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抗日?你了解日本吗?日本列岛通史之日本早期社会合集

映天评历史 2024-04-05 20:18:43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特质。新中国成立至今七十余年,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力蒸蒸日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已然无法阻挡。

面对终将到来的胜利,我不由得想起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所强调的要保持两个务必的政治清醒。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依然严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无所不用其极地封锁围堵,国内的反动势力以一颗老鼠屎的自觉,操弄舆论,愚民惑民。

作为一名普通民众,我的力量颇为有限,除了坚定自己的信念外,只能寄希望于文字的力量,为我的国家,我的民族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关于中日关系,无疑是互联网上争论最多的话题之一,这牵扯到华夏之殇,所以我很理解并支持各种极端言论,对精日、媚日者同样持愤恨、厌恶态度。

本文的创作目的就是为我的同志提供舆论弹药,帮大家在与敌特的对线过程中,可以更加精准地实施阻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笔者对日本历史的学习目前只达到初探皮毛的阶段(实事求是,并非谦虚),所以内容比较浅显,权当抛砖引玉。如有错漏,万望指正,感激不尽。

地理环境

由于历史原因,我们习惯称呼日本为小日本,但就地理因素而言,日本可真是不小。

在地理上日本被称作日本列岛,其领土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四个大岛组成。除此之外,日本还拥有近6800多个小岛,陆地总面积约为37.8万平方公里,比我国的云南省略小一些(39.4万平方公里),而云南的陆地面积在我国排第八。

由于岛屿众多,所以日本的海岸线极长,接近3.4万公里(中国3.2万公里),其海域面积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47万平方公里(中国300万平方公里),高居全球第八位。

日本列岛南北长达2500公里,大致相当于北京到海口的距离,纬度跨越范围很大,所以不同地区气候差异也很大。

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因此多火山和地震。地震频率极高,日均四次,全年接近1500次。日本从南到北共有7个火山带,其中活火山110个左右,占全球活火山的百分之十左右。最大的活火山便是著名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也是日本的地理最高点。

日本人口1.2亿,排名世界第十二位,妥妥的人口大国,是仅次于的美国的人口最多的发达国家。但其自然资源极其匮乏,能源与原材料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人口众多、自然条件恶劣,加之军国主义毒瘤未除,中日友好,天方夜谭!这么大块的地方,战略位置还极佳,天予不取,必遭其咎。但愿艾教师的一世骂名说,能让我们这代来背负,你们说呢?

日本早期社会——绳纹时代(一万年前到公元前300年)

据科学家研究表明,日本列岛在很久远的时期(大约两百万年前),实际上是与亚欧大陆相连的,原始人类和动物可以通过陆桥自由往来。直至一万多年前,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陆桥被淹没,日本列岛才逐渐与大陆彻底分离,孤悬海外。当然,这并不能阻挡大陆与海岛的交流,原始人类依然可以依靠季风、洋流渡海赴日,乃至定居海岛,成为土著。

关于日本民族的起源,由于大量的学术造假导致至今并无定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其最早的土著居民主要是由大陆移民构成,即东北亚、中国大陆东部、朝鲜半岛、东南亚等地。

根据现存考古发现,学界将日本列岛形成后的第一个社会形态称之为绳纹时代,因这一时期以绳文式陶器的大量出现为显著特征,故而得名。绳纹即绳子的纹路,是陶器上的一种常见纹饰,我国从新石器时代到商周时期,绳纹陶器一直普遍存在,直到西汉时期,这一纹饰才趋近于消亡。

日本的绳纹时代,从一万年前一直持续到公元前三百年(中国的战国中后期)左右,这一时期的日本长期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生产力低下,发展极为缓慢。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早期为打制石器,中、后期磨制石器逐渐增多),并未出现金属工具。

绳纹时代的日本已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一直到弥生时代才被父权制取代。

绳纹时代的远古居民,其生产方式仍旧以最原始的渔猎、采摘为主。后来,在长期的采摘过程中,绳纹人逐步发现了植物的生长规律,并成功发展出了早期的种植农业。公元前一千年左右,亚热带著名农作物——水稻传入日本,到绳纹时代后期,水稻已经在九州地区普遍种植,日本列岛从渔猎文明开始向农耕文明过渡。

殷商遗民建立箕子朝鲜,水稻便是这一时期进入朝鲜半岛,而朝鲜半岛距离日本最近的九州岛不足六十公里,大陆对日本列岛的影响由此可见一般

日本早期社会——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年-公元250年)

1884年,在东京弥生町的一次考古挖掘中,出土了一种比之绳纹陶器有明显进步的精致陶器,这便成为了日本早期社会更迭的重要象征,日本农耕文明开启的时代由此便被称之为弥生时代。

弥生时代的典型特征便是水稻的大面积种植和铁器的普及。日本列岛因之从石器时代迅速跳过青铜时代(青铜器并非没有,但功能仅限于礼器祭祀之用,失去了武器与劳动工具的作用,毕竟很快便有了更为先进的铁器),一跃进入到了铁器时代。而造成这一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原因便是先秦两汉移民的涌入所带来的先进农耕文明。

