这也说明美军的雷达系统可能存在探测距离不足的问题,无法在“安全距离”外发现目标。倘若情况果真如此,美军长期以来宣扬的“绝对优势”恐怕只是一句空话。美军的真实战力或许远没有他们自己吹嘘的那般强大,其装备体系可能也存在许多不为人知的缺陷。

此次事件,无论是“误击”还是“被击落”,对美国而言都是一次不小的打击。损失一架价值近亿美元的先进战机,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损失。更重要的是,这次事件暴露了美国军事实力可能存在的短板。美军在红海地区的军事行动,原本是为了维护其地区利益,结果却意外地暴露了自身实力不济的窘境。一定程度上,这或许会对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布局产生一些影响。值得注意的还有,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美军与胡塞武装的交锋中并没有占到太多便宜,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双方实力的相对平衡,而不是美方所宣扬的绝对优势。
胡塞武装方面宣称对此次事件负责,他们表示使用了8枚巡航导弹和17架无人机对美军航母战斗群发动袭击。如果胡塞武装的说法属实,那这起事件的性质将彻底改变。这意味着胡塞武装的军事实力可能远超外界的估计,甚至已经具备了威胁美军先进战机的能力。如果美军的先进战机真的被胡塞武装用相对落后的武器击落,那么这将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它可能将改写人们对现代战争的认知。这种可能性并非完全不存在,毕竟现代战争早已不是单纯的武器装备的比拼,战术运用、情报支持、人员素质等都可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大黄蜂”战机折翼红海,究竟是美军自己“摆乌龙”,还是胡塞武装创造了“奇迹”,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这起事件对美军造成的负面影响是真实存在的。它让人们开始质疑美军的真实战力,也让人们看到了美国霸权主义的虚弱一面。中东地区,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或许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胡塞武装的崛起,也给所有敢于挑战霸权主义的国家和组织树立了一个榜样。说到底,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走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应该由这个国家自己的人民来决定。美国作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应该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而不是一味地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归根结底,这次事件的发生,或许是美国长期奉行霸权主义政策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试图用“误击”掩盖真相,损害的是美军的声誉,暴露的是能力的不足。“宙斯盾”的光环阻挡不了反霸权的决心,反而会自乱阵脚,把实力地位当成维护霸权的遮羞布,才是美军战斗力下滑的真原因。
信息来源:
《也门胡塞武装称击落一架美军F-18战机》 2024-12-22 环球网

信息来源:
《外媒:美军巡洋舰错误击落一架美军战斗机,两名飞行员被迫弹射逃生》 2024-12-22 环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