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个集团军的前世今生——第83集团军(一)

景天来看过去 2024-12-12 12:47:06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按照最新的架构,陆军的编制一共是13个集团军,隶属于5大战区。

这13个集团军从第71集团军开始,一直到第83集团军。每个集团军都是久经沙场的百战雄师,追根溯源的话,每个集团军都有一部曲折辉煌的历史。

这本小集子尝试去挖掘追溯一下各个集团军的前世今生,看一看那些已经隐藏在历史深处的来龙去脉。。。

至于为什么最新的集团军编制从第71开始,这是大有深意的,并不是随意安排。

根据周恩来总理1947年起草的《解放战争第三年年军事计划》,其中明确提出:

“要以建军500万为目标,三年时间内将51个步兵纵队发展至70个。”

这里的“纵队”,后来都改编为“军”,也就是说1到70军的番号早在1947年就有所规划,在后来的几十年中,这些番号基本都被或长或短地使用过。所以最新的番号从第71开始。

这13个集团军,隶属于五大战区,其中南部战区和西部战区各有两个集团军,北部战区,东部战区和中部战区则各部署了三支集团军。

五大战区各有其战略任务,东南西北战区主要的任务还是边境及周边的防御,中部战区则是全军的预备队,其下辖的三个集团军第81集团军,第82集团军和第83集团军全部部署在京广线上,无论哪个方向发生状况,都可以随时快速增援。

中部战区没有海防部队,但是其麾下的空军和陆军实力相当强悍。解放军陆军当前只有3个重装快速反应集团军,中部战区的第82集团军、第83集团军就是其中之二,足见其实力之雄厚。

好,言归正传,来看一下第83集团军的前世今生。

通常的看法,83集团军是原54集团军的延续。这种看法不能说错,但是也不全对。

第83集团军共有12个旅,其中6个合成旅中,有两个源自原20集团军,有一个源自原38集团军,有一个源自原65集团军,有两个源自原54集团军。在剩余的六个旅中,倒是有一大半是来自54集团军的。所以说83集团军是54集团军的延续,也不是不可以。当然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83集团军是集合了20集团军,38集团军,65集团军和54集团军的精锐组合而成,其中54集团军的比重略大,其次是20集团军,65集团军和38集团军。

下面先来看看第54集团军的沿革。

在解放军的序列之中,54集团军是一支很特别的部队。说他军史悠久吧,确实可以追溯到南昌起义之前,其麾下的127师的前身可以说是我军的第一支正规武装;说他资历不深吧,也没啥错,54军成军于1952年,相比起38军,39军,20军,65军那些军中老大哥来说,确实算是个小字辈。

不过这个所谓小字辈仅限于番号本身,如果往前追溯的话,54军的军史可谓是辉煌得很。其前身的44军和45军,即使在强悍如四野那样猛将如云,44军和45军照样是相当突出。相比四野5虎38军,39军,40军,41军和43军,44军和45军也不遑多让,最多也就差了半个马头的身位。实际上四野中的部队战力都相当可观,比如42军,47军。。。只不过是因为四野整体太强大了,39军和38军又过于耀眼,才导致出现了其他部队的名气小于实力的情况。

1952年10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原第四野战军第45军军部,134师,135师和第44军的130师,合编为一个军入朝参战。番号定为第54军。

说到番号,还有一些传言,说是两个军都不愿意放弃自己原有的番号,后来只能折中一下,各取一个,才有了54军。这个传说不知真假,各位姑妄听之。

第44军的前身有两部分,分别可以追溯到晋察冀时期的八路军第三纵队和新四军第三师。第一部分是抗战初期由吕正操在冀中组建的抗日队伍,后来调到晋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其中一部跟随吕正操进军东北,成为保一旅,后来成为邓华7纵的第一师,也是7纵最主力的部队,7纵改为44军后,第一师被编为第130师,后来成为了54军的一个师。

44军成立时,一共下辖4个师,130师,131师,132师和157师,其中前三个师都是7纵的老部队。

第130师编入第54军,随军参加抗美援朝,对印反击战,对越自卫还击战,成为全军军唯一的参加过抗美援朝、对印、对越三场对外作战的野战师。1969年改称160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下辖第478团、第480团、第482团、第483团及师炮兵团。其中第482、第483团都是带有红军血统的“红军团”。