弥生时代,中国大陆先后经历了多次大乱战:战国统一战争、秦末农民战争、东汉统一战争、三国争霸等,战争催动了大规模地人口迁徙。

农耕文明的出现,导致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母系氏族公社逐渐消亡,而以地缘为核心的村落共同体迅速产生并日益壮大,日本各地出现了大量的首领制部落小国,国家这一组织形式在弥生时代中期开始初现端倪。当然,这一时期的日本并未出现统一王朝,而是各自为政,小国数量不详,估计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其首领堪比中国的乡镇领导。

《汉书·地理志》记载:夫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成书于东汉初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日本列岛的文献记载(日本自己最早的史书要到唐朝时期才出现,其之前的历史基本都要靠从中国史书中寻找)。文中所提乐浪,是指汉武帝东征朝鲜后设置的四郡之一乐浪郡(管辖朝鲜半岛北部)。倭人(小矮人)即日本人,百余国指位于日本九州岛北部地区的大量部落小国,岁时来献指的便是这些小国首领每年都会向东汉朝廷进贡。这一历史事实证明,早在东汉时期,日本人就开始向中原王朝朝贡。

有关日本最著名的记载便是《后汉书·东夷传》: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

文中所提印绶便是1784年,在日本北九州地区博多湾志贺岛,出土的那枚光武帝刘秀所赐的刻有“汉倭奴国王”五个字的金印,藩属国身份实锤了。

东汉末年黄巾之乱,东北地区高句丽征服朝鲜半岛,大陆的风云突变直接影响到了日本列岛,九州诸国互相征伐,战乱不止,史称“倭国大乱”。

《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桓、灵间,倭国大乱,更相攻伐,历年无主,有一女子名曰卑弥呼,年长不嫁,事鬼神道,能以妖惑众,于是共立为王

中国玩家最熟悉的日本女王——卑弥呼闪亮登场。她作为宗教领袖(女巫),得到了各部落首领的一致拥戴,整合诸部,建立了邪马台国(Yamato,日语直接拼就对了),这便是史学界公认的日本国家的起源。

卑弥呼时代,道教初代天师张道陵在巴蜀之地创立本土宗教正一道(亦称五斗米道或天师道,传承至今),大贤良师张角则在冀州创立了太平道(昙花一现)。

卑弥呼以女巫身份登上历史舞台,且其巫术已经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性依据和执政工具,这表明当时的日本原始宗教崇拜已经颇为盛行,其本土宗教——神道教在这一时期已经开始逐步形成。

《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女王国以东,渡海千余里复有国,皆倭种。

这段记载说明,当时的日本除了九州岛有国家外,本州岛的大和地区(今奈良、大阪一带)同样有国家兴起。当然亦有说本州的大和政权才是卑弥呼的邪马台国。

陈寿在《三国志》中用了近两千多字的篇幅来介绍倭国情况,在他的记载中,卑弥呼的邪马台国与曹魏政权交往较多,魏明帝曹睿时期,还曾赐予卑弥呼一枚刻有“亲魏倭王”的紫绶金印一枚,这枚金印现在收藏在日本福冈市博物馆。此后双方还曾多次往来。西晋统一后,邪马台国从史书中消失。

弥生时代的日本虽然史料记载的内容并不多,但结合种种考古发现,还是能够表明在其后期,统一兼并战争已经开始大规模出现。

日本早期社会——古坟时代(公元250年-公元592年)

1、日本统一

之所以称之为古坟时代,是因为这一时期,统治者大量营建高规格古坟,且陪葬丰厚,数量质量远超弥生时代,故而得名。

古坟时代也称大和时代,因为这些古坟主要集中在大和地区(今奈良、大阪一带),而且这一时代日本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统一,其中央政权被称之为大和国。

关于日本的统一,由于史料的匮乏,其具体进程以及统一主体都难有定论。

在日本的神话中,他们的初代天皇——神武天皇,从九州岛出发东征日本,一路神鬼相助,所向披靡,最终统一日本全岛,建立大和国。

当然,艺术源于生活。以这个扯淡的神话结合考古分析,有学者推测是九州岛的邪马台国在东迁过程中,征服大和地区,并最终统一全岛,建立中央政权。

不过,目前的主流观点还是大和地区的政权在国力强盛后,逐步东征西讨统一了日本。

北海道地区纬度较高,属苦寒之地,并不适宜人类生存,所以早期日本中央政权并未将之征服。北海道原住民属于东北亚大陆的阿伊努人,日本人将之称为虾夷人,北海道地区也被称作虾夷地区。日本幕府时代的征夷大将军称号中的夷,便是虾夷人。

汉朝时,虾夷地区归属辽东郡,两晋南北朝时期虾夷地区作为藩属向中原政权朝贡并接受册封,唐朝时归属安东都护府,明朝归属奴儿干都司。明朝中后期,江户时代的日本才正式吞并了北海道地区。

