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初心:学习日本历史的阶段性总结

映天评历史 2024-06-07 20:44:39
当年的故事

学习日本历史的想法可以追溯到学生时代,也就是二十多年前。

那个时候的我,年轻、热血、激进。待到红旗满天下,马踏东京赏樱花就是我最真实的内心独白。

直到某一天,一则不知是来自《读者》还是《意林》亦或者《青年文摘》上的文章惊醒了我,且不论内容真假,但故事的主旨的确发人深省。

80后的学生时代,这三本老毒物占据了大部分学生课外知识拓展的半壁江山,长期荼毒青少年的三观。万幸当时穷,买不起,只能靠借阅,所以中毒不深,很快便自愈了。

某日本留华学生向清北某高材生请教有关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相关问题,然而这位中国学生的表现属实令人感到悲哀,一知半解、答非所问、胡诌八扯、张冠李戴。

反观这个日本学生,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分析问题、鞭辟入里;谈古论今、见解独到,令中国学生无比汗颜。

看完这个故事,我心里很不舒服,那感觉就像李成儒所形容的如鲠在喉、如芒刺背、如坐针毡。

我们视作世仇的敌人从未停止对我们的研究,自日本信史时代直至今日,这种状态已然成为一种惯性,且不断向下传承和发展。

可我们的教育,在这方面做的太差,至少在我那个年代,除了对日本民族情绪的稳定输出外,其他方面毫无进步。

99%的学生对日本的了解就是大化改新、明治维新、甲午战争等历史名词,而且随着步入社会,基本都还给学校了。

从那篇文章之后,我开始学会正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八字真言!

1938年5月,全面抗战爆发不足一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就发表了《论持久战》这篇指导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纲领性文章,并断言:尽管战争会经历艰难曲折,但最终中国必将取得胜利,日本必将失败。

毛主席并不是神仙,他对历史进程的准确预判完全建立在对敌人的深入了解和对自身国情以及国际形势的认知上面,他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

所以他看清了敌人的真实面貌,敏锐的发现了敌人的最大弱点,精准的找到了战胜敌人的最佳方法。

向伟大领袖毛主席学习!

学习日本历史的想法也就是自那时起渐渐萌发。然而,受限于时代、家庭、个人等种种因素,这个计划被长期搁浅,一拖竟然就是20年。

一次并不美好的经历

在此期间,我了解到日本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有专门的中国历史,内容上起夏商周,下至新中国成立,将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与日本史紧密相连,帮助学生系统了解两国的历史渊源。

而我们的历史课本依旧没有多大进步,历史老师的水平(个人知识储备与再学习能力)也没有显著提高。对于日本历史的讲授大多还是停留在课本自身,拓展几乎没有,学生除了那几个著名考点,对日本历史还是一无所知。

2018年的某日于西安某著名高校闲逛时,心血来潮,随机找了十来个年龄不等,专业不同的学生聊了聊有关日本历史的问题(为了避嫌,全是男性)。

结果不出所料,能完整说出日本历史分期的一个都没有。

不过有一个时代,他们基本都知道,那便是日本的战国时代,因为相关的游戏太泛滥了,而男性大学生,游戏是必修课。

与他们的闲聊,给了我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这些所谓的名校生,不仅对日本的历史知之甚少,对中国的历史同样没什么深入的了解,除了个别几个偶尔会通过短视频看看与历史有关的内容外,其他人与历史几乎绝缘。

他们对日本了解最多也最痴迷的不外乎AV、漫画、二次元、游戏、影视。

好在是,他们并没有被这些东西迷失了本性,对日本的真面目多少还是有所认知,哪怕很片面,但也足够了。精日、媚日的情况并没有发现。

有点扯远了,回到本节的主题。

确立目标,坚定信念

我爱人曾问过我,为什么一定要学历史呢?(因为我总喜欢拉着她当听众)人家就不喜欢,没兴趣,看不懂,一听就困,一学就忘,为何还非要让人学?

是啊,为什么呢?

以史为鉴?强化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文化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

好像说服力都不大!那到底是为什么呢?

还是得回到初心,我为什么喜欢历史?不就是想知道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什么嘛!没有那么多高大上的理由,只是想多知道一些罢了。至于学习历史所带来的潜在影响,顺其自然就好。

我为什么想学日本历史?不就是想对这个过去的仇人!现在的对手!未来的敌人!多一些了解和认知,更好的理解国家的对日政策,提醒一些被愚弄的同胞,帮助我的同志降低学习的难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仅此而已!

