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平合战(三):木曾义仲上洛

映天评历史 2024-06-07 20:44:57



木曾义仲上洛

源义仲出身河内源氏,与源赖朝是堂兄弟,其父源义贤与赖朝之父源义朝在东国的领地扩张上产生了激烈的矛盾,最终兵戎相见,战斗中源义贤被源义朝长子源义平(凶悍异常)斩杀。

战后,源义平本欲斩草除根,但两岁的源义仲却幸运地被家臣所救,送往信浓国木曾谷,并在那里被豪族中原兼远收养。元服(成人礼)后改名木曾次郎义仲,接下来我们便称呼他为木曾义仲。他的兄长源仲家则被京都的源赖政收养,后与养父随同以仁王反平,战败被杀。

公元1180年,以仁王的讨伐平氏的令旨传遍天下,木曾义仲响应号召,举兵讨平。

木曾义仲本来的想法是去生父当年的领地上野国发展势力,但随着仇敌源赖朝(杀父仇人源义平的三弟)在关东地方的快速扩张,他被迫退出上野,转向信浓国(可能是不想过早与对方起冲突,亦或者是在上野进展不顺),在那里他得到养父家族的全力支持(儿子们为木曾义仲卖命,女儿们嫁给木曾义仲传宗接代),势力得到伸张,成为反平氏的又一股强大力量。

木曾义仲手下有四位心腹悍将,被称为木曾四天王(日本人贼喜欢给厉害的人物冠以极富神魔特性的称号):今井兼平(中原兼平)、樋口兼光(中原兼光)、根井行亲、楯亲忠。

木曾义仲除了四天王,还有一个贴身女猛将兼爱妾——巴御前(中原兼远之女),弓马娴熟,以一当千。

木曾义仲极为善战,却不懂政治,号称是日本项羽,这应该是西楚霸王死后遭受的最大侮辱。

公元1181年,木曾义仲在横田河原之战中击败了平氏大军,成功从信浓国杀入越后国,开始经略北陆道。

同年,木曾义仲收留了从源赖朝处脱离的十叔源行家(向源赖朝讨要领地被拒绝,愤而离去),这导致双方矛盾开始表面化。

公元1182年,木曾义仲拥立逃到北陆道的以仁王长子北陆宫为主,以大义名分,成功吞并了北陆道全境,对平安京形成居高临下的战略优势。

公元1183年春,木曾义仲又收留了与源赖朝反目的三叔源义广(志田义广),双方关系开始恶化。

恰逢此时,木曾义仲与信浓的武田氏(河内源氏分支)因领地问题发生摩擦,而武田氏又是源赖朝的下属。打狗还要看主人不是,源赖朝因此发兵十万(吓唬人的),欲讨伐木曾义仲。

木曾义仲并不想在此时与源赖朝爆发激烈冲突,遂决定主动求和,双方联姻。木曾义仲11岁的长子木曾义高迎娶源赖朝的长女大姬,同时木曾义高作为人质留在源赖朝大本营——镰仓。源赖朝因此退兵。

同年5月,为了解除来自木曾义仲的威胁,平清盛嫡长孙平维盛再次挂帅出征,与木曾义仲展开了一系列的激战。

最终在号称源平合战中最大的会战——砺波山之战(俱利伽罗峠之战)中,木曾义仲以火牛阵(呵呵)冲垮敌军,取得大胜。平氏元气大伤,平维盛仅以身免,逃回京都。

战后,木曾义仲决定乘胜追击,进逼京都,源赖朝命甲斐源氏出兵协助。

于是,木曾义仲高举北陆宫的旗号由北陆道,一条忠赖率武田氏主力由东山道,安田义定由东海道,三路大军一齐上洛。

随着源氏大军的攻入,畿内地区各方势力纷纷响应,平氏的京都防线转瞬即溃。

眼见大势已去,平宗盛与平知盛率领平氏一族裹挟安德天皇与三神器(天丛云剑、八咫镜、八尺琼勾玉)撤离了京都,向西日本转进。

本来后白河法皇也要被带走,但是这家伙人老成精(57岁),提前遁逃,躲入比叡山中,并得到近江源氏(河内源氏分支)的保护。

同年7月,后白河法皇与木曾义仲的大军一同返回京都,木曾义仲成为源平合战中第一个进入京都的反平势力,史称木曾义仲上洛。这也是他人生的最高光时刻,声名如日中天的他被时人称之为朝日将军或旭将军。

上洛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专有名词,在平安时代末期至明治维新之前,指的便是地方武士集团率领军队前往京都(别称洛阳)宣示地位,掌握或影响中央政权的行为。有点春秋时期五霸会盟的意味,都是一种政治地位的宣示。