关于日本统一的时间,结合史料分析,大概在中国的东晋末年到南北朝初期这段时间。

2、入侵朝鲜

日本统一后,很快便萌生了入侵大陆的想法,所谓大陆政策自此成为其基本国策。千百年来,历任统治者都从未放弃这一幻梦,但凡找到机会,必然挥戈西向,狠狠撕咬,状若疯狗。

朝鲜半岛由于地理位置接近,所以成为了日本最早入侵的地区。此时的朝鲜正值三国时代——高句丽、新罗、百济。其中以高句丽实力最为强横,占据半岛中北部,新罗百济分别割据半岛南部,东西对峙。

在日本的参与下,半岛局势波谲云诡,各国实力此消彼长,日本从中取利,巅峰时期,甚至征服了百济与新罗,只是后来被高句丽击败,最终龟缩在半岛南部的任那、伽罗一带。

战争牌打不赢,日本转而玩起了外交牌。根据《宋书・夷蛮传・倭国条》记载,至少从公元413年起,日本前后有五位倭王(天皇称号此时还未出现)向东晋和刘宋朝廷进贡,乞求获得封号,妄图借助中国的权威强化自己在半岛的影响力。史称“倭五王”时期。

倭五王的朝贡,最终并未让他们在半岛获得太多实质性的好处,几番进退后,日本最终被赶出了朝鲜半岛。于是,自倭王武(雄略天皇,日本的第二十一任天皇)开始,日本彻底与中国决裂,脱离册封体制,开始走独立发展之路。

3、大陆移民——渡来人

大陆政策的失败,让日本人意识到了海岛文明与大陆文明的巨大差距,并随之找到了强化自身实力的绝妙方法——人才引进,文化交流。

古坟时代,大陆正处在两晋南北朝的大分裂时代,朝鲜半岛同样是纷争不断,无休止的战乱导致大规模人口迁徙,其中不少人选择了东渡日本,躲避乱世。

除了战乱因素外,日本人多次遣使入大陆,寻觅、劝诱汉人东渡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陆移民移居日本发轫于秦汉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了高潮,后来的隋唐时期保持了延续。

日本人将东渡的移民称之为渡来人,正是这些人的持续引入,极大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4、部民制与氏姓制

随着渡来人先进技术与文化的持续涌入,大和政权的生产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部民制也随之出现,简单理解就是奴隶制。

部民主要来自被征服者,他们成为皇室与贵族的私产,按照分工编成不同的部,进行生产和服务,比如田部、膳部、豚养部、马饲部、锻冶部、弓削部等等。

与部民制这个经济基础相对应的上层建筑(政治制度)便是氏姓制。

所谓统一的大和政权,其实更像是以其为核心的各地豪族的联合政权。大和地区最大的豪族首领被称作大王,也就是后来的所谓天皇。大王在统一后,自然要论功行赏,而这个氏姓制就是对各地豪族以及在统一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臣子的一个交待,可以理解为分赃制度,同时也是确立彼此身份关系以及权利地位的制度。

氏就是以豪族为核心的血缘关系集团,相当于中国的世家大族。这个集团的首领被称为氏上,相当于族长;集团其他成员被称为氏人,也就是族人;集团的祖先被称作氏神,享受祭祀。

一个氏在地方上拥有大量的土地、人民、奴隶。其土地被称作田庄,为其耕种的农民被称为部曲,为其提供其他服务的奴隶被称为奴婢。需要注意的是,部曲与奴婢也属于氏这个集团。 对外也以某某氏自称。

姓原本是氏人对氏上的尊称,后来天皇为了统治需要,将这个权利收归中央,通过赐姓或者夺姓来对贵族势力进行管理。姓也因此有了高低贵贱之分,成了各个氏上身份地位的象征。

姓指代的是各个氏的身份、地位以及工作,由大王封赐,可世袭。姓的种类有臣、连、君、别、公、直、造、首、史、村主、稻置等,其中臣、连二姓地位最高。

比如以畿内地区(以京都为核心的近畿地区,图中黄色部分,今京都、大阪、奈良等地)为中心的豪族,他们属于从龙之臣,地位尊崇,所以赐姓为臣。如著名的苏我氏(苏我氏专权已经到了飞鸟时代,本章略过)、葛城氏、巨势氏等便是臣姓。

而一些拥有特定职务的豪族,因权势较大,则被赐姓为连。如负责军事的大伴氏、物部氏;负责祭祀的中臣氏、忌部氏等。

臣姓、连姓中权势最高者被称为大臣、大连,他们作为大王的亲信,在中央辅佐大王处理朝政,类似左右丞相。

在氏姓制的基础上,大和政权初步建立了一套以大王(此时是否称天皇,无史可考,最早的天皇称谓要到隋唐时期才出现,况且如此低级的统治机构,称皇太抬举它了,还是暂称大王比较恰当)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大王作为最高统治者,拥有最大的政治权力和宗教权威。同时借助氏姓制在中央和地方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官制,各司官员协助大王处理中央与地方政务以及宗教事宜。

未完待续……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