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社会性起源与茶的发现利用者,主要来源于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茶的发现利用者
素来有许多传说,其中有两个最为经典
上古神农氏
据《茶经》记载-神衣本草经:“神衣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神农是我国上古时期一个对中华民族贡献颇多的传奇人物,他发明了衣耕技术与医术,制定了历法,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传说神农一生下来就是个“水晶肚”,几乎是全透明的,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见,还能看得见吃进去的东西,而且一旦吃到有毒的食物肠子就会变黑。古时人们经常因乱吃东西而生病,甚至丧命。为此,神农氏就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天伤之命。
有一天他吃了72种有毒的植物,肠子变黑了,后来又吃了另一种叶子,竟然把肠胃里其他的毒都解了。神农就把这个东西叫做荼(早期写“茶”为“荼”,意为我们现在所说的茶),这就是“神农尝百草,得茶而解之”的传说。可见,茶最早是被作为药用而引人的,具有很强的解毒功效。
六朝达摩祖师
《大英百科全书》里面记载的“达摩禅定”的故事。
传说六朝时期达摩自印度来到中国,立下九年面壁禅定的誓言,前三年达摩如愿以偿,但终因体力不支以至于熟睡,醒来后达摩怒极割睑。不料被割下的眼皮竟生出小树,枝叶繁茂,将树叶置于热水中浸泡饮后,且消睡。最终达摩兑现了九年禅定的誓言,个说暗哈了茶具有提神的功效,符合茶的药用价值,但故事发生在六朝,时间太短,不符合事实.
茶闻于世的宣传者
周朝鲁公旦
周朝之时。鲁公旦做了一部字书《尔雅·释木》,有“槚,苦茶”的记载(“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而《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对古代词汇进行官方规范解释的语义分类词典。
唐朝以后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经典之一,为儒生读经的重要工具书。故茶经记载,茶由此记载而为广为人知是闻于鲁周公。
唐朝陆羽《茶经》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是描述陆羽的茶经问世,茶道盛行的概况。
陆羽在公元758年,写了一本《茶经》,这是一部兵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因为这部书,茶才真正成为“茶”。茶字之前有很多写法,有、“荼”、“荈”、“槚”、“蔎”、“诧”、“茗”等等。“茶”字是这是对一片树叶的统一定义,茶被独立出来了,有了饮茶的形式。
陆羽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他把茶的饮用功能固化下来,把它的食用功能和药用功能弱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