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古代有些大臣明明很想当君主,却非要让别人举荐自己上位,就不能直接夺了王位吗?
不能。
因为这是历史的传承,从炎黄二帝,到尧舜时期,都是如此。如果自己主动去争抢君主的位置,反而更容易被别人推翻。
因为被关押的犯人不再像以前那么乖,他们会逃跑。为了防止这些犯人逃跑,大禹又专门安排人手看守犯人。
大禹的位置,在一次次制定制度之后,变得越来越高。大禹的权力也越来越大,人们渐渐对权力充满向往。人一旦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利,就会忘记自己的初心。大禹由于手握大权,渐渐忘记初心,他开始对开会迟到的人,直接下令斩首。
从此刻起,权力,变成至高无上的荣耀,大禹也不再是以前那个简单的部落首领,更像是一个手握生杀大权的君主。如果说人们有了私心,还可以用制度来约束,那么大禹有了私心,完全没有任何人可以约束他。
年迈的大禹感觉自己身体一天比一天差,下一任首领的选任迫在眉睫。
大禹的做法就是,给了伯益一个虚职,真正的权利则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大禹死后,伯益民心所望,所有人都希望他当新的首领。但古人讲究礼仪,伯益虽然心中很想继承王位,但他还是效仿大禹,假装要把王位让给大禹的儿子启。
启虽然当了华夏族的首领,但他没有谦让伯益的表现,让所有人对他都感到不满,伯益也对启这种无耻行为感到恼怒。伯益一气之下,直接带着人马与启大战,结果在这一战中死亡。紧接着,其他部落又联合起来攻打启,但依旧抵挡不住华夏族深厚的家底,纷纷战败,所有人开始对启俯首称臣。
就这样,“家天下”的世袭制,代替了原来的禅让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出现,这就是夏朝。启在当了夏朝的君主后,沉迷享乐,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利,搜刮民脂民膏,启带领下的夏朝,百姓苦不堪言。启死后,按照世袭制,把夏朝交给了他的儿子太康。
后羿发现太康越来越昏庸,早就生了反叛之心,凑巧太康外出打猎。后羿趁此机会,直接鸠占鹊巢,等到太康打猎回来,才发现自己的夏朝被后羿占领。后羿将太康逼至当初打猎的森林当中,在这片森林,太康度过了他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