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能丰富我们的内心,心理学能帮我们了解内心。
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 5 本超厉害的心理学好书。
要是你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这些特别有用的心理学知识,绝对能帮上大忙!
1、《人的自我寻求》
作者:罗洛·梅 豆瓣评分:9.2

要是有人问小编,
人这一辈子,什么修行最重要?
小编准会说,
是打造一个强大的自己,有个稳稳当当的内心。
现在这时代,变得越来越复杂,
要是自己不够强大,
外面有点风吹草动,就可能让你焦虑、迷茫,
甚至一步步走向堕落。
美国那位存在主义心理学之父罗洛・梅写的这本书,
给出了一整套实实在在能用的心理学办法,
教你怎么建立起一个真实、完整的自我,
不再依赖别人。
书里好多观点,让小编一下子就想通了,
比如说,
建立自我不是自负,也不是过度的自省,
而是搞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真正自如地掌控自己的身体和灵魂!
这本书就像个指南针,
能帮每一个在这大时代里迷了路的人,
找到属于自己该走的那条路 。
2、《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作者:罗杰·R.霍克 豆瓣评分:9.2

这本书特别有意思,
在今天推荐的 5 本书里,它可能是最容易让人读下去的。
因为书里讲的,
全都是心理学发展史上那些特别有名的实验。
像让人惊掉下巴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还有真正对理解人性有突出贡献的实验,都在其中。
比如罗森汗做的精神病院实验,就有惊人发现:
当一个正常人被迫进入精神病院,
医生根本没办法把他和真正的精神病人区分开。
兰格和罗丁做的疗养院实验也发现,
要是一个人对自己有更强的责任感,
他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会大大提升。
书里的每一项研究,都是一次深入探索人性的旅程。
小编认为,读完这本书,
收获的可不只是心理学知识,
还能让你对自己和他人,有全新的认识 。
3、《狂热分子》
作者:埃里克·霍弗 豆瓣评分:8.8

在群体心理学的探讨领域,
这本书和《乌合之众》一样,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作者埃里克・霍弗被称作 “码头工人哲学家”。
他没走常规的学术道路,还亲身参与了很多革命运动。
他对 “乌合之众” 的剖析,那叫一个独特且深刻,
把学院派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他点明,不是所有人都向往自由,
底层人群实际上更不在意自由,反而渴望融入集体。
在集体里,他们能找到自我价值的替代物,
暂时忘掉生活的迷茫和对未来的不安。
所以,越是那些无力改变命运的失败者,
就越把希望寄托在集体上,盼着借集体的力量重塑世界。
小编看书的时候忍不住感慨,
群体简直就是疯狂与理性交织的矛盾体!
要是你感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在群体中慢慢被同化了,
这本书就是你最需要的清醒良药 ——
帮你保持独立思考,不被群体的洪流卷走 。
4、《欲望的演化》
作者:戴维·巴斯 豆瓣评分:8.5

爱情究竟是什么?
诗人和小说家,常用华丽辞藻赞颂爱情的纯真与伟大。
但心理学家会直接点明 ——
爱情,其实是繁衍欲望催生的衍生品。
男女择偶存在差异,这是人类在进化中的本能反应。
而男人的本质 ——
坦率地说,就是有花心的一面。
翻开这本书,
你会看到对爱情理性又冷峻的剖析,例如:
最原始的爱情,就是一场资源的交互;
男人需要女人提供繁衍价值,所以他们偏好年轻貌美的另一半,因为能生;
女人需要男人提供安全感,因此她们偏好男性拥有更多的资源和地位。
除此之外,
书中还会教你怎样运用心理学知识吸引异性,
以及如何寻觅一段长久的感情。
当你看惯了从文学角度解读的爱情,
不妨偶尔转换视角,
说不定能让你离理想中的爱情更近一步 。
5、《偏见的本质》
作者:戈登·奥尔波特 豆瓣评分:8.3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不要怀有偏见。
可在互联网环境里,偏见与标签简直无孔不入。
地域歧视、男女之间的矛盾,还有不同圈层的鄙视链,
追根究底,都是 “偏见” 引发的。
那人类为啥会产生偏见,又要怎么打破偏见呢?
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戈登・奥尔波特研究发现,
人类产生偏见的原因五花八门 ——
可能是你自己的认知偏差,可能是外界社会的舆论煽动,
也可能受到某些刻板印象的影响……
但打破偏见只有一个办法 ——
去接触那个让你产生偏见的事物或人。
直至今日,这个 “接触理论” 在学术界依旧影响巨大,
也让小编深受触动 ——
不管什么事,只有选择正视,才能避开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