1998年,第160师执行摩步旅编制;2002年,摩步第160旅列为全军战略预备队;2003年,摩步第160旅撤编。

2011年,济南军区以第54集团军装甲11师一部为基础,调入老160师的“四平营”,重建了机步160旅,“160”的番号也算是得以保留,这个‘160’和之前的‘160’ 靠着英雄功勋部队四平营实现前后传承。机步第160旅军改后编入东部战区陆军第71集团军,成为其麾下一支合成旅。

131师在1952年第44军撤编时,番号也被撤销。131师师部改建为海军航空兵第3师;131师第391团划归第54军,改称第134师391团,后成为第54集团军工兵团;131师第392团被编入第41军,成为122师366团,后在1985年撤编。

132师在44军撤编后,调入43军建制,43军将原129师385团补充进132师,改用396团番号,385团的前身就是当年晋察冀军区赫赫有名的铁帽子五连。1985年,132师执行南方乙种步兵师的编制,增编了高炮团,装甲团。2003年,改编为摩步132旅。2017年,成为南部战区第74集团军帐下一个合成旅。

第45军的历史就要更悠久一些,其前身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的中央工农政府警卫团,也就是“瑞金团”,后被扩编为红一方面军第九军团。长征途中,红九军团改编为红32军,与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一起组成了红二方面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该部被编为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后又编为警备第一旅,驻守陕甘宁解放区。抗战胜利后,警备第一旅进军东北,被编为热辽纵队,后改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改称第45军,原辖各师依次改称第133师、134师、135师。此外,调入冀察热辽独立第4师,改称第158师。第45军此时全军兵力合计5.6万余人。

133师后来调离45军,转隶46军,46军撤编后,133师改称138师,转隶26集团军,2017年军改后,成为第80集团军下属的一个合成旅。

134师在1969年改番号为第54军161师,1985年10月,第161师撤编,师部、炮兵团及其他炮兵部队合编为第54集团军炮兵旅,第481团团部改建为军直工兵团团部,第482、483团调归第160师。

135师则始终是54军的主力野战部队,大名鼎鼎的猛虎师。1969年12月,第135师改称162师,下辖第484、485、486团、炮兵团。1985年10月,第162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步师编制,在原辖四个团的基础上,增编了坦克团和高炮团,成为当时十分罕见的“六团制”步兵师。第162师也被确认为全军首批应急机动作战部队。2011年11月,第162师换装成为机械化步兵162师。

2016年2月,机步第162师转隶中部战区陆军。

2017年4月,机步第162师一分为三,以485团,也就是瑞金团,铁拳团为基础,组建了合成第某旅,转隶第81集团军;以484团,也就是钢刀团为基础,加上原军属陆航团,组建了第83集团军空突旅;以486团,也就是猛虎团为基础,组建了第83集团军的特战旅。

新成立的第54军隶属中南军区建制,丁盛出任54军首任军长,谢明任政委。

原第44军第130师改编为第54军第130师,师长蒋润观,政委姚国民,下辖第388、第389、第390团;

原第45军第134师改编为第54军第134师,师长张晓冰,政委蓝文兆,下辖第400、第401、第402团;

原第45军第135师改编为第54军第135师,师长任思忠,副师长韦统泰,下辖第403、第404、第405团。

1953年2月,54军奉命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958年5月,54军离开朝鲜回国,

1959年,54军参加西藏平叛作战。

1962年,54军作为西线主力参加中印战争,全歼印度主力第4军。

1979年,54军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西线战役。

1985年,第54军改编为54集团军。

第43军军部并入第54军军部,43军第127师划归54军建制;原54军134师,被改编为地面炮兵旅;同时编入了装甲旅、高炮旅等部队,共同组建成第54集团军。

第54集团军是解放军陆军重装的三个快速反应集团军之一,属于是全军战略预备部队,其余两个为第38集团军和第39集团军。这三支劲旅都是源自四野的部队,由此也可以看出当年的四野有多么强悍。

54军改编为集团军后,最大的变化是43军127师进入序列。127师可是来头极大的部队,最早可以追溯到叶挺独立团,可以说是我军最早的一支正规军。后世经常说起的铁军指的就是127师。

