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对手?盟友?还是威胁?英国真的想搞清楚

战河过天下门 2023-09-26 13:22:06
教授把英国B BC主持人搞得破防了

高志凯教授接受英国B BC电视主持人的视频真的好看。

老先生用清晰的语言、严谨的逻辑和无可辩驳的事实,直接把英国主持人搞得破防了。

这是一个电视直播采访,英国主持人一上来就问:

高先生,你认为中国是英国的对手?盟友?还是威胁?

高先生没有回避问题,而是直接表明立场、阐述事实、提出观点,最后还给英国人提了一点希望。

首先,高先生开门见山,直接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

中国没有将英国视为对手,而是将其视为可以合作的一个重要的国家;至于英国怎么看中国,这取决于英国的政府和人民怎么看中国。

其次,高先生用一系列事实,向英国说明中英不可能成为对手的事实,尽管事实有点扎心。高先生自问自答地说:

英国怎么会成为中国的对手呢?在哪些方面成为对手呢?新能源汽车?5G芯片?基础工业?AI领域?显然,No,英国在这些方面不具备成为中国对手的实力。

第三,高先生清楚提出自己的看法:

尽管你英国一直把中国当对手,也一直在刻意将自己塑造成中国的对手,以在全世界面前假装自己还是个一流的国家。

但是,我告诉你们一个事实!中国人的眼里根本就没有你的影子;英国想做中国的对手,但很遗憾,现在的你们没有这个实力和资格。

最后,高先生提出一点希望:

英国不必过于高估了自己在全球的实力和影响力,把自己看成是中国的对手;英国人应该学会正确评估自己实力。

英国更应该关注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和中国长期共处,而不是挖空心思,将自己塑造成我们的对手;应该想一想如何与中国长期和平相处,而不是在这里挑拨战争。

“对手?盟友?还是威胁?”很显然,这个B BC主持人是有备而来的。

但高先生的回答直接把搞得没话讲,不知道是不敢再讲什么,还是真的无话可讲。

怎么看这段采访呢?怎么理解英国主持人的问题呢?

实际上,这里面有很多历史上国家心理的纠葛、战略上大国利益的争夺。

英国可是玩政治的老手,曾经把美国玩弄于股掌之间

一个“人”,在单位也好,社会也好,如果你在与不在,都不影响大局,说明你是个无关紧要的人;也说明你在单位里和社会上,只能跟在别人后面。

“国家”也是一样。如果这个国家在世界上可有可无,那他在世界上的地缘争夺中,注定只能是个棋子,永远当不了棋手。

比如韩国,他们把自己当成世界大国,喊出要当“世界枢纽国家”,结果全世界没人关注。

因为世界有他没他基本不会出现大的变化;顶多美国把前线后撤一点而已。

但是,真正的大国就不一样了。

如果世界五常中的一个国家突然没有了,世界格局马上会出现天翻地覆般的变化;因为大国在世界平衡格局中的分量太大了。

实际上,这些道理,英国人是最懂的,他们是现代国际关系学的开山鼻祖,玩得一手好“国际关系”;他们先是把欧洲玩得团团转,后来又把美国玩弄于股掌之间。

西班牙称雄世界之时,英国还在崛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就用自己的婚姻,套住欧洲强国西班牙、法国、沙俄,让这三个国家互生嫌隙,英国坐收渔利。

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后,对海外殖民地实行的就是“控制”加“遏制”:

利用本地势力对本地进行控制,最大化节约英国控制成本;打击遏制影响英国殖民利益的各种力量。

当英国殖民地遍布全球,英国力量已经没法完全控制这么大的范围时,英国采取的是“以点带面”式的控制办法:

占据重要据点,用贸易和金融控制这个据点影响的广大范围。

美国在崛起过程中,就被英国无情打击和封锁过。

英国对美国的封锁之严,一点不亚于今天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

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实力已经超过英国,但世界话语权、规则的制定权、一战后的处置权都还被英国牢牢掌握,美国不得越雷池半步。

英国给美国设置的地位是:美国可以做美洲的区域大国,但不能对大西洋事务有任何非分之想。

而在美洲,还有一个说话很硬的英联邦国家加拿大看着美国;英国一点也不担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打得“强国变弱,富国变穷”;美国也掐准机会加入战团,派出200人的军队到欧洲参战,伤亡人数超过四十三万。

一战胜利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已经超越英国。

美国以为自己用这么大的牺牲,得到如此重要的战胜国地位,自己应该有资格对世界事务亮出“美国意见”。

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美国的十四点意见”来到巴黎,游说小半年,愣是没有让“巴黎和会”接受美国的“意见”;

最后的“巴黎和约”还是按照英国意见通过。

遭受巨大打击的美国暴怒,美国国会一致决定:不接受处理一战事务的“巴黎和约”。

而铩羽而归的美国总统威尔逊,不辞辛劳地在美国各地演讲,消除大家对美国实力的怀疑,几年后积劳成疾、郁郁而终。

实话实说,美国当时提出的“十四点意见”还是比较公平合理的,但英国就是不接受。

这与“意见”本身无关,而与“谁说了算”有关。英国不能容忍自己定下的“秩序”被别人改变。

就像现在的“俄乌战争”,中国提出的“和平方案”,实际上是最公平合理的,“俄乌战争”最后也只能这样结局。

美国和欧洲就是装着看不见,这也与“和平方案”本身无关的;而和美国所谓的“基于规则的秩序”有关:方案应该美国提。

一战结束时,英国军事、经济虽然不如美国,但国际影响还在。

英国和法国、日本是盟友;苏联刚建立、德国已战败、奥匈帝国已解体。美国单枪匹马的,怎么对抗得了英国?

