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烽火再燃。彼时仅仅距离宋金议和过了一年,南宋的百姓还未享受来之不易的和平,兵戈又再度兴起。那年,金兀术撕毁合约,率军十余万占领了开封。之后又马不停蹄地挥师南下,沿途的宋军纷纷望风而降。金兀术踌躇满志,誓要一举击垮宋廷。
然而,在金军的必经之地——顺昌,早已有人做好了誓死抵抗的准备。这座小小的城内,在一名将军的动员下,已是全民皆兵:男子都披坚执锐登上城墙,而妇人则在后方磨砺刀剑。
城中这名带动了大家决心抗金的南宋将军,就是新任的东京副留守:刘锜(1098年——1162年2月25日)。
初出茅庐,不惧强敌刘锜出身西北将门,其父亲刘仲武为泸川军节度使。因他长得俊秀貌美,通晓兵法与五行之术,后来领兵治军时被人称为“儒将”。而且,他有一手令其父亲都啧啧称赞的弓法。史书载他年轻时和父亲一同征战,有一次见到军营中有一口装满水的水缸。突发奇想的他一箭射在水缸上,破了一个洞后流水如注。他再次弯弓,用再次射出的箭刚好堵住那个破洞。众人看后赞叹不已。
建炎元年(1127年),宋高宗即位,当时南宋边境烽火连绵。为了巩固西北一带的边防,他特地录用刘仲武的后人。刘锜因此受到高宗接见,并得到了他的赞赏。由此他出任陇右都护,抗击西夏。到任后刘锜作战勇敢,连战连捷,仅仅三年时间便让西夏人对他心生畏惧。“刘锜,字信叔,德顺军人,沪川军节度使仲武第九子也。美仪状,善射,声如洪钟。尝从仲武征讨,牙门水斛满,以箭射之,拔箭水注,随以一矢窒之,人服其精。宣和间,用高俅荐,特授阁门祗候。高宗即位,录仲武后,锜得召见,奇之,特授阁门宣赞舍人,差知岷州,为陇右都护。与夏人战屡胜,夏人儿啼,辄怖之曰:‘刘都护来!’”可谓与三国时的张辽不分高下。
建炎四年(1130年)金军渡江受挫,遂转战陕西一地。当时赵构见金军方向一转,便命张浚在陕西发动攻势。领命后他集结宋军主力五路大军,想在陕西富平和金军决一死战,谁能料到这是一场大败。当时刘锜没在前线,而是在后方留守渭州。宋军战败后,慕洧在庆阳叛变,进攻环洲。焦头烂额的张浚便令刘锜前去救援。他怕金军会偷袭渭州,于是留下部将守卫此地。跟随刘锜一同前去救援的,只有李彦琪。未能想到的是,金军的攻势会如此之快。这边的战役还没结束,金军已经兵临渭州城下。为了保卫后方,留下李彦琪镇守环洲,他本人则率精锐回援。就在他前脚刚离开的时候,渭州已被金人攻下。不得已,他命令部下退回德顺军,而那个李彦琪却直接叛变投敌了。“浚合五路师溃于富平,慕洧以庆阳叛,攻环州。浚命锜救之,留别将守渭,自将救环。未几,金攻渭,锜留李彦琪捍洧,亲率精锐还救渭,已无及,进退不可,乃走德顺军。彦琪遁归渭,降金。锜贬秩知绵州兼沿边安抚。”
刘锜
可以说,在当时溃散的宋军当中,刘锜也是独木难支。也正因此,刘锜在心中埋下了一颗复仇的种子。在那十年后,刘锜终于在顺昌再一次遇到了这帮敌手。
君子报仇,十年未晚富平之战后,刘锜因部下叛逃被降职,由此蛰伏十年。在此期间,因为金军始终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不得不暂时与南宋议和。绍兴十年(1140年),金国声称会将开封、河南和南京归还给南宋。镇守西北,沉寂多年的刘锜被任命为东京副留守,率军前往接收开封。