提到43军,必须多说几句。

43军也就是原东野的6纵,是东野五虎之一,其麾下的127师和128师在四野的精兵强将中也是属于非常冒尖的,127师是铁军,128师是攻坚老虎。

非常遗憾的是这样一支战功赫赫的43军,在1961年撤编,1968年重建后,1985年又再次撤编。

127师转隶54集团军,后分为两个旅,2017年转隶中部战区82集团军和83集团军。

128师转隶第20集团军,1996年转隶武警总队,成为武警128机动师,2018年改编为武警第一机动总队第八机动支队。当年四野中威风八面的攻坚老虎,最终离开了一线野战部队,殊为可惜。

说回54集团军,从此,54集团军汇聚了四野中43军,44军和45军的精锐,算是四野各军的集大成者,所以能成为和38军,39军一样的王牌军,也并不令人吃惊。

当然,54军能后来居上,和他的战功密不可分。和其他部队有所区别的是,54军的战功反而在建国后更突出,几次对外战争,抗美援朝,对印作战,对越作战,54军全部参与,并且战功巨大。尤其是对印那次,54军可以说是摧枯拉朽,把印军几乎打到自闭。“敌人不投降,竟然敢反抗,必须消灭之”,这样的豪言,就是54军下面一个班长喊出来的。

1998年,装甲旅与装甲第11师对调,装甲11师划归第54集团军建制。摩托化步兵160师,也就是原来的130师,改为摩步160旅。

2003年,摩步160旅裁撤。

2016年,第54集团军转隶中部战区陆军。

再来看一看第83集团军,83集团军下辖6个合成旅:合成1X旅、合成5X旅、合成6X旅、合成1X3旅、合成1X1旅、合成1X3旅,还有另外六个旅:空中突击161旅、特战83旅、炮兵83旅、防空83旅、工化83旅、勤务支援83旅。

合成1X旅,源自原坦克11师。

1968年9月,坦克11师组建,隶属于武汉军区,师长卢化义,政委唐德庆。

师机关以武汉军区机关、信阳步校、军区独立坦克修理营等8个单位抽调干部战士组成,下辖部队分别来自1师坦克自行火炮206团,2师坦克自行火炮207团,7师坦克自行火炮212团,45师坦克自行火炮团,依次改称坦克41团、42团、43团、44团。

四个团中,原207团的军史最为悠久,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的陕北神府游击队,最早成立时,一共7个人,4把土枪。长征胜利后,红军主力和陕北游击队合编,组建了红28军,红29军,红30军,和独立第1师,独立第2师,陕甘宁独立师。神府游击队被编入独立第2师,后改编为八路军120师警备6团,绥蒙军区塞北分区9团,解放战争中被编为第3军第8师24团,第一军第2师组建战车团的时候,抽调了这个团,所以207团算是解放军序列中绝无仅有的红军战车团。

1969年,坦克第11师增编高炮营、工化连,列装T-34坦克112辆、自行火炮80门、各类汽车161辆,全师3000余人。

1970年3月,坦克11师编入中央军委战略预备队。

1973年3月,17军50师的炮兵团调归坦克第11师建制,改番号为坦克11师炮兵团。

1976年1月,坦克第11师整编为甲种坦克师,当时全军只有坦克1师、坦克2师、坦克3师和坦克11师是甲种坦克师编制。

1976年2月,坦克41团调出编为第54军的坦克团。从这时起,坦克11师就算和54军开始结缘。

1976年5月,湖北省军区独立师第2团调入编为坦克11师的装步团。

1978年11月43团2连被武汉军区授予“硬骨头六连式连队”。

1979年1月,坦克第11师改由武汉军区装甲兵领导。

1979年2月,坦克第11师配属第43军,参加对越反击战。

1982年12月坦克11师整编为乙种坦克师。

1983年3月1日坦克11师划归43军领导指挥,其建制归武汉军区,属于双线领导,作战任务由武汉军区直接下达。

1985年9月,第43军第二次撤编后,坦克第11师转隶第20集团军。

坦克11师44团和原43军的129师机关被调至54集团军,合编为54集团军坦克旅。后坦克11师又以59师炮兵团为基础重建了坦克44团。

1998年7月,坦克第11师转隶第54集团军,后改编为装甲第11师。

这次调动,是坦克11师和第54集团军的坦克旅对调建制。54集团军的坦克旅在1985年组建时,主要就是以原第43军129师的师部,和坦克第11师坦克第44团为基础组建而成。从传承角度来看,坦克第11师也算是第54集团军坦克旅的娘家。

