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湣王时代的齐国困局:身边掣肘多,有力无处使

旺邦说历史 2023-06-10 08:54:05

当天下第一和天下第二发生不可避免的矛盾时,除了双方直接对抗之外,还要看谁的盟友多。

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他们应该靠向谁呢?

直接靠向老大行不行呢?似乎不太行。

如果帮助老大打残了老二,就不可避免地会扩大老大的优势。

到那个时候,老大再顺势兼并这些曾经站在己方的所谓“盟友”,他们能抵挡吗?显然是不能的。

那么直接靠向老二行不行呢?似乎也不太行。

因为老大强势之后会吞并老二,从而实力大增;老二强势之后也会吞并老大,实力照样大增。

在战国那种零和博弈的环境下,谁强大了都会想吞并其他国家,没有例外。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其他国家最好的选择就是坐山观虎斗,你们爱怎么打就怎么打,我不站队。

如果老大撑不住了,那么我们帮帮老大;如果老二撑不住了,那么我们再帮帮老二。

总而言之一句话,在本国没有崛起之前,天下均势千万别打破。

从理论上来说,这套分析方法没有任何错误。

但如果我们具体到战国的环境中,立刻就会发现:想要把理论联系到实际真是太难了。

在齐湣王时期,齐国是当之无愧的老二,秦国是老大。

当时的秦齐两国并不接壤,所以双方总会出现拉拢其他国家打击对方的事。

而在这个过程中,吃亏的总是齐国,秦国则始终占便宜。

大家为什么不在齐国吃亏的时候帮着他,进而削弱秦国呢?因为地缘。

秦国的地缘太好了,只要他不愿意出战,只需要把函谷关一堵,其他国家的联军就只能在关外吹胡子瞪眼,毫无办法。

在这种背景下,就算其他国家想要帮着齐国削弱秦国,通常也是狗咬刺猬无处下嘴。

比如说在楚怀王去世之后,齐国借着这个机会,伙同魏国、韩国、赵国、宋国一起攻打秦国。

秦国的反应很干脆:直接退到函谷关以西,然后表达了对楚怀王的沉痛哀悼,并表示愿意割地赔款。

客观地说,楚怀王之死绝对是一个向秦国发难的好机会,但函谷关就堵在那里,五国联军打不进去。

最后没办法,只能接受秦国的求和申请,五国联军灰溜溜地撤军。

大家想想,如果五国联军进攻的不是函谷关以西的秦国,而是身处中原的魏国,结局会怎样呢?

那必然是魏国被打个屁滚尿流,该割地割地,该赔款赔款,从此一蹶不振,此前魏国的衰落史就是这么演的。

但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样做的结果,对齐国有利吗?

答案是否定的。

秦国的赔款,齐国可以拿到;但秦国的土地,却一寸都到不了齐国手上,因为齐国和秦国不接壤。

如果把秦国打得只剩一点地方了,真正拿好处的都是那些与秦国接壤的国家,比如楚国,比如三晋。

所以齐国难免就想找补一下:你们这些离秦国近的国家拿到了土地,那么是不是应该把你们国家与我接壤的部分土地划给我呢?

这样一来,大家都有土地拿,这才叫公平啊。

在齐国看来,这种理由当然是天经地义的;但在其他国家看来,这纯粹是齐湣王的脑袋被驴踢了。

拿统治已久的旧领土,去换秦国随时可能反叛的新领土,您老人家是怎么想出这种天才主意的?

大家要知道,三晋之所以会把国都集体东迁,就是觉得华北一带更有发展潜力。

现在,你让他们把华北一带的土地交给齐国,然后回头去西北和秦国打麻将?

他们不出口骂人,就已经算是极有涵养了。

所以齐湣王的这个计划,理所当然是行不通的。

既然这个计划行不通,那么齐湣王就该考虑了:国家下一步应该如何发展呢?

如果继续跟秦国没完没了,那只能白白让三晋和楚国强大,而且这些国家都跟齐国接壤,等他们强大之后,肯定不会给齐国好脸色看。

秦国倒是提出过一个建议,希望跟齐国一起夹击另外几个国家。

齐湣王曾打算同意这个计划,但很快就被人劝阻了。

劝阻的人说得很明白,如果你们把中原的几个国家当肉夹馍那样夹着吃,就得做好被中原国家反击的准备。

秦国有天险函谷关,齐国却无险可守。真到了那个时候,请问这些国家会朝谁反击呢?

齐湣王一听有理,这等于是秦国挑唆关东各国内斗,不能中计,于是放弃了和秦国夹攻中原地区的打算。

可这样一来,齐湣王多少有些绝望了,因为他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做,对齐国来说似乎都不太好。

于是乎,他只能背弃曾经的盟约,朝着身边的盟友动手。

这一动手可麻烦了,不但齐国的名声臭了大街,齐湣王也很快因此而亡。

0 阅读: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