当刘锜率军来到涡口时,忽然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情。当时他的部队正在扎营,准备吃饭。突然天上一阵大风,竟吹得一顶帐篷拔地而起。刘锜看到后,心中有不妙的预感,这似乎是上天催着他们拔寨前行。于是他下令部队,日夜兼程,赶往开封。“十年,金人归三京,充东京副留守,节制军马。所部八字军才三万七千人,将发,益殿司三千人,皆携其孥,将驻于汴,家留顺昌。锜自临安溯江绝淮,凡二千二百里。至涡口,方食,暴风拔坐帐,锜曰:‘此贼兆也,主暴兵。’即下令兼程而进,未至,五月,抵顺昌三百里,金人果败盟来侵。锜与将佐舍舟陆行,先趋城中。庚寅,谍报金人入东京。知府事陈规见锜问计,锜曰:‘城中有粮,则能与君共守。’规曰:‘有米数万斛。’锜曰:‘可矣。’时所部选锋、游奕两军及老稚辎重,相去尚远,遣骑趣之,四鼓乃至。及旦得报,金骑已入陈。锜与规议敛兵入城,为守御计,人心乃安。召诸将计事,皆曰:‘金兵不可敌也,请以精锐为殿,步骑遮老小顺流还江南。’锜曰:‘吾本赴官留司,今东京虽失,幸全军至此,有城可守,奈何弃之?吾意已决,敢言去者斩!’惟部将许清号‘夜叉’者奋曰:‘太尉奉命副守汴京,军士扶携老幼而来,今避而走,易耳。然欲弃父母妻子则不忍;欲与偕行,则敌翼而攻,何所逃之?不如相与努力一战,于死中求生也。’议与锜合。锜大喜,凿舟沉之,示无去意。置家寺中,积薪于门,戒守者曰:‘脱有不利,即焚吾家,毋辱敌手也。’分命诸将守诸门,明斥堠,募土人为间探。于是军士皆奋,男子备战守,妇人砺刀剑,争呼跃曰:‘平时人欺我八字军,今日当为国家破贼立功。’时守备一无可恃,锜于城上躬自督厉,取伪齐所造痴车,以轮辕埋城上;又撤民户扉,周匝蔽之;城外有民居数千家,悉焚之。凡六日粗毕,而游骑已涉颍河至城下。壬寅,金人围顺昌,锜豫于城下设伏,擒千户阿黑等二人,诘之,云:‘韩将军营白沙涡,距城三十里。’锜夜遣千余人击之,连战,杀虏颇众。既而三路都统葛王褎以兵三万,与龙虎大王合兵薄城。锜令开诸门,金人疑不敢近。”他们只好用弓箭远远地射击,但遭到宋军强大的弩箭反击。此后几晚,金军又接连受到夜袭。就这样,金兵三万大军围着这座小城整整数日却毫无战果。
金兀术听说了部下止步不前,怒不可遏。于是他亲自率领金军主力杀向顺昌。当金国大军气势汹汹杀来时,宋军突然派出一小支侦察小队。金军轻而易举地俘虏了当中的两人。审问之下,这两人对金兀术说:“守将刘锜是个只会吃喝玩乐的花花公子。”
殊不知,那两人是刘锜特地安排透露假情报的。“锜募得曹成等二人,谕之曰:‘遣汝作间,事捷重赏,第如我言,敌必不汝杀。今置汝绰路骑中,汝遇敌则佯坠马,为敌所得。敌帅问我何如人,则曰:“太平边帅子,喜声伎,朝廷以两国讲好,使守东京图逸乐耳。”’已而二人果遇敌被执,兀术问之,对如前。”不知中计的金兀术就这样带着士兵,匆匆来到顺昌城下草率地发起进攻。在另一边,宋军却以逸待劳,轮番上阵,一点一点消磨金军的体力。很快金军就支撑不住,只好安营扎寨,打算休息一下。
顺昌之战示意图
炎热的天气使得士兵和马匹都非常口渴,金兵纷纷从颍河打水饮用。谁知刘锜早已在河水、草地中下了毒。“锜遣人毒颍上流及草中,戒军士虽渴死,毋得饮于河者;饮,夷其族。”这使得金军大量士兵病倒,马匹也站不起来。就在这时,宋军又屡屡派出部队前来袭扰。他们甚至打到了金兀术所在的营寨,连他的亲卫牙兵也损失惨重。金兀术又派出重骑兵,宋军就用大斧砍马脚、杀得“铁浮屠”铩羽而归。金兀术用尽浑身解数,仍然吃不下一个小小的顺昌城,军队士气低落到极点。此时粮草渐渐不支,无奈之下他只得下令撤军。于是刘锜带领不到两万人的部队,活生生逼退了金国十万大军,使得金军灭亡南宋的梦想化为泡影。
刘锜以二万之兵,在平原小城,大败金兀术十余万精锐骑兵,创造了古代军事史上的奇迹。
这是南宋和金作战的第三次大捷,首创了在平原地区击败金军的记录,金军“自言自入中原十五年,尝一败于吴玠,以失地利而败;今败于刘锜,真以战而败”。金人此战败得心服口服,不得不承认,“自过南朝来,十五年间,无如此战,必是外国起鬼兵来,吾辈莫敢当也”。