现在两者对调,坦克11师归建54集团军,改编为装甲11师,原54集团军坦克旅则调至20集团军。

2011年,装甲第11师一分为二,成立了装甲第11旅、机步第160旅。

机步第160旅的番号比较特殊,沿用了第54集团军摩步第160旅的番号,而摩步160旅则于2003年就已撤编。机步第160旅和摩步第160旅之间的传承关系并不紧密,不过两者之间除了番号一致之外,还有一个纽带就是“四平营”,其前身是原44军第130师388团1营,原54军第160师478团1营。

2017年4月,第54集团军番号停用,装甲第11旅留在了中部战区第83集团军建制内,被编为重型合成第1X旅。机步第160旅转隶东部战区第71集团军,改称重型合成第1X0旅。

5X合成旅,源自原20军58师。

第58师是一支源自新四军的英雄部队,再往前追溯的话,最早可以追到1932年在福建蓝田暴动之后组建的游击队,后改编为红军闽东独立师,所以是有足够纯正红军血统。直接传承闽东独立师的的172团,当时的番号是新四军第一师第一团,是新四军序列中为数不多的红军团。

58师战斗作风顽强,能攻能守,大规模野战时的快速穿插以及快速的攻防转换是58师的一个特点。同时,作为新四军和华野中的排头兵,58师始终表现出强烈的战斗意志和极高的战术水准,勇挑重担,顾全大局,多次在重大战役中起到一锤定音的决定性作用,是粟裕和叶飞手下的一把利刃。

从红军时期到抗美援朝,58师涌现出很多的英模单位和个人,其中功臣荣誉单位达到240多个,以“杨根思连”、“人民功臣第一连”、“窑湾战斗第一大功连”、“卫国英雄营”、“空中猎手营”等为代表;个人英模如特级英雄杨根思、一级英雄刘加其、卜广德、于泮宫等,达到170多名。58师也因此获得’百旅之杰‘的称号。

1932年9月,在福建福安地区组织“蓝田暴动”,起义人员组成闽东红军游击3支队,是58师最早的前身。

1934年10月,在福建宁德,游击3支队整合其他闽东红军地方武装,共同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该师是在红军主力长征离开南方后,留在闽浙地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主力部队。

1937年11月,全面抗战开始,闽东部队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福建抗日游击第2支队。

1938年1月,南方八省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新建的新四军分为四个支队,闽东部队被编为新四军第3支队第6团。三支队的司令员是张云逸,后改为谭震林,下辖5团和6团,其中6团的团长是叶飞,副团长阮英平。

1939年5月,新四军3支队6团与江南抗日义勇军第3路,一九四无锡和江阴的游击队,合编为江南抗日义勇军第2路。

1939年10月26日,抗日义勇军第2路和与阳游击纵队合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58师的前身此时基本成型。

1940年7月,新四军挺进纵队改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1纵队。

1941年1月,新四军重建,分为7个师加一个独立旅,1纵被改编为新四军1师1旅。1师师长粟裕,1旅旅长叶飞,2旅旅长王必成,3旅旅长陶勇。

1944年12月,1师1旅组成苏中军区教导旅。

1945年3月,苏中军区教导旅改编为新四军1师教导旅。

1945年4月,教导旅调入新四军苏浙军区,成为第四纵队。

抗日战争时期,第1旅及其前身部队是新四军中的头等主力,先后参加了夜袭浒墅关、火烧虹桥机场、郭村保卫战、黄桥决战、车桥战斗、进军浙西,苏中反清乡作战、天目山反顽作战等战役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粟裕司令和他手下的叶王陶也打出了赫赫威名。

1945年11月,被编为新四军第1纵队1旅,旅长廖政国、政委阮英平。1纵的司令员是叶飞。

1945年12月,改编为津浦路前线野战军第1纵队1旅。背景是1纵受命赶赴东北,到山东后因为形势变化,就地加入山东军区,成为津浦路野战军1纵。

1946年1月,改称为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1旅。

1947年1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1师,师长廖政国、政委曾如清,下辖第1团、第2团。

