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四次对华“掀桌子”,中方果断将订单转向南美,有何缘由? 面对美方步步施压,中方又是如何应对的? 这招“釜底抽薪”究竟高明在哪?

近段时间以来,中美关系的风向标可谓是复杂多变。 就在 12 月下旬,拜登当局接连出招,竟四次针对我们发起了“挑桌子”的行为。 这番操作,让人不禁感叹,美国方面似乎又一次站到了对立面。 而我们呢?面对如此压力测试,自然不会坐视。 果断的一招“釜底抽薪”,大量订单被迅速转移到了南美国家,尤其是巴西和阿根廷,这一动作可谓迅速且坚决。
先是那份所谓的 2025 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在 12 月 23 日被拜登签字通过。 这份高达约 8950 亿美元的军费支出方案,说是维护国家的安全,实际上却充斥着所谓的“威胁”调子,还干预了纯属内部事务的问题。 尤其是,它还特地将一些为咱们的通讯企业提供产品服务的公司也包含进黑名单里。 还有12 月 22 日,拜登当局开始瞄准传统芯片,企图阻止咱们的半导体行业在全球市场中扩大占有率。 他们担心,假如失去了控制,就连洗衣机这样的日常用品市场都会被咱们主导。

别以为这样就完了。 就在 12 月 18 日,美国防部还发表了一份关于军事力量的年度报告。 这份长达 166 页的文件,从战略、部队能力到资源技术等六个方面,对咱们进行了所谓的“评估”。 当然了,这无非又是一次借机大肆宣扬所谓“威胁”的老套路,试图从各方面限制咱们的战略资源,这也就意味着美国不希望我们在这些领域取得优势地位。 更过分的是,美国的沙利文竟然公开要求咱们在它和一些国家之间做选择。 在他看来,我们与他国的正常合作关系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战略错误”,只有听他们的话,才能继续发展。
面对这些一而再,再而三的行为,咱们这边的态度非常明确。 中方外长之前在一场外交研讨会上已经说得很清楚,我们愿意保持对话、管控分歧、增信释疑、拓展合作,寻求两国间的正确相处方式。 不过,前提是必须尊重我们的核心利益,坚决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打压行为发生。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大量订单转移至南美,显然是一记有力的回击。 之所以采用这个方式,是因为这充分说明:任何想要通过经济施压迫使我们屈服的做法,终究都是徒劳。

在此之前,巴西就已经是我国玉米等产品的主要供应国之一。 随着 2024 年前 10 个月的数据显示,巴西在供应总量中的占比达到了五成。 很明显,这对于粮食安全来说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同时,阿根廷也得到了对华出口玉米的批准,这无异于进一步强化了南美在粮食贸易中的地位。 可以肯定的是,阿根廷会抓住这个宝贵机会。 对阿根廷而言,这次对华出口玉米的绿灯亮起,相当于给他们推进经济重建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按照美国的说法,选择多元化供应渠道,分散风险,这原本就是保障经济韧性的常规操作。 说得简单点,这本来就无可厚非。 因此,在长期贸易关系上做出相应的战略性调整,也就顺理成章了。 美国不断挑起事端,我们为了规避风险,适当调整也是情理之中。 从这一点上不难看出,这也是一种未雨绸缪的准备。 毕竟,他们那边即将上台的新掌权者,之前就放出话来,上任后或许会对咱们的商品采取额外的限制性措施,那么这些额外的负担,最终都将可能转嫁到美国消费者身上。

当然了,事情至此,我们也没有停止对话的脚步,仍旧保持着开放的沟通渠道。 换言之就是,我们始终在寻求建立健康稳定的贸易关系。 可假如一再破坏,损害了我们的正当权益,那么我们必定会有更多的反制措施。 随着我们与南美的合作加深,特别是阿根廷与巴西开始大量对华出口粮食,那么或许意味着一个崭新的贸易格局正在形成,而且这大概率将有利于南美国家,尤其是对中方贸易国有利,而对于美方自己将是不利的。 期间美国自己对中方的打击最后会反噬自身。
总的来看,核心原因很简单,美国自以为依靠强大的综合国力,就能迫使别国服软,却忽略了当今早已是多元化发展的时代。 一味打压,并不能换来预期的结果,反而或许会促使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加速形成。 而对于我们,之所以能够采取“釜底抽薪”式的策略,也恰恰证明了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应对外部压力时的策略选择。

目前局势已然明朗,美国方面如此行事,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试图维护其在国际贸易关系中的优势地位,并限制我们在经济等领域的崛起。 不过,我们的应对策略显然更为巧妙,通过市场手段来实现目标,彰显了作为一个大国的谋略与定力。 随着这一策略的实施,可以说,那些企图通过打压限制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做法,恐怕难以获得预期效果。 毕竟,这种行为损害的,是互惠互利的原则。 从根本上看,大家早已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只有共同繁荣才能长久受益。
信息来源:
《美国玉米不香了!南美两国瞄准对华商机》 2024-12-24 ·参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