所以,一战后最可怜的“战胜国”是当时的中国:德国在中国的利益被日本英国接手。中国是参战胜利国,结局像“战败国”,参战参了个寂寞。

一战后最窝火的“战胜国”是美国:派200万军队到欧洲,牺牲40多万,结果“为英国做嫁衣”。自己的“意见”被排除在外,派到欧洲打仗的军队也灰溜溜的回国,人数少了40多万。

如果非要说中国和美国有什么收获,那就是:中国因此爆发了“五四运动”,中国走上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美国的收获则是:美国大兵在欧洲边打仗边播种,在欧洲留下许多找不到父亲的孩子;美国一战总指挥约瑟夫·潘兴将军带回来一个漂亮的英国情人。

英国的本意就是控制欧洲,一战如此,二战也是如此

为什么英国要拼命把美国意见否定掉呢?最重要的一点是:

英国怕美国力量进入欧洲,这样,英国就没办法离岸制衡欧洲,获取自己最大的利益。

一战结束,苏联成立,英国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

他们好不容易把美国拒止于欧洲之外,没想到一个庞大的、看起来比沙俄还可怕的国家出现了。

如果美国和苏联联合,欧洲哪里还有英国的立足之地?如果美国进不了欧洲,苏联又做大了,英国也会被踢出欧洲。

怎么办?英国人开始了他的“绥靖政策”:祸水东引,扶持德国打苏联。

一战后,美国因为自己被英国限制,气得直接支持德国重建:工业制造、资本大量涌进德国。

美国的行为,按道理来说英国人应该反对才对,但英国就是一句话都不说。

因为英国这时候已经提前把威胁锁定在苏联身上。

希特勒快速崛起,英国不遏制;希特勒进攻捷克,英国继续绥靖。

一直到二战爆发,德国在欧洲横冲直撞,英国都悄咪咪地看着。

英国就等德国进攻苏联,让这两个欧洲大力士干去,等他们两败俱伤,英国的目的就达到了:德国不能称霸欧洲、苏联也不能控制欧洲。

但是,英国小看了美国对德国支援的重要性,也小看了德国人得民粹实力,最后搞得德国要打英伦三岛。

眼看着德国就要全面控制欧洲了,1941年8月13日,英国不得不向美国低头,和美国签订《大西洋宪章》,用法律文件的方式,确定美国在大西洋拥有权利。

为什么说这是英国向美国低头呢?

因为在这之前,美国是没资格和英国签署这样决定世界秩序的文件的。这表明英国愿意和美国共享治理世界的权力。

签署了文件,美国参战,德国被打败,英国保住了自己的安全。

但是,另一个麻烦出现了:美国力量进入欧洲,他们不像一战那样打完就走,这一次不走了。

还有更大的麻烦,也是英国难受的:苏联在二战后,军事力量更加强大。

这两件事,都是英国想要控制欧洲的巨大的障碍。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战争刚结束,英国就急吼吼派丘吉尔到美国发表“铁幕演讲”,挑起冷战。

英国要给美国树立一个巨大的敌人,却埋葬了自己最后的霸权象征

实际上,这时候的英国已经没有力量完全控制欧洲了,美国进来就进来吧,至少美国和英国还是有“特殊关系”的,好过苏联控制欧洲。

这时候欧洲的形势变成:

德国被打趴下,法国已经弱化,英国需要疗伤;美国照顾英国,与英国共享欧洲利益;英国拉下冷战铁幕,让两强争霸。

在英国看来,他要保证美苏对立,不能让这两个家伙单独或者合伙控制欧洲,这样他才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英国的如意算盘,美国和苏联怎么可能不知道。

两个大家伙争霸是为自己争霸,不是为了英国争霸;他们在互相争夺的同时,难得地合伙收拾了一下英国:

利用中东战争,把英法势力清除出中东。美国深度控制石油,建立石油美元的霸权;埃及控制了苏伊士运河,相当于苏联间接影响了这个世界大动脉。

冷战期间这么大的世界利益重置,美苏不合作,怎么可能办得到。

所以,冷战中的欧洲是这样的:伤心透顶的英国、迷茫无助的法国、默默干活的德国、调皮捣蛋的意大利······

英国想给美国树立个强大的敌人,既牵制美国,又困住苏联;没想到,美苏斗归斗,但对“埋葬旧的世界霸权”这件事,意见出奇的一致。

美苏争霸,只要不发生核战争,全世界都欢迎

有一个非常冷酷的现实:世界上任何时候,第一与第二打起来,都是受其他国家欢迎的事。

因为两强相争,他们必然要拉拢其他国家;所以,其他国家可以选择投靠,获取自己的利益。

冷战就是这样。

别看欧洲覆盖在冷战阴云之下,但欧洲国家的日子过得非常好,美国用真金白银支援他们。

东欧国家投靠苏联,日子过得比苏联好,还不断朝苏联要援助;苏联还不得不给、自己饿肚子也要给。

中国和苏联、美国关系都不好,但在世界上也很有排面:中国可以在联合国骂苏修、批美帝,还不用担心他们报复。

因为美国和苏联都怕中国突然投靠另一边。

1991年12月26日,苏联突然就解体了,欧洲均势被打破,一下子天下大乱:

