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解放后职务晋升过快,以副军职授大校,连嘲带哄:不计较收获!

吧唧吧唧聊 2025-04-27 18:32:49

新中国成立后,有一些将领在和平时期晋升反而加速,如李元明。

从资历来说,李元明在1935年参军,土地革命时担任连职,抗战时期从连职提拔为团参谋长,解放战争时从团长提拔旅参谋长、师参谋长。

解放战争的三年里,经历大小战斗不计其数,职务只升一点。反而在新中国成立后,从师参谋长提拔为副师长,参加抗美援朝又提拔师长。

从朝鲜前线回来后,调任高级炮校学习,9个月后,成为炮兵部队干部。炮兵是技术兵种,虽然在战争年代接触过,可并不完全了解,没有系统学习如何指挥、射击等。因为文化有限,学习起来非常吃力,有些人中途退学,他咬牙坚持下来,不仅上课认真,而且利用休息时间,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

1954年,他被任命为东北军炮兵参谋长,炮兵司令部管辖7个炮兵师、7个炮兵学校。1955年,他被提拔为军区炮兵副司令,是副军职。

这一年军队授予军衔,他认为自己是副军职,应该符合将星标准。因为军区炮兵司令部司令、政委、副司令都提名少将名单,可最终上级说他担任副军职时间短,只能是大校。有人故意问他,军炮兵司令部其他都是少将,你是大校有什么感想。

他有想法,但没有向上级汇报,只是写在回忆录当中。对苏联顾问的调侃,他没有直接表现出来,只是连嘲带哄说:我们只重视耕耘,不计较收获。实际上,他的内心认为不公平,尤其少将当中有几位是抗战时期才参军,比自己的资历低,成少将,自己好歹也是老红军,却是大校。

客观来说,他的资历和职务能不能支撑他成为少将?在开国大校当中,很多人与他职务和资历相当,甚至比他好高。很多解放前担任师参谋长、师政治部主任、副师长等干部,在1955年授予将星的不多,大多数被评为大校,在六十年代初,晋升为少将。

军衔的评定不是依据授军衔前的职务,因为那时候很多人的职务都调整了,顶多是参考1952年军队评级标准。如果依据1955年的现职,那军队干部当中符合少将标准太多,符合中将、上将的也绝非后来看到的那些,甚至更多。

虽然在1955年与将星无缘,甚至有一肚子不满意,可在日后的职务晋升,最终在1964年赶上最后一批晋升少将。1965年军衔制度取消,很多将领即便后来提拔到大军区副职、兵团职等职务上,名义上没有成为将军。

1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