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56年,日本第56代天皇清河天皇继位,外公藤原良房统摄国事,开藤原氏摄关先河。
他们通过与皇室联姻孕育大量拥有藤原氏血脉的皇子,然后选择合适的继承人登基,继而以外戚身份在天皇年幼时摄政,天皇年长时关白,这套体制被称作摄关政治。在藤原道长统治时期,一门三后,孕育三代天皇,成就了藤原氏的极盛时代。
藤原氏独霸政坛,自然引起了许多利益集团的不满,而饱受屈辱的天皇一脉更是对其深恶痛绝,只是苦于血脉压制,无法反抗,唯有默默祈祷天照大神能庇佑子孙,早日助他们脱离魔掌。
被折磨了两百余年后,天皇一脉的转机终于出现了(信仰之力似乎还真有用,就是见效慢了些)。
公元1068年,日本第71代天皇后三条天皇登基,这是一个与藤原氏没有直接血脉联系的35岁的成年天皇,于是针对藤原氏摄关政治的第一次反击开始了。
后三条天皇当太子时就备受藤原氏压制,连家族传承的储君象征壶切剑都无法得到。因此对藤原氏极为痛恨,誓要将之一举铲除。
登基伊始,他就开始谋求亲政,笼络了一批反藤原氏力量,制定了大量限制藤原氏发展的措施,但都收效甚微。
毕竟,藤原氏经营日久,党羽遍布朝野,岂是轻易能够扳倒,何况天皇的后宫还充斥着一堆藤原氏的女人,太子也是藤原氏血脉,一切似乎都无法改变。
然而,后三条天皇并未被现实击垮,反而依靠强大的内心催生出了新的斗争思路。
公元1073年,登基不足五年的后三条天皇决定禅让,第一皇子贞人亲王受禅践祚,是为白河天皇。
白河天皇的母亲是藤原茂子,藤原茂子的生父是藤原北家分支闲院流的藤原公成。藤原公成的妹妹藤原祉子嫁给了藤原氏嫡流藤原道长的庶子老四藤原能信,这对夫妻没有生育能力,于是领养了藤原茂子作为养女。所以,无论是血缘还是法理,白河天皇都是正宗的藤原氏血脉。
古代日本社会通过收养子女方式维护或者扩大家族利益是极为常见的政治手段。
正因如此,后三条天皇退位时执意要求立出身三条源氏的源基子所生第二皇子实仁亲王和第三皇子辅仁亲王为第二、第三顺位继承人,以断绝藤原氏的外戚身份。
安排好了继承人问题,后三条天皇随即出家成为法皇(出家的太上皇),然后开始在自己的修行处设立办事机构——院厅,任命一应行政官员,试图建立一套凌驾于朝廷之上的全新的行政体系——院政,并以此来取代摄关政治,恢复天皇的权力。
只可惜,就在一切向着成功迈进时,年仅四十岁的后三条天皇突然病逝,距离他出家不过月余,死因成谜。
胸怀大志——白河法皇就在后三条天皇一厢情愿地上下折腾时,藤原氏的发展却在稳步进行。
公元1071年,前摄关藤原赖通之子藤原师实将15岁的养女藤原贤子(出自村上源氏)送入东宫,成为太子贞人亲王的妃子,备受宠爱。
公元1074年,藤原贤子生下第一皇子敦文亲王,随即被册立为中宫。
同年,掌控日本政坛近四十年的藤原赖通去世;不久,藤原氏的定海神针太皇太后藤原彰子去世;翌年,藤原师实的五叔关白藤原教通去世。
藤原氏三个老祖相继离世,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随即爆发。为了争取摄关之位,藤原师实与其他兄弟展开对立。
恰巧,年轻白河天皇此时也有易储的打算,他想让自己的儿子将来继承皇位,而不是那两个异母弟弟。这种大事他无法独断,需要强力大臣的支持方可实现。
藤原师实及时洞悉天皇外甥的意愿,与之强强联手,顺利取得藤原氏长者(相当于族长)身份,随即继任关白(摄关之职只能由藤原氏长者继承),甥舅二人自此建立了紧密的政治互信。
公元1077年,敦文亲王突然夭折,白河天皇的易储计划泡汤了。
公元1079年,肚子相当给力的藤原贤子又生了第三皇子善仁亲王,这可把白河天皇美坏了,对这个儿子是百般呵护,生怕再出意外。
白河天皇继位时已经20岁,经过多年的政治历练,他对父皇当年所做的一切都有了很深刻的认识,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树立了继承先父遗志,重振天皇权威的人生理想。
公元1085年,14岁的太子实仁亲王感染天花去世,白河天皇并未因这个异母弟弟的去世而悲伤,反倒是内心极为兴奋,他知道实现自己伟大理想的机会来了。
公元1086年,白河天皇无视先皇遗命(兄终弟及),直接册立自己8岁的儿子善仁亲王为皇太子,随即禅让,是为堀(ku音哭)河天皇。
