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口的格力,董明珠艰难赶场

科技四少 2020-04-03 11:07:48

近年来,格力一直在追逐多元化布局,但转型一直未有大的起色。本月17日,董明珠在直播中公开表示,“格力电器未来要在医疗设备领域投资10亿元,即使不成功也要投进去”。但这样的豪言壮语她也不是第一次说了。

实际上,继月初格力在其官方商城“董明珠的店”正式上线口罩产品后,近日其又宣布推出可杀灭新冠病毒的空气净化器。据格力表示,此款空气净化器经过武汉专业医院实地测试,1小时可杀灭99%新冠病毒。

对于风口的把握,董明珠领导下的格力近几年可以说是一个不落,然而往往雷声大雨点小,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多元化发展不仅始终难以像其空调业务那样有声有色,反而像是一个资金黑洞,有去无回。

从造风者到跟风者

众所周知,格力电器先后进入小家电、冰洗等行业,这两个行业与格力的空调主业有较大的相关性,格力的直接竞争对手美的也成功在这两个行业打开局面,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

在冰洗领域,格力收购的晶弘冰箱销量尽管增速不错,但2018年其总销量只能排到第九。而格力品牌的洗衣机甚至没有出现在销量前二十。在小家电领域,格力“大松”商标旗下的电饭煲、空气净化器、电风扇等小型家电产品,经过几年的发展,仍然未见大动静。

根据格力电器2019年半年报,2019年上半年,格力营业收入为793.2亿,但智能装备板块和生活电器板块仅仅只创造了4.15亿和25.61亿元的营收。要知道那时大松生活电器已经成立了近七年,业务占比竟只有3%。

时间拉回到2015年,在见证了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下手机市场的繁荣后,董明珠试水智能手机,并扬言“三年内灭掉小米”,称目标日销10万台。自2015年3月发布的格力手机,保持一年一更的节奏,在2017年过后却突然销声匿迹。本来手机产业链中关于格力手机的消息就不多,销量数据也一直是个谜。

据知情人士透露,格力手机二代总共生产了30万台,实际只卖掉1万台,存货靠内部员工和经销商消化。更吊诡的是,这部董女士屡屡站台的手机,身边并没有见过人使用,甚至业界曾有消息传出其第三代只有16台的销量。

与造机并举的是造车。2016年,由于众股东对格力造车并不看好,中意钛酸锂电池技术的董明珠强势携手王健林、刘强东等商界大佬与银隆新能源签署增资协议,共同增资30亿元。随后董明珠进一步增资,最终成为珠海银隆第二大股东。

谁知银隆是个烂摊子。由于国家补贴政策变更,银隆旗下车型续航里程不足而难以获得国家补贴。之后的“大面积停工”“大量裁员”“供应商上门讨债”等一系列事件更是闹得沸沸扬扬。

格力电器2018年财报显示,格力电器与其珠海银隆之间的关联交易,总额仅为29.27亿元。而不得不提的是,2018年银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是3万辆,而实际只有7000辆。格力电器称,2019财年,预计格力电器及下属子公司拟与银隆发生销售、采购产品等日常关联交易的总金额不超过27亿元,占该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91%。

除了布局新能源客车外,银隆新能源还布局了乘用车市场,然而珠海银隆只是金玉其外的样子货,至今其新能源乘用车依然没有量产。

截止到今天,格力在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市场没有任何存在感,但一腔孤勇的董明珠生出了向产业链上游进发的念头:造芯。此前,董明珠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信心十足:“我不需要国家给我拿钱,我就自己投入,我一定要把芯片研究成功,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我今年投入100亿,明年投入100亿,3年投入300亿,甚至3年以后我投入500亿,我没理由做不成,当我们真正能掌握芯片,而且我们把高端芯片拿下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服务全球了。”

一直以来,号称“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其变频空调、冰洗等产品中的关键芯片IGBT都需要进口。格力打算花功夫做芯片无可非议,但实际上芯片研发需要大量的财力和人才的支撑,非朝夕之功,不是说说就可以的。当然,格力的芯片业务目前尚未有实质性进展。

对此,格力曾经的掌舵人朱江洪一针见血,“我曾经到过日本考察,芯片不是一般企业能做,这涉及到人才问题、经验积累问题。中兴事件之后,大家都在说做芯片,但我估计最后真正能做成的没几个”。

初心不再

曾经,面对地产的诱惑,董明珠在达沃斯论坛上对媒体表示,“格力走专业化道路,绝不做投机生意。房地产行业赚钱太多、太快,很容易就让人将奉献的精神丢掉”。董明珠的聚焦,让格力成为了空调行业深入人心的国民品牌。

然而近几年来,从手机、汽车、芯片到口罩,董明珠屡屡被外界风口诱惑。且不提与自身业务关系较密切的的生活电器业务那微弱的营收,从格力手机开始,董明珠就有些底气不足了。在做手机之初,董明珠扬言格力要做让用户三年不换的手机,然而实际上无人问津。在那样的时间节点切入一件自身不擅长的业务,似乎有些儿戏,毕竟格力的主业务空调属于耐用品,而手机在今天已经沦为接近快消品的东西,两者的产品思路和营销方式截然不同。何况手机的软硬件研发、内容生态以及供应链的配套上,格力想要复制并非易事。

造车也是同理,然而这次选择入股银隆的董明珠,居然再次失算。没想到其下血本投资的钛酸锂电池技术,虽然充放电平稳且安全性能高,但电池本身能量密度低,价格偏高且质量不稳定,已经被业内专家看衰,还与国内政策、市场等趋势不符。

然而董明珠似乎乐此不疲,对于芯片这种烧钱大项目,似乎也并没有放在眼里。此前,小米的芯片研发负责人就表示小米澎湃S2虽然已经进入研发试产阶段,但是已经耗费了几十亿资金,研发手机芯片的费用甚至远超红米系列手机年出货的总利润。

毕竟芯片研发不仅需要巨大的投入和专业的研发团队,还需要持续而漫长的技术攻关。格力贸然进入高技术高投入的芯片产业,又渴望快速看到成果,只能慢慢失去下文。

初心不再的董明珠,使得格力在空调以外的尝试,几乎都让人看不到希望。尽管董明珠可能有其自身的顾虑,毕竟单纯依赖空调,确实也非长久之计。中国空调市场已趋于饱和,想要推动营收增长,仅靠空调业务势必难以成行。

结语

2018年格力股东大会,董明珠信心十足,声称到2023年格力电器营收要达到6000亿元,这意味着以当时的营收水平五年内要翻三倍。而受疫情的影响,董明珠在近期的直播中坦言格力电器在2月“基本上没有销售”,而往年同期的销售额能在两百亿左右。

所以这一次她宣布投资10亿进军高端医疗行业,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只要多元化没有完成,就算是格力的又一次尝试,即便很难成功。所以董明珠不认为此前的尝试是“打水漂”,并强调格力的报表业绩并没有因此受影响。

然而格力的业务多元化似乎始终在等待风口,从未主动耐心培育一个权重仅次于空调的第二业务,也缺乏一个明确的战略,反而一次又一次在烧钱的同时分散了继续研发更好产品的精力。正因此,即便口罩等医疗器材确为国际紧缺物资,但这一次的前途是否明朗或许也不难料想。

科技四少@尘尘

0 阅读:163

科技四少

简介:带你看不一样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