学习内容小结

2024年4月2日发布了第一篇有关绳纹时代的内容,两个多月下来一共写了40多篇,可能有个15万字左右吧,内容涵盖了整个日本古代史以及神道教、靖国神社、怨灵文化等。

日本的历史分为上古——古代——中世——近世——近现代。

上古:旧石器时代及之前

古代:绳纹时代、弥生时代、古坟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

中世:镰仓时代、南北朝、室町时代、战国时代

近世:江户时代

近现代:明治时代、大正时代、昭和时代、平成时代、令和时代

接下来便是日本中世历史的学习,我的目标是写到昭和时代结束,也不知道今年能不能完成,争取吧。

学习成果总结

学习日本历史至今,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民族太执着于实用主义,功利性太强。

宗教信仰

其本土宗教神道教就是个典型的功利性宗教,拜神的目的就是让神完成祷告者的愿望,人的欲望有很多,所以他们号称有八百万神,任何需求都可以找到合适的祭奠对象。

早期的神道教没有宗教理论,就是简单的原始崇拜,而随着高等级宗教形式——佛教的出现,神道教遭受了显著的降维打击,于是它们很快便选择了神佛习合,神有佛性,佛有神位,神道教的宗教仪轨、祭祀场所以及理论建设等因此得到建立和完善。

先进文化

古代日本人积极接纳来自中国和朝鲜的先进文化,在尝到甜头后,立即派遣大量使者渡海求学,甚至鼓励、忽悠大陆人去日本生活,总之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他们在引进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根据本国实际做了选择性的吸收与创新,而且没有摒弃固有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一边学习外来文化,一边坚守本国文化的发展模式。

中日交往

日本人早期与中原王朝交往目的就是希望获得支持,以帮助它们在朝鲜半岛攫取更大的利益,然而在遭到无视后,立即便中断了双方的官方往来。

隋唐时期,两国外交关系恢复,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原王朝的强大,希望能通过官方层面加大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规模,以便于他们更好的从中国汲取所需的养分。

中日白江口海战后,两国外交一度中断,然而当时的日本律令制度已初具规模,急需巩固和完善,于是便厚着脸皮再度派遣使者恢复两国外交关系,从而使遣唐使可以正常往来。

制度革新

日本的统治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秉承实用主义,只求达到一定的目的,从不追求彻底的社会变革。

古坟时代的奴隶主贵族联合体制,是王权与奴隶主贵族斗争与妥协的产物。

飞鸟、奈良时代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律令体制,天皇制得到确立,这是皇权和改革派贵族与守旧贵族斗争与妥协的产物。

平安时代的摄关政治(寡头贵族统治),是外戚藤原氏与皇权斗争与妥协的产物。

平安时代后期的院厅政治,是法皇与藤原氏贵族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源赖朝的镰仓幕府则是武士阶层与贵族集团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上述近千年的多次制度革新,其本质就是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更迭,大王或天皇始终是权力的象征与来源,天皇制的本质从未发生改变。

无论是内部的权力斗争还是应对外部的侵略挑战,日本的统治集团只会通过内部调整和制度改革来应对,从未进行过彻底的社会革命。

连备受日本人推崇的明治维新,也只是统治集团为了适应时代的剧变而做出的一次自我革命,并未实现社会结构的彻底颠覆。

二战结束后,就更不用说了,在美国的操弄下,各大权贵家族基本都苟活了下来,并继续统治日本政界至今,天皇这个祸根也始终存在。

也就是说,这个国家,从始至终都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所以,不要再说什么罪孽都是过去的日本人造的,与现代日本人无关,他们在本质上压根没什么区别。

纲常伦理

这四个字在日本历史中简直被侮辱到了极致。

只要是有利可图,任何伦常关系都可以被打破。近亲结婚就不说了,太普遍,对皇室与贵族而言,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弟弟可以过继给哥哥当儿子;哥哥可以娶同父异母弟弟的母亲,成为弟弟的父亲;妹妹可以成为哥哥的养女,然后嫁给哥哥的外甥或儿子。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这种实用主义着实有些可怕,把这种事情做的毫无窒碍,无人质疑的国家,还有什么是它做不出来的。

结语

纵观日本历史,这个民族是极其务实的,他们真正信仰的只有利益。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这些高尚的品格对它们而言只是一些好听好看的标签,需要的时候,找一个合适的贴上,不需要了直接扔掉。

百无禁忌才是它的底色!

越了解这个国家,越厌恶这个国家,可还要硬着头皮去更深入的了解它,这不是活受罪么?

哈哈哈哈哈哈——

2 阅读:14
评论列表
  • 2024-07-20 20:59

    支持科普。我之前对日本历史有一些了解。源平合战,南北朝,战国时代都知道一些,主要了解的动力还是游戏。感谢作者系统性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