顺昌大捷,南宋朝野为之振奋,在顺昌大捷的鼓舞下,此后的两个月中,宋军各路军马连续取得了二十多场大小胜利,收复了许多名城重镇。但宋廷无意北进,金人也无力南侵,第二年,双方签订了“绍兴和议”,宋金对峙的局面至此形成。“是役也,锜兵不盈二万,出战仅五千人。金兵数十万营西北,亘十五里,每暮,鼓声震山谷,然营中喧哗,终夜有声。金遣人近城窃听,城中肃然,无鸡犬声。兀术帐前甲兵环列,持烛照夜,其众分番假寐马上。锜以逸待劳,以故辄胜。时洪皓在燕密奏:‘顺昌之捷,金人震恐丧魄,燕之重宝珍器,悉徙而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故议者谓是时诸将协心,分路追讨,则兀术可擒,汴京可复;而王师亟还,自失机会,良可惜也。七月,命为淮北宣抚判官,副杨沂中,破敌兵于太康县。未几,秦桧请令沂中还师镇江,锜还太平州,岳飞以兵赴行在,出师之谋寝矣。”
作为一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刘锜生不逢时,虽战功卓著,却屡次受到张俊、杨沂中等人的排挤中伤,但他仍以国事为重,国难当头,义无反顾地挑起保卫国家的重任。他在抗金生涯中,除形势不利而主动退兵外,大多战胜。在“中兴十三处战功”中,除了顺昌大捷,还有他指挥的柘皋之战和皂角林之战。而顺昌大捷从战争规模、杀敌数目、影响和意义来看,都是其他战功不能比拟的,所以说顺昌大捷当为“中兴第一功”。
廉颇老矣,抱憾离世顺昌之战后不久,宋军本可乘胜追击。就在这形势一片大好之时,宋金再次议和。南宋朝廷为了表示诚意,将岳飞等人夺去兵权。眼看着自己的同僚一个个遭到奸臣的陷害,刘锜也心灰意冷主动放弃军权。
白驹过隙,当初意气风发的白面小生已年过花甲。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完颜亮又一次云集60万大军准备南侵。此时的南宋已无多少旧将。危机时刻,刘锜复出再掌兵权。经历多次交手后,金军看到刘锜的旗帜就害怕。以至于完颜亮这次不得不亲自领兵,直面这位两鬓斑白的对手。“金主亮之南也,下令有敢言锜姓名者,罪不赦。枚举南朝诸将,问其下孰敢当者,皆随姓名其答如响,至锜,莫有应者。金主曰:‘吾自当之。’”
已经63岁的刘锜威风不减当年:在皂角林之战中,他率部下击败金军。可惜其他将领毫无斗志,使金人乘机进军。一时间形势非常不利,他不得不退守江南。“八月,锜引兵屯扬州,建大将旗鼓,军容甚肃,观者叹息。以兵驻清河口,金人以毡裹船载粮而来,锜使善没者凿沉其舟。锜自楚州退军召伯镇,金人攻真州,锜引兵还扬州,帅刘泽以城不可守,请退军瓜洲。金万户高景山攻扬州,锜遣员琦拒于皂角林,陷围力战,林中伏发,大败之,斩景山,俘数百人。捷奏,赐金五百两、银七万两以犒师。先是,金人议留精兵在淮东以御锜,而以重兵入淮西。大将王权不从锜节制,不战而溃,自清河口退师扬州,以舟渡真、扬之民于江之南,留兵屯瓜洲。”祸不单行,此时年事已高的刘锜得了重病。无法继续领兵打仗的他,只好回到镇江休养。
刘锜
宋朝觉得刘锜既然无法领兵,不如就召他回临安,给他个闲差事做好了。“时金之聘使将至。留守汤思退除馆以待之,遣黄衣卒谕锜移居别试院。锜疑洒扫已,且有后命。比下车,粪壤堆积,遂发怒,呕血数升,夜三鼓薨。诏赠开府仪同三司,例外赐其家银帛三百匹两,后谥武穆。”最终,这位抗金名将病情加重,于绍兴三十二年二月初十(1162年)憾然辞世。
刘锜去世后,朝廷给他追赠谥号为“武穆”。而宋朝另一个被追赠谥号“武穆”的,正是大名鼎鼎的鄂王岳飞。可见,对于南宋来说,刘锜的赫赫战功和巨大贡献与岳飞难分伯仲。
刘锜自少从军,戎马一生,连后来的清人邓显鹤也称他“神机武略,出奇制胜”。虽然刘锜抱憾去世,但他心中所怀揣的《春秋》大义却历久弥新。从宋至清末乃至今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奉献出自己的力量。这就是使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千年的民族大义,亦是我们能在神州乐土上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