美国狂喜;法国担心;德国不悲不喜;英国哭笑不得;中国大吃一惊······

可能很多朋友怀疑:苏联解体,西方国家不是全体欢呼吗?

其实真不是这样。

美国高兴是必然的,因为他们天下第一了,再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和美国叫板,所以美国的高兴是真诚的、发自心底的。

法国一点也不高兴,因为他们预见到:欧洲下一步将被美国控制得死死的,而美国以前的慷慨和大方,将成为历史。

德国实际上无所谓,但东西德统一是他们高兴的,毕竟国家统一了,这是好事;

至于今后,还能怎样呢?以前是美苏对垒的前线,今后是美国的附庸,都不好。

英国对苏联解体的感觉是复杂的。苏联解体了,好!欧洲今后没什么大的威胁,法国、德国也翻不起大浪;

唯独美国失去制衡,这让英国不痛快。

总之,苏东剧变、苏联解体,欧洲各国心情非常复杂。

特别是德国统一,英国和法国都不高兴,搞得美国总统老布什和德国总理科尔到处做工作。

中国的崛起,打破了美国的美梦,更打乱了英国的节奏

冷战之后的世界局势很微妙的。

英国这个擅长在世界布局,在国际上合纵连横的国家有了自己新想法:是不是可以联合德国、法国,把美国搞出欧洲?

而欧洲也有自己“战略自主”的想法,他们不愿意自己成为别人争夺的目标。

所以,就有了当年的“南联盟战争”,其真正的目的是英国和欧洲想摆脱美国对石油能源的控制。

但是,英国和欧洲是斗不过美国的。

美国借机一顿乱炸,不但把南联盟彻底炸散,还在欧洲与中东的咽喉要道,搞出一个“死忠美国”的科索沃。

英国和欧洲在美国这边没得到好处,俄罗斯又冒了出来,英国是一个头两个大:

美国走不掉,俄罗斯对欧洲也虎视眈眈,他们的表现比苏联更直白、更热烈。

局势又回到冷战时期英国努力的样子:俄罗斯是第一个威胁,要让美国死磕俄罗斯;把俄罗斯整趴下之后,再联合欧洲国家,慢慢把美国挤出欧洲。

前年,英国护卫舰利用“北约演习”的时机,在黑海硬闯俄罗斯海域,被俄罗斯骑脸输出,搞得一点面子没有。

英国就等着北约大哥美国替他找回面子呢,谁知道美国压根不理;不但不理,美国军舰还撤出黑海。

这就是美国人的精明之处:不上英国的当。

总之,如果不是中国的快速崛起,事情真的会朝英国想的那样发展:英国联合德国、法国,首先针对俄罗斯,挑起祸端让美国善后。达到让美俄死磕的目的。

中国的快速崛起,撼动了欧洲局势:美国“重返亚洲”,英国没有了借力。

特朗普当政期间,美英关系更加不好,美国眼睁睁看着俄罗斯深入欧洲、英国急得跳脚。

爱尔兰裔的拜登上台,终于找到一个折中方案:“俄乌战争”爆发,削弱了俄罗斯对欧洲的影响;欧洲也被美国搜刮一番。

所以,英国非常兴奋,在与他们没啥关系的“俄乌战争”中上蹿下跳,恨不得乌克兰抱着炸药和俄罗斯同归于尽。

但是,中国一直公平合理看待“俄乌战争”,还提出“停战”建议,这才有英国的迷茫;才有英国记者的发问:

中国到底是对手?盟友?还是威胁?

是对手:中国可能会支持俄罗斯,让俄罗斯有能力控制欧洲。

在英国看来,这是对英国战略的釜底抽薪。

是盟友:中国应该谴责俄罗斯、封锁俄罗斯,让俄罗斯失败,甚至再次解体;

同时,中国也在和美国“竞争”,实际上英国很高兴。

是威胁:这是英国人特别担心的。

中国不但和俄罗斯关系好,还有可能和美国缓和关系;

下一步,在欧洲舞台跳舞的除了美国、俄罗斯,还会有中国。

这让英国怎么受得了:

本来想整垮俄罗斯、挤走美国;

现在,不但俄罗斯垮不掉、美国挤不走,还有可能中国进来。

英国人想想就要发狂,啊啊啊···

还是高志凯先生劝的好:

英国要调整心态,你们已经没资格做中美俄对手了。

0 阅读:2

战河过天下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