按照摄关政治的惯例,藤原师实卸任关白,改任摄政。
而退位的白河上皇则效仿乃父,出家成为法皇,随即于自己的住所设立院厅,任用僚属,建立了完善的行政体系,与亲近自己的朝廷公卿商议国事,以院政左右朝政,成为国家事实上的统治者。
一个比之摄关政治更加腐朽堕落的院政体制正式开启,日本随之进入所谓的院政时代。
有关院政体制的一些看法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白河法皇施行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用人方面,他秉持任人唯亲的原则,大肆提拔亲近自己的势力,特别是天皇一族的赐姓皇亲(为减轻财政压力,没有资格继承天皇之位的天皇后代按照一定的条件降为臣籍,赐姓多为源氏或平氏)。这其中,尤以爱妻藤原贤子的本家村上源氏发展最为迅速,伊势平氏也在此时开始于政坛崭露头角。
为了确保安全,白河法皇还建立了直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即北面武士(驻扎地在上皇宅邸的北侧),相当于禁军,主要负责法皇与院厅的安全。
作为法皇的亲信,源氏与平氏中的很多子弟都加入其中,并以此为入仕之阶,逐步成长为可左右朝政的政治势力,为武家政权(幕府统治)后来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源氏与平氏都是以武士集团而扬名,但内部既有公家也有武家,公家掌握政治权力,武家为公家的下属武装力量。
白河法皇施行院政的经济基础是知行国制度,即将一个地区的行政税收之权赋予自己指定的皇亲、贵族等亲近之臣,以换取对方的支持。
以藤原氏为首的贵族集团统治基础是庄园经济,通过确立不输不入(不纳税、拥有治外法权,庄园内的事情不受朝廷律法约束,相当于国中之国)的特权来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
院政时代,法皇自称治天君,天皇为在位君,其实就是天皇与皇太子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法皇通过父权掌控皇权,跳出摄关政治的束缚,对朝政加以控制。
天皇这个位置本身的性质依旧没有变化,只不过是从藤原氏的玩物变成了法皇的傀儡罢了。
这种统治方式极为粗暴,完全无视朝廷的律令制度。藤原氏摄关时还知道走个过场,满朝公卿商议,形成政令,天皇批准,方能执行。而院政则全凭法皇个人意志行事,蛮横专制,对天皇的侮辱尤有甚之。
白河法皇虽然成功通过院政体制压制了藤原氏的势力,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天皇的权威遭到了法皇的无情碾压,其神圣地位备受质疑,朝野上下对天皇的敬畏之心日益降低,对天皇制度造成了巨大冲击。
为了与藤原氏斗争,法皇无视贵族社会固有的社会秩序与惯例,肆意提拔亲信近臣,寺庙势力也因之野蛮生长,庄园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飞鸟——奈良时代所建立的公地公民的律令体系摇摇欲坠,随时可能崩溃。
法皇与藤原氏的长期斗争,使得政治环境缺乏稳定性和预见性,更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危机。
法皇借助源、平等武士集团的势力来对抗藤原氏,使得武士阶层逐渐掌控了巨大的政治力量,继而导致公家政治的衰弱和武家政治的崛起。
白河法皇的执著,最终成了天皇一脉最大的笑话,其子孙后代被一群又一群的武士生生欺压了近七百年,直到美国人的到来,才给了他们重新崛起的机会。
未完待续……
这个家伙,睡了自己的养女,然后又把养女嫁给自己的孙子鸟羽,搞出了一个“叔父子”的崇德,禽兽一样的东西。还有他扶植的源、平武士集团,有刀有人,他在位的时候还能压制得住,到他的重孙子后白河的时候,只能靠一些权谋耍手段。即使是“日本最大的天狗”后白河拼了命的搞诡计,也无法阻止大权旁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