立帝风波

木曾义仲与叔父源行家一起在平清盛为后白河法皇修建的莲华王院中正式参拜法皇,并请求法皇罢免了平氏一门的官位,平氏被官方认证为反叛势力。

在随后的功劳评定中,后白河法皇充分展示了自己职业政客的智慧,将源赖朝评为功勋第一,第二木曾义仲,第三源行家,并依此授予位阶。试图挑起三方的争斗,寻找重振皇权的机会。

此举确实招致了木曾义仲的极大不满,并对后白河法皇心生怨怼。紧接着,在新天皇的人选问题上,双方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国不可一日无君,后白河法皇回京后曾命人传信给平家,希望对方能将安德天皇和三神器一并送回,但毫无意外被拒绝。于是,另立新君被提上议事日程。

木曾义仲希望革命先驱——以仁王之子北陆宫(后白河法皇的孙子)继位,这样他的投资回报也就可以兑现了,以拥立之功位极人臣,内有皇权鼎力支持,外有强大军力保障。届时一呼百应,云集影从,平家余孽,传檄可定,赖朝之流,俯首称臣,问鼎天下,舍我其谁。

长等山园城寺的僧正俊尧支持了木曾义仲,这与木曾义仲进京前与近畿势力的沟通有关,双方必定是达成了某种政治默契。

园城寺原本是后白河法皇的支持者,而此时的后白河法皇宠幸丹后局(高阶荣子),丹后局的父亲是延历寺主持澄云大师,延历寺与园城寺严重对立,这可能也是园城寺支持木曾义仲的原因之一。

后白河法皇自然洞悉了木曾义仲的野心,他与公卿领袖九条兼实都对武士阶层干预皇位继承极度不满,因为这是对他们的权力基础的破坏。无论院政还是摄关都是以操控天皇为施政基础,所以他们都倾向于没有强大外部势力支持的幼主登基。

九条兼实是十七代摄关藤原忠通之子,与现任摄关,也就是他大哥的儿子藤原基通(近卫基通)一直对立,藤原基通是平清盛名义上的外孙,在平氏倒台后地位尴尬,九条兼实成为摄关家代表。他选择支持后白河法皇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想借助对方的支持夺回藤原氏长者的身份,并担任摄关。

所以,尽管北陆宫血统纯正,年富力强,是最合适的继承人,但也是最不符合他们根本利益的继承人。

要选幼主便要从高仓天皇的子嗣中挑选,其长子安德天皇、次子守贞亲王都被平家挟持,自不必提。三皇子惟明亲王是平氏女所生,当然不能选。四皇子尊成亲王,是藤原氏所生,且不到四岁,正好是最符合他们需求的完美继承人。

于是,公元1183年9月8日,后白河法皇册立不足4岁的孙子尊成亲王为第82代日本天皇,即后鸟羽天皇。日本第一次出现了东西二天皇并立的局面。

后白河法皇如愿再次开设院政,而等着担任摄关的九条兼实却被后白河法皇摆了一道,未能如愿,摄政依旧由藤原基通担任,这引起了九条兼实的不满,双方生出嫌隙。

京都内讧

先前,平氏撤离京都后,城内陷入无政府状态,治安一片混乱,源氏大军入城后,木曾义仲便奉命恢复京都的秩序。

然而,大军远征,缺乏补给。养和大饥馑造成的恶果还在持续,京都的储备又被平氏耗尽,无处觅食的军队不得不发挥主观能动性,四处劫掠以维持战力。无助的百姓是最凄惨的受害者,而寺社、贵族也未能幸免。

于是,京都的治安状况不仅没有改观,反而雪上加霜,愈加混乱。

据说木曾义仲进京后已经掌控了近6万大军,不过其内部派系十分复杂,多是源氏其他宗族依附过来,还有源赖朝控制的甲斐源氏,可谓是各怀鬼胎,矛盾重重,而他又未能如源赖朝般建立严格的御家人制度来加以约束,所以才导致事态恶化。

木曾义仲自幼长于乡间,言行粗鄙,对贵族礼仪、宫廷政治都一窍不通,缺乏所谓的教养,因此受到法皇与公卿们的鄙夷,这导致木曾义仲对这群养尊处优的老爷们心生怨恨,完全没有约束军队的动力。

军队的暴行导致木曾义仲民心尽失,而他在朝廷中的处境也愈发尴尬。失去了朝廷的支持,军粮补给更加困难。为了挽回形象,摆脱恶性循环的困境,木曾义仲决定继续追讨平氏。

此时的平氏一族已经在四国地区赞岐国站稳脚跟,并于屋岛建立了行宫(安德天皇在手,建立行宫,以彰显其正统性),山阳道与濑户内海周遭领土亦多被其掌控,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后白河法皇对木曾义仲的举动表示支持, 然而大军出京后,他转头就向源赖朝方面派出密使,准备展开自己的谋划。

未完待续……

2 阅读: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