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称:防风(辛温解表药)
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须根,晒干。切厚片生用。

【产地分布】主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等地。
【生境分布】生于草原、丘陵和多古砾山坡上。野生于丘陵地带山坡草丛中,或田边、路旁,高山中、下部。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湖南等地。
【古代炮制方法】防风:除去残茎,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炒防风:取防风片,置锅内微炒至深黄色,取出放凉。
【现代炮制方法】 1.除去残茎,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2.炒防风:取防风片,置锅内微炒至深黄色,取出放凉。
3.炭制:取防风片置锅内,用中火炒至外呈黑色,内呈黄褐色为度。喷洒清水适量,灭尽火星,取出,晾一夜。
4.蜜炙:取防风,加蜜炒至蜜被吸尽,放冷即可。每防风片1kg,蜂蜜0.3kg。
【饮片性状】本品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灰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有的可见横长皮孔样突起、密集的环纹或残存的毛状叶基。切面皮部棕黄色至棕色,有裂隙,木部黄色,具放射状纹理。气特异,味微甘。

【质量标准】水分 不得过10.0%(通则0832第二法)。总灰分 不得过6.5%(通则2302)。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1.5%(通则2302)。
【性味与归经】辛、甘,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能】解表祛风,胜湿,解痉。
【主治】(1)本品能散风寒,其性甘缓不燥,善于通行全身,是一味祛风的要药。常与荆芥、羌活、前胡等配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如荆防败毒散。
(2)祛风湿而止痛,适用于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风寒湿痹,常与羌活、独活、附子、升麻等配伍,如防风散。
(3)有祛风解痉之效,但力量较弱。常配天南星、天麻等,治疜破伤风。
【用量】马、牛15~60g;驼45~100g、羊、猪5~15g;犬3~8g;兔、禽1.5~3g。
【注意】阴虚火旺及血虚发痉者忌用。。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香豆素、色原酮、、多糖、有机酸等。
【药理研究】(1)煎剂和浸剂有解热、镇痛作用。
(2)新鲜汁对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煎剂对志贺菌、溶血性链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