1947年5月,调入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第3团,成为1纵1师第3团。

1949年2月,全军统一番号,1纵1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58师,曾如清任师长兼政委,原辖各团依次编为第172团,前身是红军闽东独立师,第173 师,前身是苏中军区特务第2团,第174师,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1师3团。

特别需要提一下的是172团,在新四军早期的代号为“良团”。这个团算是红军闽东独立师的直接传承,是华野中屈指可数的“红军团”之一。172团战斗作风勇猛顽强,攻防水平都相当厉害,是新四军中的第一主力团,也是后来华野中战斗力最强的主力之一。

解放战争期间,1纵1师作为军区的头等主力,先后参加过宿迁、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叶王陶可以说是参加了除苏中战役外,三野所经历的所有大战恶战。

宿北、孟良崮、豫东战役,1师均承担了最艰巨的穿插任务,1师多面作战,快速攻防转换,充分展现出’插得进、站得牢、守得住、攻得下‘的特点。

豫东战役,1师凭借强大的突击战力,激战一夜,将区寿年兵团一分为二,对最后全歼该兵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莱芜战役,1师负责正面阻敌突围,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对整个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时任华野政治部主任钟期光给1师1团的表扬信中说:“1团的伤亡代替了全军的伤亡,全军评功当推1团为第一”。

1950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8师,随志愿军九兵团入朝参战。

58师先后参加了第二和第五次战役,在长津湖之战中,58师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率领一个排坚守阵地,顽强阻击数倍敌军的轮番冲击,最后抱着炸药包跃进敌群,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两个特级战斗英雄之一,另一位特级英雄是黄继光。杨根思生前所在的连队后来被命名为“杨根思连”,成为全军第一支,也是唯一的一个以英雄连长名字命名的英雄连队。

58师在华川阻击战中也表现出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极高的战术素养,在敌众我寡,粮弹奇缺的情况下,坚守阵地13天,超预期完成了阻击任务。

这次战役虽然不像铁原阻击战那样出名,实际难度超过铁原阻击战,因为这不是在志司组织和安排下的一次战役,而完全是战机出现的情况下,58师当机立断,本着高度负责、勇挑重担、自我牺牲的精神,主动承担的一次阻击战。彭总对此盛赞不已:这个部队能打硬仗、恶仗,能突击又能顾全大局,是一支作风很硬的好部队。这确实符合58师一贯的作战风格。

1951年夏,58师组建炮兵团第338团。

1952年9月,58师组建战车团,番号是坦克自行火炮263团。

1952年10月,随九兵团回国,20军隶属华东军区,驻防湖州,58师驻防江苏苏州。

1952年12月,58师移防浙江宁波。

1957年4月,58是移防江苏宜兴。

1969年10月,58师移防浙江杭州。

1975年6月,58师移防河南许昌。

1979年3月,第58师作为广州军区预备队参加了对越反击战,出色地完成了作战任务。

1984年7月,第58师抽调师侦察连、团属侦察排,参加第20军组建的第一侦察大队,赴云南前线参加两山轮战。

1985年10月,改编为第20集团军58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辖步兵第172团、173团、174团、炮兵团、坦克团、高炮团。

1994年5月,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视察第20集团军及58师,“百旅之杰”的赞誉就是由此而来。

1998年9月,58师缩编为摩托化步兵第58旅,下辖各团番号撤消。

2001年12月,摩步第58旅换装92式轮式步战车,成为全军第一支快速机动的轻型机步旅。之后陆续成立了五个机步旅,都是各军区的核心主力部队。

58旅作为先行团队,除了自己快速形成战斗力,还要负责给后续部队探索出一条路子。我军采用的10余套相关的军事训练教材及部分法规章程,都是由第58师负责实践论证的。

2008年5月,参加汶川抗震救灾,58旅仅用5个小时就完成集结,是第一支整建制到达灾区的外区部队。

2017年4月,机步第58旅改编为83集团军合成5X旅。

因篇幅较长,其余几个旅的情况在《第83集团军(续)》中具体讨论。

3 阅读:1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