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政治巨轮中,一场未经预告的电话、一架迅速起飞的专机,以及一系列富有寓意的高级别会谈都可能标志着潜在的转折点或新的战略方向。正是在这样的高度敏感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结束与俄罗斯的战略对话不过一日,便接到了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的电话。此通电话的内容囊括了两大主题——乌克兰危机和中欧贸易关系。
法国的紧急联络并不意外,却极具针对性。特别是在王毅与美俄对话中都涉及乌克兰问题后,法国显然不愿在该议题上落后。当然,法国作为2015年《明斯克协议》的关键推动者,在乌克兰问题上自然要扮演先行者的角色。王毅对此表示,中国一直持有公允、客观的立场,并愿意在问题的政治解决过程中,推动对话与和解。他也强调,中国期待法国与其他欧洲重要国家共同出台有利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政策。
与此同时,王毅带领的高级代表团已经前往欧洲,这次的访问时间异常之长,足足八天。他们不仅出席了在德国举行的第四次中德高级别安全对话,而且还将访问意大利和塞尔维亚。此次行程可见一斑,安全议题,尤其是乌克兰危机,已成为中方外交的核心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中欧合作面临一些不协调的声音,尤其是在贸易方面。欧盟近来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显示出一种“保护主义”的倾向。王毅在与博纳的对话中明确指出,中方希望欧洲能坚持开放和包容的原则,而不是陷入保护主义的泥潭。博纳也对此作出回应,强调反补贴调查并非针对中国,而是基于欧盟的整体利益。
几乎与此同时,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访问上海,并在一场金融峰会上强调欧盟并无意与中国“脱钩”。他的出现,及其言辞,无疑是在为欧盟与中国建立更加平衡的经济关系铺垫。
王毅在与博纳和东布罗夫斯基斯的交流中,都表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中国高度重视与欧洲的多层次合作,并愿意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双方的关切和问题。对于欧洲方面,尤其是法国和欧盟,他们都期待在与中国的互动中找到平衡,减少贸易逆差,并在如乌克兰这样的紧迫问题上找到共同立场。
综合来看,王毅此次紧锣密鼓的外交行程以及与法国、欧盟的高级别对话,不仅显示了乌克兰危机在全球政治舞台上的重要性,更突显了中欧关系在全球格局中日益显著的地位。这一系列外交活动,既是对既有政治和经济问题的深入讨论,也为未来中欧关系的发展和全球政治稳定铺平了道路。